APP下载

花山岩画的千古之谜

2017-10-10梁凤英

旅游 2016年10期
关键词:花山岩画图像

梁凤英

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传来好消息,我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项目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而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名录的空白。前不久,笔者慕名走近广西左江花山,亲眼目睹了这一千古之谜。

神秘莫测的远古岩画

左江发源于越南北部,入中国,在龙州汇合形成左江,经龙州、崇左、扶绥至宋村的三江口汇入邕江,全长345公里。在龙州境内的江段,左江显露出了它最迷人的风姿。沿江山翠万重、碧水潆洄、奇峰倒影、飞瀑参差、百鸟争鸣、木棉怒放,以及众多壮族先民留下的拥有两千多年历史、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山岩画,构成了一幅举世绝伦的自然人文景观。人们素以“百里左江百里画,千古花山千古谜”来形容龙州左江的景色。绘有岩画的花山,坐落在离宁明县城约二十多公里的明江江滨。

花山是一座典型的喀斯特大石山,在壮语里,花山叫“岜莱”,汉语的意思是“花花绿绿的石山”。在花山临江一面高约260米的悬岩绝壁上,有一组堪称世界岩画史上罕见精品的远古岩画,上面用赤红色的颜料画着1900多个图像,这就是以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而着称于世的花山岩画。花山岩画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红色岩画群,被誉为“世界岩画瑰宝”。

从明江岸边弃车上船,两岸的木棉花开正艳,与周围群山相映成辉。坐着船游明江,一路风光旖旎,奇峰排列、峭壁临江,一会挡拦弯曲江水的去路,一会弯成大幅度的转角,诱导江水不断向左或是向右回流。明江两岸,竹木繁茂,山体奇特,崖壁内倾如刀削一般。随着游船的前行,一个个巨大的山崖被我们抛却身后,美丽的明江风光存留在了脑际,心中在想,这里就是没有悬崖壁画,到此一游也值啊!游船从珠山到花山,仅有10多公里水程,江水就弯了9道弯。每转一道弯,江水都被峭壁拦截去路,令人有“山重水复无流处,船到岩壁又一川”的感觉。

来到神秘的花山脚下,只见巍然屹立的花山岩壁内倾,像一座巨型岩厦。江上游船离岩百米之外就可依稀看到画上的人体形像。登岸后拾阶而上,巨幅岩画便呈现在眼前。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耸险峻的悬岩绝壁上,密密麻麻的花鸟虫鱼、人畜野兽、刀枪器物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其中大小人像有1300多个,最大的一个人像有3米多高,头插雉尾,手执匕首,背跨腰刀,身跨骏马,威武雄壮,好像一个部落首领。在其四周,众多的人物有的擂着铜鼓,有的划水撑舟,有的聚集江边起舞……姿态各异,形象逼真。在人像周围还画有单层或双层以及内有形似“米”字形的圆圈,像太阳,似月亮,神秘莫测。整个岩画的画面色调均为赭红色,图像线条粗犷,生动朴素,气势恢弘。伫立于岩画前抬头昂视,使人仿佛已进入画境,置身于远古社会的人群中,与之共欢乐、同激动,甚至不由心生一种震撼和迷惑相交织的感觉。

两千多年的“无字天书”

据考证,这些壁画是壮族先民创作的,经过专家多次对花山岩画的颜料及岩壁上的石钟乳存在的年代进行鉴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花山岩画产生于战国至东汉时期,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至于这一结果,于2005年在崇左市江州区发现的一批铜碗、铜盘、铜斧、叶矛等文物基本可以印证。经国家博物馆专家考证,确认这批文物属于东汉时期的器物,而这刚好与花山岩画的产生时期吻合。令人称奇的是,经历了如此久远年代的风吹日晒,壁画的颜色仍然非常鲜艳,不知先民们是用什么颜料画的。后据专家分析估计,这些岩画所用颜料的主要成分是赭红色的铁矿粉,在用动物的油脂和血液稀释调匀后,用简单的画笔直接绘刷在岩壁上。专家对于花山岩画的种种谜团,还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有的人说花山岩画是一种原始的语言符号,有的人说是一幅狩猎图,有的人说是为了取悦水神而作的祭祀图,有的人则说是征战前的誓师图。也有人认为,花山岩画称颂了当时的农耕文化和对日月的崇拜,表现了壮族先民从渔猎经济过渡到农耕经济的历史画面,花山文化集中体现了壮族从巫术文化向铜鼓文化、歌墟文化、山水文化的发展过程。研究的专家学者说法不一,迄今尚无定论。然而,暂且不说岩画所反映的内容,仅画作的本身就是一件世界罕见的岩画艺术珍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重大的考古价值,是壮族先民勤劳、勇敢和智慧的艺术杰作,是祖国古代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耸险峻的崖壁上,那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一个个谜一样的问题,吸引着无数的学者和游人去思考,去探索。它或许会像古埃及金字塔一样成为解不开、猜不透的“千古之谜”。

