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泥沙充填复垦不同覆土厚度对玉米苗期的影响

2017-10-10付亚洁邵芳樊廷立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抗逆性

付亚洁 邵芳 樊廷立

摘要:为研究玉米苗期生长指标和叶片抗逆性对黄河泥沙充填复垦不同覆土厚度的响应,利用聚氯乙烯(PVC)管进行室内种植试验,设置7组不同的处理,每组设置3个平行。通过测定每组玉米苗期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相对含水率、细胞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覆土厚度下玉米苗期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除全覆土(CK)处理外,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株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整体呈增加趋势,茎粗整体呈降低趋势;玉米苗期POD、CAT、SOD活性、细胞膜透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MDA含量整体均表现出降低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含水率均整体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可知,适宜玉米苗期生长的最优覆土厚度为60~80 cm,从而为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工程确定最优覆土厚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黄河泥沙;充填复垦;覆土厚度;玉米苗期;生长特征;抗逆性

中图分类号: TD88;S156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4-0068-06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1-2]。同时,我国也是世界第一煤炭生产国,2013年的煤炭产量达到36.8亿t,占世界煤炭产量的47.4%[3]。我国96%左右的煤炭产量来自于地下开采,且多采用走向长壁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土地下沉系数大,地下开采破坏土地占煤炭开采破坏土地的91%[4],因此采煤沉陷地复垦在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充填复垦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将沉陷土地恢复为耕地,且能很快恢复地力,尤其在高潜水位地区充填复垦是采煤塌陷地恢复地力的主要措施[5]。胡振琪等利用某些矿区邻近黄河的地理位置优势,提出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对黄河泥沙用作采煤沉陷地的充填复垦材料的可行性和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流程等进行了阐述[6],该技术既可为采煤沉陷地充填复垦提供足够的充填材料,又能缓解黄河下游黄河泥沙的危害,是一举两得的举措。黄河泥沙充填层通体无结构,质地较粗,透水性好,保水性差,足够的覆土厚度是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应用的前提。设计一个既经济又能保证后期农作物生长的覆土厚度,对于土壤资源有限的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充填复垦最优覆土厚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粉煤灰55~70 cm[7]、煤矸石70 cm[8]等方面,而对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最优覆土厚度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选择黄河下游山东济宁大路口乡段的表土、心土和黄河泥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种植试验,分析玉米苗期生长特性和抗逆性对覆土厚度的响应,从而优选黄河泥沙充填复垦覆土厚度,以期为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的推广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准备

覆土厚度优选试验于2013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温室内进行,土壤采自黄河附近常年耕种农田,黄河泥沙取自输送至充填复垦施工现场的泥沙。将表土、心土和黄河泥沙在室内进行风干、去杂、过筛,测定其理化性质。表土的pH值为7.53,电导率为104.67 μS/cm,有机质含量为24.81 g/kg,全氮含量为0.96 g/kg,有效磷含量为98.41 mg/kg,速效钾含量为227.00 mg/kg,碱解氮含量为30.33 mg/kg,土壤质地为黏土;心土的pH值为8.10,电导率为154.77 μS/cm,有机质含量为14.64 g/kg,全氮含量为0.52 g/kg,有效磷含量为 59.56 mg/kg,速效钾含量为114.00 mg/kg,碱解氮含量为16.04 mg/kg,土壤质地为粉黏土;黄河泥沙的pH值为7.77,电导率为48.27 μS/cm,有机质含量为4.09 g/kg,全氮含量为0.01 g/kg,有效磷含量为20.48 mg/kg,速效钾含量为 54.33 mg/kg,堿解氮含量为4.96 mg/kg,质地为沙土。建模试验材料为直径16 cm的PVC管,底部为20 cm×20 cm的PVC板,并在其上均匀布设6个直径为1.5 cm的圆孔,底部铺设1层定性滤纸。按当地常年耕种土壤的容重,分层填装土柱,层间进行打毛处理。试验用土柱在玉米播种前1个月一次性装好,充分定量灌水使其自然沉实,备用[9]。

