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若诚《茶馆》英译本解读

2017-10-10祝瑾如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英译本茶馆价值

摘 要:依据副文本理论,对英若诚《茶馆》英译本中的副文本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探究《茶馆》英译本所体现出的译者的翻译风格及英若诚译本广为阅读的原因,以期客观全面地解读英若诚《茶馆》英译本的价值。

关键词:副文本 《茶馆》英译本 英若诚 价值

《茶馆》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一共分三幕,是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作为背景的,向读者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后的近50年期间,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个阶层中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剧本中的每一幕描写了一个时代,分别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中北京社会的剧烈变化。《茶馆》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的“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是仍然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展示出了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

英若诚的《茶馆》英译本是目前流传比较广的译本,本文试图从副文本的角度来解读英译本,以期有助于客观全面地发现英若诚《茶馆》英译本的价值,有助于副文本视角下翻译研究的发展。

一、翻译研究中的副文本视角

1979年法国理论家杰拉德·热内特提出“副文本”(Paratext)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正文本和读者之间起协调作用的、用于展示作品的一切言语和非言语的材料”。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范围,推动了副文本视角下翻译研究的热潮。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将翻译看作是复杂多样的文化现象,从文化、心理、社会等多个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描述性分析。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副文本理论也开始进入翻译学界,副文本的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和商业功能都得到学界关注。[1]

1987年,他在《阀限》中专门论述副文本问题,详细阐述副文本的定义、分类、功能、效果、研究途径和方法等问题。他指出文学作品“很少以不加任何装饰的状态呈现,某种数量的语言或非语言生产形式,如作者的姓名、标题、前言和插图总会强化和伴随着文本。尽管我们并不总清楚这些生产形式是否可以被视为文本的一部分,但无论如何,它们围绕在文本周围,使它得以延伸,正是为了让作品得以‘呈现,从这个动词一般的意义也是最突出的意义而言,是为了使作品现身,确保它以图书的形式在世界中在场,被接受和消费。这种不同形式、范围和风格的伴随形式就构成了我所说的一个文学作品的副文本。”[2]

热奈特归纳并区分了不下数十种副文本的类型,如内文本、外文本、文本副文本、图像副文本、作者副文本、私人副文本等等。[1]根据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内副文本和外副文本两大类。其中外副文本是关于整本书成品的、由译者与出版者为读者提供的该书的相关信息、如访谈、评论等;内副文本是文本内部呈现的信息,包括封面、标题、序言、注释、后记、出版信启、插图、题词等。[2]本文基于热内特对于副文本类型和内容的划分,同时分析英若诚的经历、写作实践等外副文本,以及分析序言等内副文本,来探讨英若诚译本中的副文本与正文本的关系与影响。用一句话来总结:副文本指的是在作品周围,强化作品,并确保它以某种形式得以呈现、被接受和消费的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伴随形式。无论对于西方译学界,还是中国译学界,副文本资料都是研究翻译理论的最宝贵资源。[3]

二、英若诚《茶馆》英译本中典型的副文本表现形式

(一)译本中外副文本表现形式

英若诚译本外副文本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是英若诚译本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的一部分。

1.英若诚的生平经历

英若诚出生于1929年北京的书香世家。12岁便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从小就受父亲的熏陶,对西方的語言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英若诚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积极投身于舞台艺术。1950年,英若诚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成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重要组成人员。他的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不仅塑造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也丰富了他的知识面,展示出了他对戏剧的天分和才华。文革中因被污入狱。出狱后不久离开北京人艺进入《中国建设》编辑部任英文编辑。文革结束后又重新返回舞台。因为英若诚的英文水平十分出色,随着改革开放,英若诚先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担任一个重要的角色。

2.英若诚的多重身份

作为一名戏剧译者,除了精湛的语言外,还要对戏剧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度。而这些特性,在英若诚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幼年在教会学校读书的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而在北京人艺舞台上多年的磨练与思考又使他对戏剧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因而,与一般戏剧译者相比,英若诚具有特殊的多重身份,他既是一名优秀的翻译,又是一位舞台经验丰富的表演艺术家,有时还亲自担任导演。这些独特的经历造就了英若诚独一无二的精彩戏剧译本。他翻译的所有作品,都以舞台演出为目的,不论是在北京人艺的舞台,还是在国外的舞台,均广受观众的欢迎。

