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器械流星锤挂肘动作的技术分析

2017-10-10李文博

运动 2017年12期
关键词:锤头肘关节习练

李文博,李 聃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传统器械流星锤挂肘动作的技术分析

李文博,李 聃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流星锤是我国古兵暗器之一,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狩猎工具的飞石索,经各朝代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流星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图像采集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流星锤项目核心典型动作挂肘技术进行研究,系统地对流星锤挂肘动作进行分析、分类与分解,并制订出5种学习和提高挂肘动作的练习方法。通过对传统器械流星锤挂肘动作的技术分析,可以大幅度提高流星锤套路的整体质量、击打的准确度及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提供有利地参考,以期为流星锤今后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传统器械;流星锤;挂肘动作;技术分析;练习方法

流星锤,软兵器的一种,易携带,具有快速多变、巧妙突发等特点,能乘其不备,出奇制胜,威力甚大,颇受人们的喜爱。但它不适合在大规模的混战中使用,很快从常规兵器中脱离出来,作为一种行刺、防身的暗器走上了所谓秘传的途径。其使用范围渐渐地变小,除了一些武林豪杰以外,只有某些宫廷官员才使用。由于流星锤技术复杂、威力凶猛、极易误伤和对它的不了解等原因,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因此,对传统器械流星锤基本技术的分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流星锤“挂肘动作”是流星锤套路中常见的缠绕动作之一,它是利用肘关节屈臂缠绕绳索,突然抛出,用锤攻击对方。显而易见,挂肘动作是攻击对方前的准备动作,它是动作转换的轴芯,是利用圆周运动的缠绕蓄力直线抛出,而达到技术的应用效果。由此可知,挂肘动作质量的好坏是减少套路失误的根本条件,是关系到流星锤抛出的速度效果,是套路连接的关键,它对于流星锤整套练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传统器械流星锤挂肘动作的技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期刊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以武术、流星锤、绳镖、暗器等词分别为题名、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搜集、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和资料,了解有关文章的问题与现状,帮助确定本研究。

1.2.2 图像采集法 采用2台高清摄像机,对传统器械流星锤挂肘正、误动作进行正反面同时拍摄,然后采用Adobe Photoshop后期制作软件,对照片进行后期剪辑,以便更清晰地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

1.2.3 比较分析法 对拍摄制作好的照片进行分类,分别对流星锤挂肘正、误动作的运动轨迹、发力方法、身体姿态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

2 分析与讨论

2.1 流星锤挂肘动作的分析

2.1.1 持绳轮锤 流星锤持绳抡锤是以圆的运动为主要表现方法,手持绳端为圆心,舞动时以此为轴心,抡锤是整个挂肘动作中最为重要的技术环节,也是整个技术动作的开始,对挂肘动作起着主导作用,抡锤的好坏直接影响套路的整体。轮锤分顺轮和倒轮2种,顺轮就是流星锤随右手带动身体向正前方轮锤,倒抡即流星锤随右手带动身体向后方抡锤,抡锤要贴身、立圆。

2.1.2 缠绕挂肘 缠绕挂肘,根据所缠部位关节大小决定长度,还要注意流星锤挂在肘上的部位,若太上或太下都会造成出锤困难或脱落等现象,流星锤绳索挂在肘关节与肩关节中间处,最为适宜,更于顺利击发。

2.1.3 击发出锤 出锤动作,体现了流星锤的技击特点,也是流星锤练习的关键。出锤速度要快,像离弦的箭,打直打平,出锤的速度和劲力取决于缠绕的速度和蓄劲,出锤路线决定着锤头击打的方向。