1.2试验设计

覆土厚度优选试验的土柱模型模拟黄河泥沙直接充填复垦农田中“上土下沙”的特征[10],共设7个处理:覆土厚度分别为0 cm(CT-0)、20 cm(CT-20)、40 cm(CT-40)、60 cm(CT-60)、70 cm(CT-70)、80 cm(CT-80)及全土柱90 cm(CK),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其中,CT-40、CT-60、CT-70、CT-80、CK等5个处理中设计表土厚度为30 cm,其余覆土为心土。试种作物根据研究区实地情况,选种玉米,品种为当地种植广泛的农化101。将土柱表层0~20 cm表土与底肥充分混匀后装入PVC管中,底肥为尿素2.23 g/kg,磷酸二氢钾1.5 g/kg,种植期间不追肥。玉米生长期间,采用称质量法监测土壤含水量,当土壤水分不足时及时补充水分。

1.3测定项目与方法

待玉米种植后14 d左右进行试验分析,测试的指标包括植物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抗逆性指标[相对含水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

玉米的株高是植株整体伸直由土层表面的颈部到顶部的距离[11],采用卷尺直接量测法;茎粗测定每株近地面处的茎粗,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法[12];叶面积指数采用间接系数法[1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用SPAD-502型叶绿素测定仪进行测定[14],同种处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P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染色法测定,SOD活性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测定,CAT活性采用紫外吸收法測定[15],游离脯氨酸含量采用磺基水杨酸水浴提取茚三酮显色法测定[16],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17],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显色法[18],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19],细胞膜透性采用外渗电导法测定[20],叶片相对含水率[21]按公式RWC=(鲜质量-干质量)/(饱和质量-干质量)×100%计算。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方法,α=0.05,n=3),利用Origin Pro 8.5软件绘制图表。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覆土厚度对玉米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

2.1.1株高和茎粗的变化趋势

株高、茎粗受植物自身生理特性和生长环境条件的双重制约[22]。不同覆土厚度下,玉米苗期株高、茎粗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株高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CT-20、CT-40与CT-0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当覆土厚度达到60 cm时,玉米苗期株高显著增加,分别比CT-0、CT-20、CT-40处理增加22.70%、36.24%、15.47%,但与CT-70、CT-80、CK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覆土厚度与干旱胁迫呈负相关,玉米苗期受到干旱胁迫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受到的影响就越严重,植株就越矮[23]。除全覆土(CK)处理外,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茎粗整体呈降低趋势,各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CT-60、CT-40处理的茎最粗,CT-70、CT-80处理的茎最细,最粗茎与最细茎相差0.03 cm,差异不显著。与全覆土(CK)处理相比,玉米茎粗最大相差 008 cm,最小相差0.05 cm,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干旱胁迫越严重,玉米茎越细[24],但玉米苗期生长量小,对水分、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也小,因而差异不明显。

2.1.2叶面积和叶绿素的变化趋势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叶面积指数对玉米光合产物的生产有重要作用[25]。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其含量的多少影响着对光能的吸收和能量的转换[26]。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功能期受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27]。由图1可知,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叶面积指数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全覆土(CK)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无覆土(CT-0)处理时最小。除全覆土(CK)处理外,CT-70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比CT-0、CT-20、CT-40、CT-60、CT-80处理分别高38.07%、37.92%、2.50%、7.47%、17.07%。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当覆土厚度达到40 cm时,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多,分别比CT-0、CT-20处理高22.30%、7.35%,但与CT-60、CT-80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全覆土处理(CK)下,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CT-70与CT-0、CT-20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分别较CT-60、CT-80处理显著降低13.03%、16.63%。这可能是因为在受到干旱胁迫时,植物会降低叶片的生长速度来维持叶片中正常的叶绿素含量,干旱胁迫越严重,叶面积指数增长速度越慢[28]。

