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厌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17-10-09莫洪任
莫洪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中相当一部分由祖辈隔代抚养。相比临代抚养的儿童,隔代抚养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情绪情感心理、道德心理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兴利除弊,多管齐下,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理解;宽容;激励教育
日前农村劳动力日趋剩余,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长期交给老人或亲戚代为照顾。由于孩子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致使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且即使受到伤害,也往往不易被人发现。有些留守儿童有蛮、恶、刁的现象,有的还染上流氓习气,甚至与流氓团伙有染。这些学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也是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的挑战。怎样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要尽可能的保持和留守儿童的密切联系和沟通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成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们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他们谈话沟通,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把他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给予特别的照顾,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多创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如和他们一起唱歌、游戏、劳动等,这也是与他们进行联系和沟通的最好时机,真正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2.尊重、理解、宽容与激励教育
孩子毕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需要别人的尊重、理解和宽容。留守儿童更是如此。孩子是被教育者,而老師是教育者,每个教师都要认识到:教育学生是国家赋予教师的职责,教育好学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1)教师只接受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难以接受,采取粗暴、压抑、禁锢的教育方式效果只能适得其反。缺少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认为“打骂、惩罚是为了让他有出息”的旧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与尊重、理解、宽容学生是背道而驰,是绝对不可取的。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不仅仅因为他们年纪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无论谁都无法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学生对自己的名誉很看重,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因而教师不宜宣扬学生的过错,若教师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会越淡薄。事实证明,受到教师良好的尊重、理解、宽容的学生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教师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
(2)激励教育,以其触动心灵,让留守儿童在跌倒后爬起。无国不需良民,无校不需良生,无人不需成功,无业不需用心。用催人向上的引导来激励留守儿童,从人性的本质和原动力出发,以治心扶志为本,借助特殊的音乐和环境氛围,用极具感染力和震动力的心声心语,引导他们如梦境般回想过去,重温往事,反思自己,遥挂父母,感念恩情;忆往日雄心,念今日心态,使他们麻木的心灵觉知痛苦蒙昧的良知得以唤醒,迷失的自我重新找回,又以情理交融、催人奋进,让他们在落泪之余振作之后仍回味再三,点燃心中的激情,重树成功的信念,重塑全新的自我。
3.以良好心理品质对留守儿童潜移默化感染
(1)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成功的教师,应既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应有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如果老师自身教育素养不高,教育方法不当,就会伤害学生,甚至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率。
(2)在孩子犯了错误后,有的老师方法不当。当着其他人的面前或讽刺,或挖苦,或严厉指责,甚至破口辱骂等,只能造成他们害怕老师,害怕学校。在心理压力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燥、紧张、暴怒、嫉妒、猜疑等,产生逆反心理,自尊心特别强的,就会不肯接受老师提出的任何意见,反正父母不在身边了,老师你对我无可奈何,并学会了应付老师的“欺骗术”。常常会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愤怒,生活失去了色彩,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厌学的情绪与日俱增,给教育带来更大的不利。总之,留守儿童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正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防止他们因缺乏父母之爱和管教而误入歧途。
4.给孩子适当的磨难与挫折承受力的训练
挫折承受力是一种不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生活中一个人碰到挫折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如果在孩子时候多次而持续的遇到挫折,就容易感到灰心和悲观,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最终认为自己真的不行,产生自卑心理。作为父母就要正确引导孩子怎样面对困难、失败,教育子女不应该害怕苦难、挫折、失误,倘若你畏惧了,在困难、挫折面前退缩了,那你就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一次,两次,甚至多次失败并不意味着永远失败,只是表明还没有取得成功,这样既可以避免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又可以使孩子初步具有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
5.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都具有乐于助人、同情他人、关心弱小的天性。想要孩子成为充满爱心的人,家庭经常谈论的问题中,家长应对热心公益、爱护环境、尊重别人,自我尊重等美德表示支持和鼓励;相反,对他人漠不关心,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的态度应给予否定与批判。教孩子随时随地做好事,如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帮助邻居打扫卫生,给老人阅读书报,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位,为年纪大的人提供方便等等。
总之,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财富是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要达到这点,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才能获得。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并非所有人都懂得家教的重要性和怎样进行家教。需知,孩子是人类的希望,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既是家庭的孩子,更是社会的孩子,一个健康、快乐、聪明、上进身心得以全面发展的孩子是家庭的幸福,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可靠保证。因此,家庭教育的恰当与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参考文献:
[1]林燕华.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5):121-124.
[2] 吴承红,蔡澄,邵启扬.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174):100-101.
[3] 陈少华,马勇琼.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探析[J]. 玉林师范学院报,2006,(4):177-1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