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地流转研究的演化路径与热点主题
——基于2011—2015年CSSCI来源期刊相关论文的知识图谱分析

2017-10-10韩国明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9期
关键词:农地规模化农业

韩国明 朱 侃

专题述评

农地流转研究的演化路径与热点主题
——基于2011—2015年CSSCI来源期刊相关论文的知识图谱分析

韩国明 朱 侃

21世纪以来,基于村庄“空心化”、农地大量撂荒的现实和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需要,农地流转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以2001—2015年CSSCI期刊上刊发的910篇农地流转相关论文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这一时期该领域相关研究在热点主题和演化路径上,早期注重对影响农地流转的宏观制度的关注,后逐渐向制约农地流转的微观内部因素转变,近些年更多地向与农地流转紧密相关的城镇化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政策方面辐射。当前该领域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本土化理论,缺乏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研究,缺乏对基层政府的研究。

农地流转;文献大数据;农地制度;城镇化;规模化经营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数亿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选择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城市,从事非农经济活动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直接导致了村庄“空心化”和土地撂荒等问题;同时,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规模化经营,农地供需的高涨使得农地流转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截至2015年底,我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4.47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33.3%,流转合同签订率达到67.8%。①虽然农地流转有序机制初步建立,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地流转实质是农地经营权(即使用权)的流转,又因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及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使这种特殊的产权交易市场缺乏成熟的制度安排。

新世纪以来,国家在顶层设计上也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先后颁布了多项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导文件积极地推动农地流转。②基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大批专家、学者开始重点关注农地流转问题,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农地流转”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得到新世纪以来相关文献达4000余篇。如何从卷帙浩繁的农地流转相关文献中分析发现相关研究的演化路径和理论热点,对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全貌,把握其研究动态,促进农地流转未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以2001—2015年CSSCI来源期刊上刊发的910篇农地流转相关论文为样本,对样本大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借助CiteS-pace等软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国内相关研究的演化路径和热点主题进行总结、描述和分析,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研究农地流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为确保研究对象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本文以CNKI的CSSCI来源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为更好地反映新世纪以来农地流转研究领域的热点,将检索年限设定为“2001—2015年”。③以主题词“农地流转”为检索条件进行精确检索,共检索到文献924篇。经过人工逐篇识别剔除目录、声明等不相关文献后,共计得到文献910篇,并以此为研究样本。

2.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绘制是科学计量学的发展与创新,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描述人类拥有的知识资源及其载体,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组织内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和深入。④知识图谱可以分析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主要科学团体、学科基础、研究热点及主题演进等内容。本文借助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分析了农地流转研究的演化路径及热点主题下的重要问题,以期为下一阶段农地流转的研究提供参考。

三、样本文献统计概况

1.年发文量

学术期刊的发文量是研究一定时期内某领域发展规律及特点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农地流转年发文量的统计,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活跃程度。观察图1可以发现,新世纪以来,农地流转的研究不断受到重视,在2001—2008年间,年发文量呈缓慢增长趋势,而2009年年发文量有了较大的突破,此后年发文量稳定在80篇以上;从年发文量整体来看,由2001年的5篇增加到2015年的146篇,增长了28倍,这一期间年均发文量为60篇,图中以2年为周期的移动平均趋势线说明相关发文量总体上呈增长态势。随着专家、学者注意力的汇集,农地流转逐渐成为“三农”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2001—2015年CSSCI来源期刊农地流转相关文献量的增长态势(单位:篇)

2.主要研究者

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是该领域知识不断积累和创新的结果,主要研究者在该领域的长期关注和持续探索中,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对该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识别主要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一个领域的主流观点和研究动态。本文通过SATI提取了样本文献的第一作者,共计659位,其中发文量3篇以上的作者共计44位(具体如表1所示),累计发文184篇,占样本文献的20.2%。

表1 2001—2015年CSSCI来源期刊农地流转相关论文发文量≥3篇的作者(第一作者)