不同覆土厚度对玉米的影响最终体现在植株的生长上[29]。杜彩艳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玉米植株的生长,减小了玉米叶面积指数[30]。窦超银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阶段的干旱胁迫会导致植株矮化,生长发育受阻[31]。齐健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导致叶面积指数减小,叶绿素含量降低[25]。本研究结果表明,除全覆土(CK)处理外,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株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整体呈增加趋势,茎粗整体呈降低趋势。这可能是因为覆土厚度直接影响玉米获取的水分含量,当处于薄覆土条件时,抑制了玉米苗期的生长。当覆土厚度为60~70 cm时,玉米苗期株高比覆土0、20、40 cm 时更优,且差异显著,茎粗与覆土0、20、40 cm时相比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当覆土厚度为70 cm时,叶面积指数与覆土0、20 cm 差异显著;当覆土厚度不低于40 cm(覆土70 cm 除外)时,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比覆土0、20 cm时更优,且差异显著;当覆土厚度达到60 cm及其以上时,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的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在覆土厚度为60、80 cm 无显著性差异。初步得出适宜玉米苗期生长的最优覆土厚度为60~80 cm。

2.2不同覆土厚度对玉米苗期抗逆性的影响

2.2.1酶活性变化趋势

植物对于逆境伤害的主要生理响应特征之一就是植物体内会通过启动相应的自由基清除剂来有效防范这种伤害,其中SOD是细胞膜系统的保护酶,能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抗性[32];POD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在植物呼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33];CAT是抗氧化酶系统的重要组成,对细胞内H2O2的分解有重要作用[32]。SOD、POD和CAT膜保护酶相互协调共同清除体内多余的氧自由基,以减轻或防止植物细胞膜受到伤害[34]。

不同覆土厚度下,玉米苗期POD、SOD、CAT活性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POD活性呈降低趋势。CT-0处理P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CT-20、CT-40、CT-60、CT-70、CT-80、CK处理的1.33、1.47、1.5、1.86、2.12、3.64倍;CT-70、CT-80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CT-20、CT-40、CT-60处理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全覆土(CK)处理下,POD活性达到最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SOD活性呈降低趋势,CT-0处理显著高于CT-70、CT-80、CK处理,分别为它们的1.26、1.32、1.32倍;CT-70、CT-80与CK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CT-20、CT-40、CT-60处理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CAT活性呈降低趋势,CT-0处理的CAT活性分别为CT-20、CT-40、CT-60、CT-70、CT-80、CK处理的1.09、1.17、14、1.47、1.62、1.68倍;CT-60与CT-70、CT-70与CT-80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都与CT-20、CT-40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CT-60与CK处理之间差异显著,CT-70、CT-80与CK之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不同覆土处理的POD、SOD、CAT活性表现不同,POD活性变化幅度最大,CAT次之,SOD最小。这可能是因为POD、SOD、CAT等3种酶适应水分胁迫的特点不同,玉米POD、CAT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均比SOD敏感[35-36],因此S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2.2.2叶片相对含水率变化趋势

植物叶片相对含水率是植物组织水分状况的重要指标,反映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程度,与水分代谢密切相关[37]。由图3可知,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相对含水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当覆土厚度为60 cm时,玉米苗期相对含水率较CT-0、CT-20、CT-40处理分别显著高8.89%、6.07%、5.00%,与CT-70、CT-80处理之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与全覆土(CK)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干旱的加剧,叶片相对含水率呈降低趋势[38],在薄覆土条件下,玉米受到的干旱胁迫较覆土60、70、80 cm及全覆土严重,因而叶片相对含水率较低。

2.2.3细胞膜透性变化趋势

细胞质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第一道屏障,当细胞受到环境胁迫时,质膜会加速或减缓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使植物体与改变了的环境之间尽快达到相对平衡[39]。由图3可知,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细胞膜透性呈降低的趋势。CT-20、CT-40、CT-60、CT-70、CT-80、CK处理与CT-0处理相比细胞膜透性分别减少2.72%、15.55%、2855%、35.86%、34.84%、41.53%。当覆土厚度达到70 cm时,细胞膜透性显著降低,比CT-0、CT-20、CT-40、CT-60处理分别降低 35.86%、34.07%、24.04%、10.23%。CT-70、CT-80之间差异不显著。全覆土(CK)处理时,细胞膜透性最低,除CT-70处理外,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与CT-70处理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2.2.4游离脯氨酸变化趋势

