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异化及家庭因素探析

2017-10-10王迎雪

科教导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异化价值观价值

王迎雪

摘 要 “95后”大学生作为当今高校学生的主体,担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其价值观的树立关系着国家未来的走向。而成长于社会改革期的他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价值观念的呈现,其对生命的认知,对生命价值的追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现象,威胁着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家庭作为个人成长的终生学校,是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异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重构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95后”大学生 生命价值观 异化 家庭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8.002

Analysis of the Alienation of “95s” College Students Life

Values and Family Factors

WANG Yingxu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0)

Abstract The "95s"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ubject of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bear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 and their values are related to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And they grew up in the social reform period, facing the complex social environment, multiple value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life, for the pursuit of the value of life appear dissimilation phenomenon in different degree, threaten their personal health. As a lifelong school for personal growth, fami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values. 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alien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values.

Keywords "95s" college students; life values; alienation; family factors

叶澜教授曾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对象是生命个体,教育的目的是生命的完善与超越,生命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价值观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具有引导作用,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使其生命价值观的选择呈现多元化,从而影响其生命行为的选择。大学生的生命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其中漠视生命、生命行为失范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与其生命价值观的异化是分不开的,这部分群体及出现的问题更需多加关注与解决。

1 “95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异化的表现

人的生命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价值是个体通过实践活动对社会及自身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生命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生命存在形式的总的价值判断,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命体(以人为主)的全部生命活动对生命自身以及生命对其他生命存在物(包括他人和社会)的意义的自觉认识。[2]它一方面是对自身生命存在的认知与判断,一方面是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意义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实现人生价值行为做法的抉择。“95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确立受多维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的异化现象。

1.1 对生命存在的认知趋向消极与冷漠

“生命存在”是人一切活动开展的前提,生命价值的实现以“生命存在”为基础,如果生命不复存在,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绝大多数的“95”后大学生熱爱、珍惜、尊重生命,但部分学生对生命本身存在消极的认知,甚至漠视生命,最终做出极端的选择。有调查显示有过自杀计划或自杀念头的人高达18%;认为自杀行为是一种摆脱痛苦的方式和一种勇敢行为的人占20%。[3]部分学生把自身生命视为完全独立的存在,认为生命存在的苦多于乐,对亲人、朋友、他人的情感趋于冷漠,这种消极的认知引导着其对生命的选择。

2016年因遭遇电信诈骗大学生轻生事件引发热议,2017年4月厦门一高校大二女生身陷裸贷自杀,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与讨论,微博阅读量达上千万,在此话题下,大学生上吊自杀、烧炭自杀、跳楼自杀等事件集中曝光;2017年4月底重庆一大学生持菜刀砍伤舍友,一些暴力群殴、酒驾撞人、毒害残害舍友的事件不绝于耳;甚至虐猫虐狗的事件也频频发生,一件件案例,触目惊心。这部分大学生对自我生命的存在、对他人生命的践踏与漠视到了极端的程度。

1.2 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趋向功利与享乐

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的生命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认为人只有创造性地为他人生活,才能创造性地为自己而活;获得了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真正实现了生命价值的人。[4]“95后”大学生成长于商品经济时代,对物质的追求、对金钱的依赖达到空前,价值观从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倾斜,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受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自主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利益得失,部分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更加偏向自我感官的享受,忽略精神的满足;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得过且过,对未来没有长远的规划。endprint

在学习方面,大学生入学前就以知名度、就业前景来考量学校与专业的选择;大学期间,“也许有用”成了学生考取各种证件的初衷,图书馆中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型和考试类书籍的借阅率居高不下;考研、考公务员受到热捧,功利的学习动机使得学习偏向实用性。人际交往方面,“95后”大学生渴望友情并乐于交友,但部分学生的交往中掺杂了一些条件与人为因素,有的交往过程中唯我独尊,有的交往圈为了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人而设置入圈权限。职业选择方面,有关数据发布了《95后迷之就业观》,其中毕业后选择不就业的人数高达48%,网络化、娱乐化成了新趋势,有的当“啃老族”或靠父母资源就业;“一切向钱看”成了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进出高档酒店、穿着高定衣装,追求感官的享受。这些趋向功利与享乐的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生命行为的抉择。