3.英若诚的翻译活动

英若诚的英语水平十分出色,他将《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并与其作者阿瑟·米勒合作,在北京人艺演出《推销员之死》。除此之外,他的翻译作品还有《奥赛罗马导演计划》《咖啡店的政客》《甘蔗田》等。他翻译的三部经典名剧《狗儿爷涅槃》《茶馆》《家》的独特模式,值得所有戏剧翻译工作者借鉴,具有其独特的翻译风格。

(二)译本中内副文本表现形式

通过对英若诚《茶馆》译本的反复阅读,发现《茶馆》译本的封面、标题、序言、注释、后记、出版信启、插图、题词都对进一步解读英若诚译本起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重点就序言和封面,对《茶馆》译本内副文本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1.序言作为译本的内副文本表现形式

译作的序言跋语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它们是客观地评价译者和译作、重构特定历史时期的翻译规范的重要资料源泉。[4]译者可以在译序跋中直接表达个人的翻译观,这些文字或是针对作者、原著进行介绍;或是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语境和接受能力,对社会文化背景、语言、文化等给予分析;或是对于翻译障碍、理解难点进行讨论。[5]英若诚《茶馆》英译本的译序是英若诚先生本人所写,属于典型的原创序言。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重新翻译已有的现成戏剧译本的原因,戏剧翻译应该首要考虑口语化和简练,戏剧翻译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以及应结合时代来背景分析《茶馆》的语言特点。通过对序言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英若诚先生的翻译动机、翻译风格以及他个人的意识形态。等等。研究序言是我们对译者进行研究的重要依据。

2.封面作为译本的内副文本表现形式

在《茶馆》译本的后封面上,写到了英若诚先生的经验之谈,他呼吁群众通过戏剧学习外语,认为通过戏剧来学外语是一个极好的途径,他本人也因此受益匪浅。排练外文戏剧,锻炼学生的外语会话能力,这样做的好处甚多。被选中的剧本通常是名家之作,语言又是有针对性的,有对象的,并且“规定情景”明确,语调模式清晰可循。还有一个重要条件:为了戏剧的演出对剧本进行背诵,通过戏剧学外语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6]通过对后封面这一内副文本进行分析,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英若诚先生的翻译观和《茶馆》译本广为阅读的原因。

三、从副文本表现形式解读英若诚《茶馆》英译本

副文本是翻译文本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提供许多正文本中没有的信息,进而帮助我们分析解读译本。上文中所提到的英若诚译本中的副文本信息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解读《茶馆》英译本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翻译风格和译本推介的影响因素,也能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英若诚《茶馆》英译本的价值。

(一)英若诚《茶馆》译本体现的翻译风格

通过对《茶馆》英若诚译本的认真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英若诚先生的翻译风格在译文的正文本里有所体现。

1.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和个性化

从英若诚先生的翻译实践、和序言中,不难发现译者追求口語化的翻译风格,并且他在《茶馆》序言中也多次提到口语化这个问题。他认为话剧中以人物对白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舞台表演会限制人物语言,剧本中的语言应该力求让各种文化水平的观众都能听懂,所以要贴近生活。英若诚在《茶馆》英译本的序言中提到“一句台词稍纵即逝,不可能停下戏来加以注解、讲解”。[6]在翻译时,大量地运用英语俚语、短句、语气词等通俗生动的口语词汇,使得人物的性格被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构造出丰富多彩的舞台形象。例如:

小二德子:快走!街上的人不够用啦!快走!

小吴祥子:你小子管干嘛的?

小二德子:我没闲着,看,脸都肿啦!(《茶馆》第三幕)

Erdez Jr:Come quick!There aint enough of us in the streets.Hurry up!

Wu Xiang Jr:You little bastard,what are you patd for?

Erdez Jr:I fuckin did my best.Take a look at my face!Its all swollen.

小二德子与小吴祥子和他们父亲一样,性格粗俗而且飞扬跋扈,到处抓打学生和教员。中文对话虽然没有明显的粗俗语,但他们的粗鄙和嚣张跋扈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英若诚先生在译文中巧妙地用了英语口语中的缩写形式“aint”,以及“bastard”“fucking"等西方口语化的粗俗语,使他们的流氓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西方观众面前。体现出了序言中英若诚先生追求口语化的翻译风格。

2.特定语境中语言的动作化

英若诚先生认为,语言的动作性是一个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但又是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在其序言中写到:“‘表演不再是做做样子,装扮一番,而是要‘act,也就是说要行动,要动作”。并强调翻译剧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动作性”。剧本中的台词并非只是发议论,抒发情感,而是往往掩盖着动作的要求或冲动,如挑衅、恐吓、安慰、警告等等。[6]所以译者在翻译剧本的时候,要尽力捕捉隐藏在人物台词后的动作性。在戏剧舞台,人物的个性化除了主要通过台词加以表现之外,还借助于人物动作、舞台设计、人物服装等多层艺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英若诚副文本中提到的翻译观,都在其译本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

王淑芬:呦,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茶馆》第二幕)

Wang Shufen:Why,what are you sore about?