玉米植株在干旱或水分胁迫的条件下可迅速累积游离脯氨酸。脯氨酸是玉米叶片中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植株可以通过累积脯氨酸来降低细胞的渗透势以适应干旱[40]。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游离脯氨酸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CT-0处理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CT-20、CT-40、CT-60、CT-70、CT-80、CK处理的1.28、1.38、1.31、1.38、1.36、1.46倍。除CT-0和CK处理外,其余各处理之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在受到水分胁迫时,玉米苗期根系的脯氨酸含量远大于叶片,且对干旱響应更敏感[25,29],因而各覆土处理叶片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有差异,但差异不是很明显。

2.2.5MDA含量的变化趋势

MDA是膜脂过氧化分解的主要产物,通常用来反映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的程度[41],即MDA含量越低,表明植株的抗逆性越强。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MDA含量呈降低趋势。CT-60、CT-70、CT-80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CK处理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全覆土(CK)处理的MDA含量较 CT-0、CT-20、CT-40处理分别显著降低64.12%、7061%、54.56%;CT-60、CT-70、CT-80处理的MDA含量显著低于CT-20处理,与CT-40、CT-0处理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当覆土达到一定厚度(60 cm及其以上)时,水分对植物的胁迫作用降低,导致MDA含量降低。

2.2.6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

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有机溶质,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质的渗透压来保护酶、蛋白质和生物膜等[42]。由图4可知,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当覆土厚度为60 cm时,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T-0、CT-20、CT-4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9.69%、68.89%、17.82%;当覆土厚度为 80 cm 时,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CT-0、CT-20、CT-40、CT-60、CT-70处理的1.50、1.81、1.26、1.07、1.15倍;除CT-80处理外,全覆土(CK)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T-80与CT-60、CT-70、CK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可溶性糖含量呈降低趋势(图4)。全覆土(CK)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分别比CT-0、CT-20、CT-40、CT-60、CT-70、CT-80低11.09、7.39、6.37、4.56、1.62、2.49倍。当覆土厚度达到70 cm时,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CT-0、CT-20、CT-40、CT-60处理78.32%、68.77%、64.46%、52.89%。CT-70与CT-80处理之间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通过降低可溶性蛋白、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来增强植物渗透调节能力,清除叶片内的活性氧,以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38,43],因此覆土越薄,可溶性蛋白含量越低、可溶性糖含量越高。

植物在受到伤害时,自身会形成一套相应的系统保护自己。张仁和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通过提高SOD、POD、CAT活性、MDA含量来减轻干旱的伤害[44]。王智威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主要通过增加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SOD、POD、CAT活性来保护植物,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29]。葛体达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越严重,植物叶片相对含水率越低,细胞膜透性越高[43]。杜伟莉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通过提高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MDA的含量来增强叶片的保水能力,提高植物的抗逆性[45]。覆土厚度直接影响玉米吸收水分的量,即玉米的抗逆性表现得越不明显,覆土厚度越适宜。除全覆土(CK)处理外,当覆土厚度在70~80 cm 时,POD、CAT活性均显著低于CT-0、CT-20、CT-40处理,SOD活性显著低于CT-0处理,但与CT-20和CT-40处理差异不显著;当覆土厚度在60~80 cm时,细胞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CT-0、CT-20、CT-40处理;当覆土厚度为60 cm时,相对含水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 CT-0、CT-20和CT-40处理;当覆土厚度在60~80 cm时,MDA、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初步得出适宜玉米苗期生长的最优覆土厚度为 60~80 cm 。

