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雨漫归途

2017-10-10周盛楠

戏剧之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文化内涵

周盛楠

【摘 要】作为首位成功打入好莱坞主流市场的华裔动作片导演,吴宇森一直都是票房的保证。无论是早期在香港拍摄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还是转战好莱坞拍摄的《变脸》、《碟中谍2》,均在国际影坛上斩获了许多大奖。但是其回归华语影坛后拍摄的《赤壁》、《太平轮》却招来骂声一片。本文将从艺术风格、文化内涵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吴宇森好莱坞时期和回归华语影坛时期的作品在这两方面着力点的转化,来探讨吴宇森回归后的艺术迷失。

【关键词】艺术迷失;艺术风格;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119-0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部《英雄本色》不仅让观众记住了“小马哥”,也让吴宇森在香港影坛一举成名。其后,随着吴宇森转战好莱坞发展,他所创造的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和镜头语言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2006年吴宇森选择回归华语影坛,但票房却屡屡触礁,这与其电影风格的转变有着极大的关系。

一、艺术风格——由暴力转向平和

许多人喜欢吴宇森就是从他独创的吴氏暴力美学开始的。他改变了暴力在电影中的存在形态,暴力不再是单纯地作为暴力而存在,它成为了一种“浪漫的诗意表达”。

在仔细观摩那些以暴力美学见长的吴氏影片之后,不难发现,吴宇森把激烈的枪战、剧烈的爆炸、惨烈的打斗这些在动作影片中不可或缺的暴力因素都进行了诗意化的表达。具体来讲,就是在一些特有的暴力场景中,通过慢镜头、定格等后期手法来营造出一种舒缓、飘逸的美学意蕴。使那些在现实中暴力血腥的场景得以在电影中以一种优美有序的姿态来呈现。

这样一位杰出的暴力美学大师,在回归后明显弱化了暴力美学的风格。在《赤壁》中,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反而是那些夸张搞笑、不符合时代背景的台词,打斗场面变得毫无存在感。之后的《太平轮》更是如此,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的两场战争戏,虽然尸骨堆积如山,炮火震耳欲聋,但几乎看不到断臂残肢的血腥场面。这种大而化之的战争戏很难去满足当代影迷的需求。

吴宇森早期的作品,虽然充斥着一些暴力元素,但在那些充满暴力的镜头之下,潜藏的一种江湖道义和宗教情怀。而他回归后的作品,虽然镜头中处处流露出铸剑为犁的和平主义,但电影的表现手法非常平常,没有能够直刺人心的镜头出现。

二、文化内涵——由中西文化转向传统文化

吴宇森的电影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强烈的文化内涵。这其中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江湖道义、家国情怀,更有西方文化中的宗教信仰。这两种看似不相关联的文化类别,在吴宇森转战好莱坞后得到了完美融合。

在吴宇森好莱坞时期的巅峰之作《变脸》中,吴宇森将中西方文化融合到了极致。片中的两位主人公,一方代表正义,一方代表邪恶。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重视家庭、关爱亲人的特征。警察自不必说,恐怖分子也会低下他桀骜不驯的身姿给弟弟系鞋带。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文化在影片中的反映。另外警察的妻子对影片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里的女性角色已经不单单是依附于男性存在的传统中国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了,她被打上了西方文化尊重女性、重视女性的烙印。《变脸》正是通过完美恰当的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手段才得以享誉中外。

选择回归华语片市场的吴宇森,将《赤壁》作为叩响内地大门的敲门砖,可惜以惨败收场。几年之后的《太平轮》也难逃厄运,再一次触礁。很多业内人士分析称,吴宇森选择自己不擅长的历史类题材进行拍摄本身就是冒险之举。笔者却很难赞同,吴宇森的失败并不应该归结于题材的转换,他的失败归根到底是差在了文化底蕴上。在好莱坞时期,他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做得游刃有余,但是回到内地市场,接触传统文化,则暴露出了他传统文化缺失的短板。只能說这次的回归之路,吴宇森操之过急,他过分迫切地想要通过表现传统文化来得到国内影迷的认可,殊不知他却失掉了让他成功的最初本真。

三、结论

笔者认为,吴宇森后期作品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的电影思想与时代潮流相脱节,也不是因为国内放映机制的限制,而是因为他太容易被特定的环境体制所改变。无论是在好莱坞还是在华语电影市场,他都急于向受众和市场靠拢,忽略对自身风格的强化,从而导致自己的创作特色消失殆尽。

吴宇森曾经说:“我每十年就有个转变。开始的十年是拍香港式的喜剧,第二个十年拍英雄片,第三个十年都是拍好莱坞电影,现在第四个十年,我就拍我们中国的电影。”时至今日,吴宇森已经拍摄了两部大制作的电影,但和他自己的期待却相距甚远。从好莱坞到内地影坛,吴宇森的回归之路还很漫长。

参考文献:

[1]赵欣.全球化背景下东方影人在西方的华丽转身[J].视听:广西新闻出版社,2015(7).

[2]李丽,晨晓.正说赤壁[J].章回小说,黑龙江出版社,2008(9).

[3]杨甜子.东方暴力美学的浪漫诗意——浅析吴宇森早期作品中的暴力美学意象[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05).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文化内涵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中国当代八大文人书画名家艺术风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