左江花山岩画点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密集分布,从上游的宁明县珠山岩画开始,至下游的江州区万人洞山岩画,途经宁明、龙州、江州、扶绥“三县一区”,共包含38个岩画点109处岩画4050个图像,沿江分布总长度105千米。据介绍,左江花山岩画点大都位于江河的拐弯处,面向来水的高大峭壁上,画面大多距水面15至100米,最高130米。岩画使用鲜明而强烈的赭红色颜料绘制而成,图像大致可归纳为人物、典型器物、动物三大类,以人像为主。人像一般作正面、侧身两种姿势,多为举手屈膝的半蹲姿势,辅以马、狗、铜鼓、刀、太阳等图像。

左江花山岩画,被称为“无字天书”、“壮族文化瑰宝”,其高度统一的“蹲式人形”图像表达方式、险峻的作画位置、神秘的原始宗教色彩、历旧弥新的作画颜料等等,都充分展现了古骆越人的聪明才智,反映了他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38个岩画点中,人物图像共计3315个,占全部图像的82%,其中正身图像1152个,侧身图像2163个。左江花山岩画中能够辨明器物种类的图像,主要有铜鼓、钟、刀、剑、船等,其中钟主要是指羊角钮钟,刀主要是环首刀,剑包括有格或有首剑及扁茎短剑。钟大多成组悬挂于架上,个别独放,钟架置于正身人像或側身人像的行列中。刀、剑多斜佩于正身人像的腰间,个别的拿在手上。动物图像可分为犬类和飞禽,犬类图像数量较多,目前能辨认的共约113个,均为侧身,大部分位于形体高大的正身人像脚下,个别位于正身人像的旁侧或头顶上。其姿态基本作奔跑状和站立状。endprint

左江花山岩画共分为三个片区,

第一片区包括宁明县的珠山岩画、龙峡山岩画、高山岩画、宁明花山岩画;第二片包括龙州县的沉香角岩画、宝剑山岩画等16个区域;第三片是江州区、扶绥县的驮柏山岩画、驮柏银山岩画等18个区域。左江花山岩画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极其神秘的岩画,它记录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悠远而神秘的文明遗痕。

美丽的岩画传说

对于花山岩画的来历,在宁明县花山一带流传着众多的神话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流传甚广:古时候在现在的耀达村有个奇人叫蒙大,他十来岁就食量惊人,且力大无比。有一年兵荒马乱,官刮民财,老百姓为此苦不堪言。蒙大忍受不了压迫,决心起来造反,但苦于没有兵马刀枪,怎么办?他每天上山砍柴时,总是呆呆地坐在一块石头上一筹莫展。有一天,来了一位银须白发的老人,送给蒙大一叠纸和一支笔,老人吩附他:“你在这纸上面画兵马刀枪,等到满一百天,纸上的兵马就会变成真人真马了,但千万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老人说完便飘然而去。从此,蒙大每天干完活回来,就关在屋里不停地画画。他母亲觉得奇怪,追问他他总是说:“一百天后你就知道。”谁知在第99天时,母亲心想只差一天不要紧吧,待我看看他画的是什么。于是,趁蒙大不在家,便推门进去打开画箱。刹那间,只见那些尚未成真人真马的纸片哗啦啦飞出屋外,粘在村前的岩壁上,就成了今天的花山岩画。这就是民间传说中花山岩画的来历。神话传说总归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传说。

花山岩画面布局工整,繁而不乱,主次分明,完整和谐。看似单调机械的画像造型,充满了古朴庄重而又轻松活泼的气氛。寥寥几笔的人物造型,也使人能够感到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用心观察,褚红色的小人仿佛活动了起来:首领挎刀骑兽,众卒簇拥欢呼,铜鼓声声震天,呐喊惊天动地。一些組图以剪影式及单线条勾勒式的手法,亦虚亦实地表现出人类繁衍生息原始状态。

据史料记载,花山岩画于南宋时期已被发现,南宋李石编着的《续博物志》中有这样的描述:“二广深溪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画。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明代张穆的《异闻录》这样描述:“广西太平府有高岩数里,现兵马执刀杖,或有无首者。舟人戒无指,有言之者,则患病。”古人的记载给花山岩画蒙上了神秘诡异的色彩,但对花山岩画系统科学的考察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开始的。1963年,花山岩画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4月至11月间,由自治区有关部门组织的有来自北京、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市)包括历史、民族、民俗、考古、美术、舞蹈、化学、碳素年代学等十多个学科的专家,对花山岩画的作画年代、内容性质、族属问题、艺术风格等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察和研究;1988年,花山岩画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来到时保护修缮工作仍在进行。看着花山崖画,我们仿佛走进了远古和神话的境地,人们不得不惊叹壮族先民的伟大与中华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赞叹这片养育出一代代花山儿女,人杰地灵的山水土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花山岩画图像
这儿真美
“五花山”的由来
观岩画
岩画诗
A、B两点漂流记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阴山岩画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