2.3玉米苗期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玉米苗期的生长特性指标与抗逆性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指标间相关性程度不一样。其中,株高与MDA含量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达到了0.984,这可能是因为MDA含量是植物在遭受逆境伤害时最重要的产物之一,而叶片是MDA的主要积累场所,株高是植物在受到胁迫时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因而二者相关性最为显著。玉米苗期株高与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与CAT活性、细胞膜透性、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即玉米植株越高,相对含水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越高,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细胞膜透性、MDA含量越低,植物的抗逆性表征越弱。玉米苗期叶面积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膜透性、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即玉米叶面积指数越大,可溶性蛋白含量越高,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膜透性、MDA含量越低,植物的抗逆性表征越弱。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与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即玉米叶绿素含量越高,POD活性越低,植物的抗逆性表征越弱。玉米苗期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均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呈负相关,但相關性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在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在根系中的积累量远大于叶片,因而与植物的生长指标相关性不是很显著。当覆土厚度为60~70 cm时,玉米苗期株高显著高于CT-0、CT-20、CT-40处理,茎粗与CT-0、CT-20、CT-40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当覆土厚度为70 cm时,叶面积指数与覆土0、20 cm 差异显著;当覆土厚度达到80 cm左右时,玉米苗期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CT-0、CT-20处理,与CT-40、CT-60 差异不显著。根据相关性分析,玉米的抗逆性表征显著低于其他覆土处理(除CK外),适合玉米苗期生长。

3结论

通过试验测定黄河泥沙不同覆土厚度下玉米苗期的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抗逆性指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相对含水率、细胞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表明不同覆土厚度对玉米苗期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全覆土(CK)处理外,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株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整体呈增加趋势,茎粗整体呈降低趋势。覆土厚度为60~70 cm时,玉米苗期株高比覆土0、20、40 cm 时更优,茎粗无显著差异。当覆土厚度为70 cm时,叶面积指数与覆土0、20 cm差异显著;当覆土厚度达到80 cm左右时,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比覆土0、20 cm时更优。

除全覆土(CK)处理外,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POD活性、CAT活性、SOD活性、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整体均表现出降低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含水率均整体呈上升趋势。覆土厚度在70~80 cm时,POD、CAT活性均显著低于CT-0、CT-20、CT-40处理,SOD活性显著低于CT-0处理,但与CT-20、CT-40处理差异不显著;覆土厚度在60~80 cm时,细胞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CT-0、CT-20、CT-40处理;当覆土厚度为 60 cm 时,相对含水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CT-0、CT-20、CT-40处理;当覆土厚度为60~80 cm时,MDA、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当覆土厚度在60~80 cm时,玉米苗期的抗逆性表征显著低于其他覆土处理(除CK外),适合玉米苗期生长。

综上所述,适宜玉米苗期生长的最优覆土厚度为 60~80 cm。

本研究结果是根据玉米苗期对黄河泥沙充填复垦不同覆土厚度的响应得出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理想的采煤沉陷地的充填复垦材料,黄河泥沙透水性好,保水保肥性差,需要对黄河泥沙进行适当改良,以增强其保水保肥的能力,使其既适合作物生长,又节约土地资源,为进一步研究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工程、减少复垦施工过程中的表土覆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胡振琪,肖武. 矿山土地复垦的新理念与新技术:边采边复[J]. 煤炭科学技术,2013,41(9):178-181.

[2]胡振琪,肖武,王培俊,等. 试论井工煤矿边开采边复垦技术[J]. 煤炭学报,2013,38(2):301-307.

[3]BP Group.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R]. BP World Energy Review,2014.

[4]胡振琪,魏忠义,秦萍. 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与方法[J]. 土壤,2005,37(1):8-12.

[5]Wadge A,Hutton M. The leachability and chemical speciation of selected trace elements in fly ash from coal combustion and refuse incineration[J]. Environment Pollution,1987,48(2):85-99.

[6]胡振琪,王培俊,邵芳. 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技术的试验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3):288-295.

[7]徐良骥,许善文,严家平,等. 基于粉煤灰基质充填覆土复垦的最佳覆土厚度[J]. 煤炭学报,2012,37(增刊2):485-488.

[8]郭友红,李树志,鲁叶江. 塌陷区矸石充填复垦耕地覆土厚度的研究[J]. 矿山测量,2008(2):59-61.

[9]吴永成,王志敏,周顺利. 15N标记和土柱模拟的夏玉米氮肥利用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2):2446-2453.

[10]乔志勇,邵芳,陈亚凯,等. 玉米苗期根系发育对黄河泥沙充填复垦不同覆土厚度的响应[J]. 广东农业科学,2014(13):9-12.

[11]王甲辰,陈延华,邹国元,等. 添加不同颗粒沸石粉对沙壤玉米NPK吸收和水分、养分淋溶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5,29(2):1-6,34.