四、国内农地流转研究的演化路径

论文的关键词相当于论文的“眼睛”,是研究者对论文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从论文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提取,虽然所占的篇幅比重很小,但聚焦了研究者关注的核心,而对某个领域相关论文关键词的提炼和系统归类,能较好地反映整个领域研究的动态和走向。本文根据关键词间两两共现规律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键词共词网络,统计并核算了农地流转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和核心关键词(具体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农地流转”、“农地制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费用”、“城镇化”等关键词在该研究领域受到较多的关注。进一步联系这些关键词在农地流转研究中的语境,发现该领域的研究集中在与农地流转相关的农地制度、城镇化、制约因素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等方面。

表2 2001—2015年CSSCI来源期刊农地流转相关论文的热点关键词(中介中心性≥0.02)

在探索2001—2015年农地流转研究的演化路径时,本文进一步核算并形成了该领域的突现关键词列表,同时根据关键词聚类形成了该领域的时区视图,结合两者及研究的具体语境,分析得出了农地流转研究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化路径。突现关键词通过考察所有关键词的词频结构分布,能从大量的关键词中识别出某段时间内频次突然增多的关键词(如表3所示)。而在以横轴为时间的二维坐标关键词时区视图中,CiteSpace能通过关键词主要出现的时间及对关键词间的相互联系进行量化处理,从时间维度上展示知识的演进,透过时区视图可以观察到各阶段专家、学者研究的侧重点(如图2所示)。

综合表3和图2,会发现不同阶段专家、学者对农地流转研究的侧重点是呈规律性变化并不断向前推进的。新世纪以来,在农地流转研究的演化路径上,早期研究者注重对影响农地流转的宏观制度的关注,后逐渐向制约农地流转的微观内部因素转变,再向与农地流转紧密相关的政策方面辐射,主要包括城镇化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具体如下:

表3显示,2001—2004年期间,“制度变迁”一词在2003年开始突现,对应的图2中这一时期的关键词多涉及农村土地制度和土地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方面,说明这一时期专家、学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影响农地流转的农地制度本身,研究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宏观的制度。

2005—2009年期间,随着研究的深入,“农地制度”、“交易成本”等关键词开始突现,与之相对应的图2中这一时期的关键词多集中在制约农地流转的内部因素方面,如“农户行为”、“流转意愿”、“交易成本”、“交易费用”等。这一时期,专家、学者研究的注意力由影响农地流转的宏观土地制度向制约农地流转的微观内部因素方面转移,更多地关注农地制度外其他影响农地流转的具体因素。

2010—2012年期间,“农村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等关键词开始突现,这一时期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51.27%。图2的这一时间段内,诸如“城镇化”、“土地经济”、“农地城市流转”、“社会保障”及“粮食安全”等关键词反映专家、学者在研究中非常关注城镇化过程中农地流转的相关问题。

表3 2001—2015年CSSCI来源期刊农地流转相关论文的突现词

图2 2001—2015年CSSCI来源期刊农地流转相关论文研究演化的时区图

2013—2015年,“家庭农场”、“‘三农’问题”等关键词开始突现。联系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政策背景会发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号召以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全国家庭农场的数量大幅增加。图2中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与农业经营化紧密相关,如“家庭农场”、“规模经营”、“‘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等。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地流转本身涉及诸多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体系。随着农地流转研究的深入,不同阶段研究的侧重点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联系,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农地流转研究演化路径的总体把握,下文将进一步深化新世纪以来农地流转研究中重要问题的讨论。

