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校友服务理念与路径初探
2017-10-09万永敏秦海燕季于峻男尹莉
万永敏+++秦海燕+++季于峻男+++尹莉
摘要:本文用全生命周期理论解析了校友服务理念,探讨了全生命周期校友服务的内涵与外延,并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校友服务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 校友服务 理念 路径
一、产品全生命周期定义
生命周期的概念运用广泛,是指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主要是指人的出生、成长、衰老、生病和死亡的过程,其基本含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这一概念在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社会等诸多领域也经常出现。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于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简称为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弗农认为:“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它也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市场需求分析、工程设计、制造装配、包装运输、营销、使用至报废的整个生命过程(如图1所示)。
二、全生命周期校友服务理念的内涵与外延
校友是指曾经在同一个学校或研究院共同学习、工作过的人。母校与校友是一个对应的概念,如果把母校比作工厂的话,校友就是工厂的产品。因此,全生命周期理论同样适用于母校与校友之间的关系分析。
校友是高校独特的公共关系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人脉资源、育人资源和物质资源。校友资源是高校各种资源中特殊且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的特殊财富,校友的发展状况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对办学的反哺作用,促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校友服务是一项大的概念,再学需求、业务合作、事业发展、困难帮扶、成就激励、事迹宣传,甚至子女入学等,都是校友服务的基本内涵。无论何种需求,其核心都是服务校友。校友服务绝不局限于毕业之后,高校还应将校友服务工作延伸至在校甚至报考学校前。准校友入校前,均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高校的办学实力和培养质量,而校友的现身说法和口碑传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校友在校期间,包括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机关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以及不同届次同学之间,均需要贯彻服务理念。如果校友在校期间能感受来自学校和教师的温暖,毕业后校友自然就会对母校产生深厚的感情。
校友服务的外延可延伸至在校工作的教职员工,学校对每一位在校师生和工作人员的关心、对校友事业发展的助力,也应纳入校友服务的大系统中。
校友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紧密依存。依据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全生命周期校友服务应从招生宣传开始,历经招生—培养—毕业—就业等中间环节,再到反馈—回报—再学—宣传等校友服务,最后与校友互动,助力校友成长。全生命周期校友服务如图2所示。
三、全生命周期校友服務的实现路径
全生命周期校友服务包含全员服务和全生命周期服务,需要从组织建设、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实现。
1.组织建设
校友服务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各高校一般均设有校友总会服务校友。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建立地方校友会、行业校友会、学院校友会,尽可能将校友纳入组织的大家庭,营造离校有家的良好氛围,着力构建“学校引领、部门统筹、校院联动、各地互动”的校友服务体系,齐心打造“开放有序、全员服务”的校友服务格局。
2.平台建设
信息化时代需要构建校友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各高校依托线下校友组织,积极构建一站式校友服务线上平台,由校友总会集中收集整理校友的需求,并反馈至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校友信息平台的建立,应与高校信息服务大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完整构建校友在校期间的培养信息和离校后的发展信息。
3.制度建设
校友是学校的产品,更是高校的品牌。校友工作是一个全局、全员参与的工作,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校友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校友活动的频繁举行,校友服务越来越需要多部门协同。因此,高校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资源,建立以高校顶层设计为引导,各级领导重视为前提,工作队伍建设为基础,政策和制度为保障的校友服务机制。
4.文化建设
校友文化是高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高校应依托校友秩年返校、校友返校日等活动载体,充分利用校报、网站、广播电视和校友刊物、微博、微信平台,精心打造校友文化品牌,关注普通校友的诉求并及时解决,宣传杰出校友的成才之路与模范事迹,创造浓厚的校友氛围,建设特色鲜明、健康文明的校友文化,以增强母校对校友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1]Raymond Vern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2).
[2]周康渠,徐宗俊等.制造业新的管理理念—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J].中国机械工程,2002,(15).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事务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