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构建的背景与理论基础
2017-10-09李晓红
李晓红
【关键词】 “五环节教学模式”;背景;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3—0072—01
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探索的热点之一。 教学模式是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教师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新旧教学模式之间,并非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与随意的教学相比,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可以促使教师顺利地达到教学工作的预期目标,可以提供给薄弱教师一种更加方便、快捷,提高教学效率的操作程序,能促使他们的教学更快走向成熟。
一、初中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构建的背景
语文是“一种能力型的人文学科,只有具备语文能力,才能适应、服务于社会”。正因如此,自2010年开始进行撤点并校之后,在整个大教育环境的影响下,肃州区教育局按照《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和《肃州区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根据酒泉市肃州区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成熟经验,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为指导思想,以规范教学行为为抓手,以转变课堂性质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途径,以激励、唤醒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五环节教学法,即课前预习、课内检测、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提优补标。初中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提出,是针对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中以单向讲授为主而言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初中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三维目标达成度。这一教学模式一方面继承了语文教学传统,另一方面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发展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
二、初中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将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而形成的模式。
最早对我国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影响的当属赫尔巴特的“四段论”和凯洛夫的“五环节”。赫尔巴特的“四段论”教学法是在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学校以普及教育的历史背景下传入我国的,这种方法对于面向众多学生传授系统知识极为有效,重点突出教师的作用,强调讲解,实用操作性很强。但是它的历史局限性在于理论与实践脱节,不注重学生的个体特点,没有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凯洛夫的“五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当时苏联30年代由于经济建设急需大量初级文化劳动者的社会需要,而在我国建国初期,鉴于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也借鉴了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并奉为“法典”,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由于对国外教学模式的基本照搬,我国语文教学逐渐形成了一种通行的、常规的教学模式,即感知——理解——分析——巩固。此种教学模式的盛行有其广大的教学市场,符合由教师讲授范文为主的语文课堂,重分析理解而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阻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一直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成果丰硕。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和魏书生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六步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導读法中显示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能力训练尤其是阅读教学训练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堂教学六步法”是我国语文教学实践的一大创新,为课堂教学改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与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从明确教学目标到实现目标再到巩固运用知识环节,都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是共同处理问题的关系,这样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这些理论都是初中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五环节教学模式”集各家之长,是在充分解读“杜郎口教学模式”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教学模式秉承着国外和国内的各种语文教学理念,也重在强调学生小组合作中的智慧生成,强调学生主动、积极、自主的运用教材、运用课堂,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主体参与和教师的重点引导,并能结合当地教育整合形成的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应用而生。
编辑: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