2.2 流星锤挂肘动作的分类与分解

根据流星锤的运动方向、规律与特点,流星锤套路中分5种挂法,分别为5个方向:右挂肘、左挂肘、前挂肘、后挂肘和上挂肘。动作分解(以右挂肘为例):挂肘起势动作为身体直立,两脚并拢,眼视前方,大臂贴肋,缠绕以圆的运动为主要方法,右手持绳抡锤立圆,手持绳端为圆心,舞动时以此为轴心;挂肘位置,肘关节直立抬起,与肩同高,大臂不动,小臂向其靠拢,锤绳挂在肘关节与肩关节中间处,右腿后撤一步形成左高弓步状;在锤头绕经身体正前方时,向右转体180°,肘关节夹绳向下贴肋,蓄势待发;出锤速度要快,像离弦的箭,打直打平,出锤的速度和劲力取决于缠绕的速度和蓄劲,出锤路线决定锤头击打的方向,无论前、后、左、右或上,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由大关节带动小关节依次送肩、顶肘、出锤3个步骤,最后完成挂肘动作。(图1)

图1 流星锤挂肘动作(顺序从右至左)

2.3 流星锤挂肘动作正、误对比

2.3.1 持绳抡锤 持绳抡锤(图2正),即身体直立目视前方,身体内松外紧,左手垂直于左侧,右手持绳在身体右侧由后向前依次直立抡摆,以此为准不易失误,且发力顺达;持绳抡锤(图2误),站立时就没调整好身体姿态,目无定所,两腿分叉,身体处于紧绷状态,手臂僵硬,重心不稳,右手持锤绳远离躯干,恐于锤头,握绳长度过短或过长,将会很难控制锤头的方向且极易误伤。

图2 持绳抡锤

2.3.2 缠绕挂肘 缠绕挂肘(图3正),躯干保持直立,锤绳挂于肘关节与肩关节中间处,为转身出锤击发动作蓄力;缠绕挂肘(图3误),锤绳过高,挂在了肘关节与肩关节的上端,锤绳太靠进大臂与腋下,挂肘用力不均衡与身体偏差过大,种种错误都为下一步出锤动击发作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图3 缠绕挂肘

2.3.3 击发 击发出锤(图4正),由挂肘缠绕蓄力,按照送肩、顶肘与出锤的规范顺序打出,右手打出后,左手迅速跟上,既平又直,力量顺达,力达锤头;击发出锤(图4误),上下肢严重不协调,步形为正前方,而击打的方向则为斜后方,与身体偏差较大,这不仅会造成失误率的上升还极有可能误伤自己或他人,既不能控制流星锤击打的方向也不能控制其力度。显然,出锤为挂肘动作的最后击发,此动作的错误与失误与以上错误动作都有直接的关系,环环相扣,一错到底。

2.4 造成流星锤错误挂肘动作的主要原因

2.4.1 对流星锤运动特点不够了解 在流星锤演练中有动作的连贯性、缠身的巧妙性和打出的突发隐蔽性3个特点,有圆周运动、直线运动和弧线运动3种运动轨迹。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大胜,练习流星锤道理也是一样,如果不能掌握其动作特点、运动规律,在习练时必然会出现不必要的失误,造成对他人与自己的损伤。

2.4.2 对流星锤的恐惧心理 流星锤属索系暗器类的一种,是武术中最为难练器械之一,它难在一丈二尺绳上,如不能很好地控制它的长、短和力度,很容易误伤。对流星锤持有恐惧心理是造成练习时动作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既然对它害怕就会下意识的让其远离身体,也就背离了它的运动路线,每次远离身体锤头将会毫不留情地直击自己的身体部位。

2.4.3 身体配合不协调 软器械对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极高,每个动作都需要上下肢配合完成,对某些较难的动作要求上下肢连同头部和小关节配合共同完成。

2.5 流星锤挂肘动作的练习方法难熟悉流星锤的运动规律和特点之后再进行练习。它的运动规律是由圆周运动变为直线运动,快速打击出去,再收回变为圆周运动。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缠、绕、扫、担等动作为主。

2.5.1 沙袋锤替代练习 为了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可以把铁锤改为沙袋锤进行练习。重点解决用绳的长短、缠绕挂肘的部位、挂肘动作进行时身体形态的变化及充分体验和认识流星锤的运动方向、特点及规律。