Li San:Dont you know? A tea house here,a boarding-house there.Only the manager and I!Well never be able to cope!

原文中的“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并没有按字面意思逐字译成“A tea house in the front,a boarding-house in the back”,这样翻译虽然可以吧把方位信息明确的指出,却难免啰嗦书面化,不适合舞台演出。在英译中,单用“here”和“there”两个词和加上演员前后的手势与表情就可以明显体现出方位以及茶馆伙计李三不满的抱怨情绪,这样的语义既简洁,又符合特定语境内的衔接,使语言具有动作性。

3.文化负载词处理的简洁化

英若诚先生在《茶馆》译本的序言中写到“戏剧语言要求铿锵有力,切忌拖泥带水”,要有“语言的直接效果”。[6]在翻译戏剧作品时,译者如果要对台词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文本外的解释,剧本会过分啰嗦。考虑到观众的期待,翻译戏剧文本时,更应注意语言的简洁和对仗工整。所以当剧本有些非主导性文化因素时,为了舞台演出的需要,同时为了避免增加观众理解的负担,英若诚在翻译时,有时会适当淡化或省译这些文化因素。例如:

小唐铁嘴:看这个怎样——花花联合公司?姑娘是什么?鲜花嘛!要姑娘就得多花钱,花呀花呀,所以花花!“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好不好?(《茶馆》第三幕)

Tang the Oracle Jr: What about this:”Two blossom incorporated”? What do pretty girls make you think of? Blossom!If people want these girls,theyll spend lots of money and your business will—what? Blossom!The two Blossom!And in traditional opera there are many references to two blossoms.So what do you think?

译文中的“blossom”翻译得十分巧妙,贴切地译出了中文的双关,但是该词具体出自何处、有何典故没有必要直译,省译并不影响观众对内容的理解。英若诚先生将“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这句典故进行了淡化省译处理,用“traditional opera”对《武家坡》一笔带过。翻译中考虑到西方观众的文化背景,英若诚将部分词语淡化处理,用简单的英文口语直接译出说话人的含义,体现出了副文本一直强调的简洁性。

(二)英若诚《茶馆》英译本推介的影响因素

从1947年英若诚在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就读时,就积极参加业余“骆驼剧团”,演出过《保尔·莫莱尔》《春风化雨》等剧。英若诚先生是“全世界最杰出的十名中国艺术家之一”。英若诚的英语水平极高,受大众认可,对戏剧翻译有其独到的见解,这些外副文本为《茶馆》译本的接受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为译者的名声也是最终影响译本接受的重要因素。

并且出版社的推介也是译本被大众接受的重要原因,为其译本在西方世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在英若诚译本的护封内侧和底封上,印有英若诚先生的经验之谈:“通過戏剧学外语是一个极好的途径,为了演出的需要,参加者必须把台词背诵下来。我本人应该承认,我一生由此受益匪浅。”[6]英若诚先生和出版商都对其译本高度肯定,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其译本的价值,对读者接受其译本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扩展读者市场。

四、结语

本文在副文本理论的视角下分析了英若诚《茶馆》英译本典型的副文本形式和英若诚先生的翻译风格以及译本被广为阅读的原因。英若诚和他的汉英戏剧翻译实践为中外戏剧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坚厚的语言与戏剧功底,他作为译者与原作的动态关系以及他独特的戏剧翻译风格,使其译作成为戏剧翻译中难得的佳品,为今后我国戏剧作品的英译与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借鉴性的启发。

注释:

[1]Valerie,Pellatt:Text,Extratext,Metatext and Paratext in Translation,Cambridg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2013.

[2]Genette,G:Paratext:Thresholds of Interpreta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石永浩:《试论副文本对翻译和翻译研究的意义》,上海翻译,2012年,第8期。

[4]孙昌坤:《简论译作序言跋语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上海翻译,2001年,第5期,第126-128页。

[5]肖丽:《副文本之于翻译研究的意义》,上海翻译,2011年,第4期,第17-21页。

[6]英若诚译:《茶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

(祝瑾如 湖南湘潭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411201)

猜你喜欢

英译本茶馆价值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道德经》译本及其序言初探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成都老茶馆》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一粒米的价值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杯水车薪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