五、国内农地流转研究的热点主题

本文借助SATI软件提取样本文献的关键词,统计结果显示:910篇文献中共涉及1921个关键词,累计出现3818次,平均每篇论文有关键词4.2个。如何从农地流转相关样本文献的关键词中科学地找出研究的热点主题,进一步识别热点主题下专家、学者重点讨论的问题及主流观点,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在挖掘样本文献数据的过程中,借助CiteSpace根据关键词间共现关系形成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在聚类分析等量化处理的基础上构建研究的知识图谱;再根据各关键词计量分析的统计结果,结合各高频关键词的内涵、彼此之间的联系,对各高频关键词进行合理归类。具体操作上,将CiteSpace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以1年为时间切片,选取每个时间切片中词频排在前50%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为凸显专家、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进一步选取频次在10以上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初期农地流转研究的知识图谱;在与农地流转研究领域多位专家多次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的经验研究对初期生成的知识图谱进行小幅度调整,形成了最终农地流转的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并将各研究主题按顺时针方向从正上方开始分别命名为“城镇化与农地流转”、“农地流转与农业规模化经营”、“农地流转相关制度”和“农地流转的内部制约因素”。根据农地流转各主题研究的演化路径,对知识图谱的解读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首先,根据各热点主题所涵盖的关键词的含义和相互联系确定主题的内涵和外延;其次,查找各热点主题中学界认可度较高即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并归纳各主题下的主流观点。

1.农地流转相关制度

农地流转是我国土地改革的核心,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改变了早期禁止农地流转的态度,逐步支持并提倡农地流转⑤,以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环境的变化,优化农地资源配置,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而在促进农地有序流转的过程中,农村原有的相关制度安排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阻碍农地流转最关键的因素,也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在910篇样本文献中,仅标题、关键词或摘要中精确包含“制度”一词的文献就高达396篇,占43.5%,说明相关专家、学者非常重视对土地流转相关制度的研究。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农地流转相关制度”这一热点主题下,“土地制度”、“农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流转”、“土地产权”、“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等关键词具有较大的中心性。

图3 2001—2015年CSSCI来源期刊农地流转相关论文研究的知识图谱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制约农地流转背后的相关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热情⑥,同时使农民从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在当前相对稚嫩的农地流转制度下,农地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设置和划分不明晰,农民农地经营权的深度和稳定性有限且缺乏制度保障⑦,导致农地经营权排他性弱,从而无法有效地发挥产权制度的约束功能,给乡村干部留下了侵权的制度缝隙⑧,部分地区弱势农民的承包权也因此受到侵害,合法的收益被剥夺;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主导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非常脆弱,农民教育、医疗、养老、失业、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基本来源于土地⑨,造成了农民从情感上和理性上对土地根深蒂固的依赖,大大地抑制了农民土地流转的热情;在农地流转的相关法律制度上,专门性的法律文件非常少,且笼统概括性规定多、具体规范和操作性条例少,使农民在农地流转中的合法性权益缺乏刚性保障⑩;许多地方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缺乏公立性,在自利性的驱动下产生大量的机会主义和寻租行为,导致行政手段异化,不尊重农民的意愿而过多地干预农地流转市场的自由交易⑪。原有的相关制度安排在新时期凸显的滞后性,从根本上阻碍了农地流转市场的活跃。针对这一问题,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议,如何在维持社会稳定和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形成促进农地有序流转的系统性制度,将是未来专家、学者继续讨论的重点。

2.农地流转的内部制约因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将注意力从制约农地流转相关的宏观制度转移到宏观制度外的微观内部因素,关注的焦点也开始向“农户行为”、“农户意愿”、“流转意愿”、“农地市场”、“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等方面转变,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图3可以观察到,在这一主题的研究中,专家、学者比较重注重计量模型的应用,诸如“结构方程模型”、“Logistic模型”等高频关键词在这一主题中凸显。

专家、学者分析认为当前农地流转市场的不完善是挫伤农户农地流转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农地流转信息平台的缺失使转入和转出农地的农户无法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价格机制进行交易⑫。基于农业比较收益的角度,对转入农地的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只有当农地转入后所得种植收益大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机会成本时才愿意参与农地流转,后税费时代的各种农业补贴等政策虽然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激发了职业农民的种植热情,但农地市场的不完善导致谈判、交易成本过高⑬,降低了农地流入的预期收益率,从而使流转意愿偏低⑭;对于农地转出的农户来说,当前农地流转中的农地本身价格过低,所得的流转收入过低,导致流转的动机不足⑮,从而无法驱动农户产生实际的农地流转行为。此外,专家、学者在走访调查以及大样本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庭从事农业人口数量以及农业贷款的难度、交易和流转的规范程度等内部因素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制约着农民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