[12]高飞,贾志宽,路文涛,等. 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宁南旱区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1,31(3):777-783.

[13]王昕,唐宏亮,申建波. 玉米根系对土壤氮、磷空间异质性分布的响应[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5):1058-1064.

[14]李占成,李玮,梁秀枝,等. 叶绿素仪在玉米氮营养诊断及推荐施肥中的研究与应用[J]. 作物杂志,2011(4):58-62.

[15]郝再彬,苍晶,徐仲. 植物生理实验[M]. 2版.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16]杨双春,张洪林. 镉胁迫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1):57-59.

[17]高俊鳳. 植物生理学试验技术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8]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9]申加祥,宁堂原,李增嘉,等. 不同熟期玉米套作夏玉米可溶性糖含量与产量形成[J]. 玉米科学,2004,12(2):65-68.

[20]武斌,李新海,肖木辑,等. 53份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4):665-676.

[21]陈少瑜,郎南军,李吉跃,等. 干旱胁迫下3树种苗木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J]. 西部林业科学,2004,33(3):30-33,41.

[22]钟良平,董大学,李玉山,等. 春玉米不同水分处理的田间表现及水分-产量关系——模拟土柱试验[J].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5):66-70.

[23]白莉萍,隋方功,孙朝晖,等. 土壤水分胁迫对玉米形态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4,24(7):1556-1560.

[24]邹洪涛,张玉龙,黄毅,等. 辽西半干旱区秋后覆膜保墒对翌年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3):25-28.[HJ1.75mm]

[25]齐健,宋凤斌,刘胜群. 苗期玉米根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生态环境,2006,15(6):1264-1268.

[26]刘克礼,盛晋华. 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的研究[J].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8,19(2):48-51.

[27]曾爱平,刘洪见,徐晓薇,等. 不同光照条件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09(1):98-100.

[28]赵立群,高英杰,赵军锋,等. 甘肃定西地区3个小麦品种对土壤干旱胁迫响应的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6):821-824.

[29]王智威,牟思维,闫丽丽,等. 水分胁迫对春播玉米苗期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2):343-351.

[30]杜彩艳,段宗颜,潘艳华,等.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3):124-129.

[31]窦超银,于景春,于秀琴. 干旱胁迫对辽西半干旱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2013,32(4):84-87.

[32]王芳,刘鹏,史锋,等. 镁对大豆叶片细胞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5):659-664.

[33]李才生,秦燕,宗盼. 水杨酸对玉米幼苗根系生长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09(10):32-34,53.

[34]彭强,梁银丽,陈晨,等. 辣椒叶片生理特性对光照强度和土壤水分的响应[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15-121.

[35]葛体达,隋方功,白莉萍,等. 长期水分胁迫对夏玉米根叶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3):18-23,32.

[36]王娟,李德全,谷令坤. 不同抗旱性玉米幼苗根系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J].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2):285-290.

[37]周虹,范巧佳,郑顺林,等. 春季水分胁迫对川芎叶片相对含水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32-137.

[38]赵丽英,邓西平,山仑. 持续干旱及复水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59-61.

[39]王宝山,邹琦. 质膜转运蛋白及其与植物耐盐性关系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2000,17(1):17-26.

[40]姚彩艳,汪晓丽,盛海君,等. 等渗NaCl和PEG胁迫对玉米叶片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0(1):90-94.

[41]姜虎生,石德成. Hg、Cd复合污染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2005,(6):7-9,105.

[42]闫洪奎,刘祥,王会广,等. 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钾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J]. 玉米科学,2012,20(6):81-84.

[43]葛体达,隋方功,白莉萍,等. 水分胁迫下夏玉米根叶保护酶活性变化及其对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5):922-928.

[44]张仁和,郑友军,马国胜,等.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1,31(5):1303-1311.

[45]杜伟莉,高杰,胡富亮,等. 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和渗透调节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 作物学报,2013,39(3):530-536.

猜你喜欢

抗逆性
国内鸢尾属植物的抗逆性研究进展
金黄熊猫树引种适应性研究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甲壳素对蔬菜抗逆性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泗水乡朝天椒新品种引进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