1.3 对生命意义的选择趋向悲观与困惑

“95”后大学生处于我国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他们认可并感恩国家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与机遇,憧憬并看好祖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因社会深刻变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感到迷茫、困惑和不安。科技日新月异,新兴产业层出不穷,社会的变革加剧了大学生生存的危机感;部分大学生受“朋辈”价值观念、行为选择的影响颇深,较少的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理想信念缺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以及努力的方向,被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所包围。对生命意义的困惑使一些学生不作为,不想作为,不知怎样作为,逐渐变得焦虑、烦躁,有的学生选择了自暴自弃。

“95后”大学生对成功的渴望是巨大的,希望用自身的行动、获得的成就来彰显自己存在的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但学业、就业、生活的压力都在逐渐消磨着他们的信心,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其对生命意义的认知趋向悲观。95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两代或三代人的呵护下长大,成长环境相对优渥,经受的挫折较少,一些学生过高的评估自己的能力,对自身没有正确的认知,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使其失去生活的信心,“悲观论调”占据其主要思想,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努力拼搏的勇气,昂扬的斗志在失败与打击中消失殆尽,有些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甚至选择用“悲剧”了此一生。

2 “95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异化的家庭因素分析

生命价值观的形成与个体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家庭见证着个体成长的每一步,对个体价值观念认同、行为表现形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毋庸置辩的。“95后”大学生群体,生长在新一代的家庭结构中,较新的家庭理念、经济基础、教育方式、相处模式都是其生命价值观异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2.1 家长对生命观教育的忽视

习近平主席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但在应试教育,以及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引导下,“成绩意味着成功”成了不少家庭所信奉并执行的教育理念,过度强调知识型教育而忽视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孩子的学习成绩、品行的养成都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忽视了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以及“终身课堂”的作用;不少父母同孩子的交流局限为了对其学习成绩的督促,有的家长“逼迫”孩子学习,减少其它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对孩子人格的塑造、心理的关注,在叛逆期的青少年容易因为父母“关心”的偏差而失望,并且对生命的价值感到不解。

2.2 家庭教育方式的固化与不当

“95后”大学生的家长相对年轻化,思想较为开放、灵活,但在我国目前大的教育模式以及自身经验的影响下,他们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探求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固化与不当依然存在。有些家庭父母较专制,经常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孩子做什么,把自以为对的道理以严厉的态度,强制灌输给孩子,使不少思维活跃的孩子更加叛逆,性格懦弱的孩子更加唯唯诺诺,这些学生对自我生命的认知、生命意义的选择往往会望而生畏或失去自我。有不少“95后”大学生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家人对孩子过度保护、娇生惯养,习惯性地替孩子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在帮助他们隔离危险的同时,使其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弱化,有的甚至缺乏独自面对外界社会以及新事物的勇气,遇到自认为不能解决的矛盾及问题,容易滋生委屈、焦虑、烦躁、压抑的情感,不利于其对生命态度的抉择,以及正确生命价值观的确立。

2.3 家庭成员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偏颇

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年人的示范,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其榜样力量对孩子的教育及影响是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在生命本体层面,受传统思想的影響,不少家庭忌讳谈论“死亡”,使孩子缺少对生死的认真思考,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观念难以内化其心。在生命价值及意义层面,不少家庭特别注重对孩子的物质供给,他们对金钱的追求,消费观念及方式的偏颇,是大学生群体中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屡见不鲜的重要原因;一些父母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以他们的视角帮孩子选定人生目标,有的以“走后门”的方式帮孩子安排毕业后的工作等,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分辨不清自己真正的理想与信念,失去努力奋斗的激情,其中一些不良观念与行为成为孩子为人处世的模仿对象,伴随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

人生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的基础、关键,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应为孩子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其在健康、祥和的家庭环境下长大,从小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以平等的言行同孩子进行交往,尊重其独立的意识,关注其人格的养成,锻炼其坚强的意志;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孩子扣好“第一粒扣子”,使其成为幸福的人,成为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2] 陆树程,朱晨静.敬畏生命与生命价值观[J].社会科学,2008(2):141-147+191.

[3] 卢毅,蒋意春.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分析与加强生命教育对策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9(6):27-29.

[4] 欧巧云.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异化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