制约农地流转的相关宏观制度事关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全局,刚性较强,国家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更为谨慎,短时间内很难通过制度的变迁从根本推动农地流转,而通过完善制约农地流转的内部可调整因素来推动农地流转具有更高的现实可行性。如何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提高农民农地流转的比较收益,通过强化农民农地流转意愿来实现农地流转,仍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3.城镇化与农地流转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2015)》指出:截至2014年底,我国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653个,城镇常住人口也从1.7亿人增加到7.5亿人,而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81年的0.7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4.9万平方公里。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形成和推动农地流转的根本原因。在“城镇化与农地流转”主题下,聚集了“城镇化”、“城市化”、“农地城市流转”、“土地经济”、“劳动力转移”、“农民工”、“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关键词。

任何城镇化都不是孤立的城市模式的扩张,这个过程是以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为前提的,而城市基础设施和城镇住宅等建设用地的扩张形成的对土地资源的刚性需求⑯,大大地刺激了包括农地在内的土地流转;与此同时,农村的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中造成的农村“空心化”和农地抛荒的现状,催生了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⑰。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很多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和“政绩工程”的驱动下,大量农地被低价征收并转换为建设用地,并在大力推行“土地财政”弥补长期的财政亏空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土地经济的严重依赖。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缺乏对保护农民权益的重视,以强制或半强制性的土地征收形式促成的农地向经营性用地流转,如“圈地运动”般使许多农民沦为无社会保障的失地农民⑱,从而埋下了潜在的社会危机,与此同时造成大量耕地的消耗⑲,成为引发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根源。在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农民已完成向市民身份的转变,在大中城市落户并安家置业,逐渐退出农业生产,现行法律和规范已明确指出应收回这部分人的农地经营权,但基于多方考虑并没有付诸实践,在未来如何有效地引导这部分人自愿退出农地经营权,以及如何补偿等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

4.农地流转与农业规模化经营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一般都要经历耕者有其田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两个阶段,而当前我国已进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关键阶段。基于社会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影响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因素——农地流转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统计显示,标题、关键词或摘要中精确包含“规模经营”一词的文献总量达193篇,占910篇样本文献的21.2%。“规模经营”、“农地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耕地流转”、“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土地银行”等关键词构成了“农地流转与农业规模化经营”这一主题。

我国农业呈人多地少、农业比较收益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等特点,而农地细碎化、条块分割严重的农地布局⑳进一步加大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困难。为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当前国家将农地权能分为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并采取逐渐淡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和放开经营权㉑的方式推动农地向更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以借助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方式、农业技术、管理水平上的优势来推动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虽然国家层面非常重视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来努力推动农地流转,以实现农地的集中化和规模化,近年来也取得了农地流转速度加快、流转方式多样化、流转主体多元化的成绩,但因为受到宏观制度、内部制约因素的影响,实现农地大规模流转仍然障碍重重。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多种复杂原因的限制,使当前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中,除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很难获得成方成片的农地外,农地流转的租期普遍较短、缺乏稳定性,“敲竹杠”的行为经常发生㉒,也严重侵害了农地转出和转入方的利益,削弱了双方的流转意愿。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但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一政策,农业科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不完善,以及真正的种粮大户往往得不到农业政策补贴,依然存在融资困难、贷款利息高、投保难等问题㉓反过来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地流转的热情。如何在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上解决农地流转问题,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将是专家、学者持续关注的问题。

六、研究的反思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有关理论,借助CiteS-pace对CNKI的CSSCI来源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001—2015年农地流转相关的910篇样本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探索了该领域研究的演化路径和重要问题的讨论。结合本研究团队十多年来调研的经验,本文认为当前农地流转领域的研究总体上还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缺乏对农地流转相关问题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本土化理论。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对农地流转的实证研究较多,但缺乏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本土化理论。农地流转领域量化的实证研究将问题与现实用数量来表示,能较为精确地揭示各现实因素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和各因素间的数量关系,为农地流转的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仅凭调查展开的定量分析无法达到定性研究所能达到的深度。当前农地流转领域研究,需要对现实情况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本土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在较好地解释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和促进未来的农地流转。