2.5.2 铁锤练习 用沙袋锤习练达到熟练程度后,习练者对流星锤运动中的空间、时间、速度、特点、规律及运动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克服恐惧心理,大胆放松地进行练习,不至由于害怕而影响练习进度和动作质量,这时,再由沙袋锤换为金属铁锤,注意重量要适宜。

2.5.3 定点击发练习 定点即靶位,是为了让习练者有更直观的击打目标。定点的距离可根据习练者的水平而定,初级水平可设置1~1.5m,习练者应着重注意出锤的顺序及路线,确保锤头击打点与预设靶位无偏差。坚持以此练习可提高习练者击发的准确性,每当锤头击中预设目标,习练者则会更有成就感。

2.5.4 重复练习 从静势到动势,从原地抡锤到弓步挂肘击发,把整个挂肘动作连接起来,需要耐心反复练习,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可变换方向,分别为前、后、左、右及上进行移动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慢到快、由缓到疾,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还应掌握锤头击发取水平的高低、击发的速度及用绳的长短。

2.5.5 复合练习 通过替代练习、铁锤练习、定点击发及重复练习后,单个挂肘动作对习练者来说,已牢固掌握,这时再进行组合练习。在进行组合练习时要重点提高连接技巧、步法移动、协调配合,控制出锤、收锤的时间差,掌握流星锤运动规律,这样挂肘在连接动作中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达到变化起伏、蜿蜒转折的效果。可以对挂肘动作的5个方位前、后、左、右及上分别进行组合搭配,初步组合分为两连即左+右、前+后,中级组合分为三连即右+前+上、后+前+上,高级便可以将5个方位的挂肘整合在一起练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根据对流星锤技术特点的充分认识与了解,通过以图片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流星锤挂肘这一典型动作最有效的击打顺序、方法及运动轨迹,利用5种特定的训练方法提升流星锤套路演练的整体质量,并对流星锤挂肘动作的教学进行整合。

3.1.2 通过对已有经验的总结与分析,从而找出造成习练者练习流星锤挂肘时最易犯的错误动作的3种主要原因。希望流星锤练习者在今后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找出自己的错误并予以改正。

3.2 建 议

3.2.1 练习者在学习、掌握、提高流星锤挂肘动作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由固定练习变为灵活练习的方法,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要克服练习中的害怕心理,提倡勤学苦练的精神。

3.2.2 加强流星锤的技术交流与科学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查询,大多有关流星锤项目的资料较为陈旧,近几年,几乎没有有关此项目的调查研究。因此,建议武术界及有关领导,要重视这一项目的开展,要加强技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使这一民族传统项目能够得到广泛开展,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 1 ] 宿继光.“流星锤”传播策略研究[ J ].搏击.武术科学,2007(10):32-34.

[ 2 ] 王琳,刘定一,陈树越,等.传统武术器材流星锤的现代化改造[ J ].中国体育科技,2009(1):126-128.

[ 3 ] 周庆杰.武术暗器文化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09(2):115-119.

[ 4 ] 马俊成.武术软器械绳镖之基本技法研究 [ J ].运动,2010(7):12-13,15.

[ 5 ] 王耀卿.晋阳风火流星的兴衰演变[ 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1):76-78.

[ 6 ] 蒋亚明.竞赛促进传统武术规范发展[ N ].中国体育报,2015-06-04.

[ 7 ] 王琳,郝晓光,李林海.武术功力比赛器材的现代化改造[ J ].搏击.武术科学,2009(2):11-12,15.

G852

A

1674-151X(2017)12-15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2.080

投稿日期:2017-05-11

李文博(1993—),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武术。

猜你喜欢

锤头肘关节习练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胳膊肘僵硬是咋回事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镰刀 锤头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手术经验分享
镰刀和锤头之歌
上海市小学男生上手投掷动作发展中肘关节运动特征的比较分析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K线的秘密:另类倒转锤头——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