第二,缺乏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地流转的研究。已有的农地流转研究基本上均以东中部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而较少关注西部欠发达地区。这既与农地流转相关研究者绝大部分都来自东中部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调查研究的空间便利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东中部地区农地流转更为活跃,具有研究的经济驱动力和更多的经费支撑有关。而实际上,在辽阔的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农村“空心化”和农地抛荒的情况更加严重。西部农业作为实现全国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劳动者素质、农业技术水平、农业资金来源等方面均存在先天劣势的情况下,更需要研究力量的支持和针对性的指导来促进西部地区的农地流转。加强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地流转的研究,对缩小地域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缺乏对与农地流转直接相关的基层政府的研究。基层政府是国家农地流转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也是相关政策资源的直接分配者。农地流转政策成败与否,既与中央政府政策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有关,也与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度、执行的有效性等因素相关。当前农地流转研究领域,学界更多关注的是中央政府在农地流转政策方面的宏观调整和变化,而缺乏对农地流转中直接涉事的基层政府的研究。在本研究团队的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很多中央惠农的农地流转政策在基层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和贯彻执行,甚至很多时候基层政府在自利性的驱动下,变异执行或与民争利,严重地侵害了农民的利益,抑制了农户农地流转的意愿。基层政府在农地流转中应该充当何种角色,以何种方式促进农地流转,这方面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注释:

① 房宁:《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农民日报》2016年03月21日。

② 2001—2015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等重要法规和文件。

③ 笔者曾将检索时间锁定在“2000—2015年”,但检索结果显示2000年无相关论文,故将检索时间设定为“2001—2015年”。

④ 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科学学研究》2005年第2期。

⑤ 郭熙保、苏桂榕:《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演变、存在问题与改革的新思路》,《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⑥ 闵桂林、杨思明:《后税费时期农地流转制度改革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⑦ 胡亦琴:《农地流转制度创新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术月刊》2011年第9期。

⑧ 蒋永甫、杨祖德、韦赟:《农地流转过程中村干部的行为逻辑与角色规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⑨ 韩超国:《以土地流转为契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思想战线》2008年第S4期。

⑩“农村土地问题立法研究”课题组:《农地流转与农地产权的法律问题——来自全国4省8县(市、区)的调研报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⑪ 戴青兰:《农地流转中地方政府缺位和越位问题研究》,《经济纵横》2010年第12期。

⑫ 杨成林:《交易成本视角下农地流转的机制分析》,《中州学刊》2014年第5期。

⑬ 钟怀宇:《农业比较收益与农地流转根本性制约因素》,《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

⑭罗迈钦:《我国农地流转瓶颈及其破解——基于湖南省225792农户家庭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分析》,《求索》2014年第6期。

⑮ 丁琳琳、吴群、詹旭:《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⑯ 何虹、陆成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地流转的三个重要问题》,《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4期。

⑰ 祝志勇:《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土地流转的多边利益平衡问题思考》,《探索》2008年第1期。

⑱ 郑万军:《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制度困境与机制创新》,《农村经济》2014年第11期。

⑲ 曾福生:《建立农地流转保障粮食安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第1期。

⑳ 薛亮:《从农业规模经营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6期。

㉑ 熊彩云:《确权对农地流转的促进作用》,《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第12期。

㉒ 郭晓鸣、徐薇:《农地规模化流转:潜在风险及对策选择》,《农村经济》2011年第9期。

㉓ 蒋辉、刘兆阳:《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责任编辑 刘龙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地区农民合作社成员参与村委会选举研究”(项目编号:14BZZ023)

F301

A

(2017)09-0047-08

韩国明,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兰州,730000;朱侃,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猜你喜欢

农地规模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