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主体模式下校企教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7-10-09周海英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9期
关键词:探索

周海英

[摘要]本文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和“教学企业”这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基地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阐述了“教学企业”建设探索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并提出了未来的建设方向,对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主体模式;教学企业;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04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2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从2009年学校确定“校企双主体”的办学理念以来,对于什么是校企双主体、如何实施校企双主体,广科院进行了前期的探索,开始建立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主基地——“教学企业”,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校企双主体”的内涵

为走出学校单一主体办学带来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困境,不少高职院校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来引入企业力量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这种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未能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究其原因,最主要是仍然没有实现办学体制的有效突破,校企无法深度合作、产教不能真正融合。不管是在功能上还是法律上,企业作用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不能被称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为尝试解决单一主体办学带来的困境,在校长刘惠坚教授的带领下,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校企双主体”的办学理念并挑选了几个重点专业开展试点实践。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四层意思:

(一)要实现“校企双主体”办学,必须要实现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这是实现双主体的根本条件。

(二)“双主体”的含义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均成为办学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并且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创新,企业逐渐从功能主体走向法律位主体。

(三)企业要能够成为办学主体,则企业资源必须要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工作量进行量化,只有企业在其中的工作量超过50%才意味着企业成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校企双主体”才能够真正实现。

(四)“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完成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建设,建成學校与行业企业两个培养主体、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两支培养队伍、学校与企业两个培养阵地。

综上所述,“校企双主体”的实质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办学和育人,反映的是办学体制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二、“教学企业”的内涵

“教学企业”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融合双方优势资源和育人环境,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并按市场机制运营的经营实体。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校企共建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企业”建设,不仅共同开展实体建设,还共同承担内涵建设,在共同营造的企业真实育人环境中,共同开展“教学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等,从而实现校企共赢、利益共享。

(二)人才共育

学校和企业通过“互聘共培、双岗双薪”等方式共建教师团队,并以“教学企业”为主要载体,共同开展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其中,企业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在“教学企业”中承担的专业教学工作量应不少于50%。

(三)产教共融

“教学企业”中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融入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学生在“教学企业”开展的“教、学、做”一体化学习,首先就是以“教学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为基础。学习的内容与生产过程紧密相连,开发的课程反映了岗位对核心能力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实现专业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

三、“教学企业”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及解决措施

为了使“教学企业”真正能作为一个企业在市场中运营并不断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使学生在真正的竞争环境中掌握专业技能,从发展初期,学校就确定了不对合作企业进行政策补贴的决定,使得合作企业必须让学生在真实的运营环境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发挥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使得“教学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盈利能力、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都不断提升。形成企、校、生、师四赢的局面。“教学企业”建设初期,摆在面前的主要是3道难题:第一、如何吸引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第二、如何保障教学企业的顺利运营,实现校企双赢;第三、如何使企业也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

为解决好这三大难题,学校制定了《“教学企业”评级与奖励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引导、规范、激励企业和各二级学院大力推进“教学企业”建设。

为吸引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学校免费或以低廉的成本提供场地、先进的设施设备、优质而稳定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学校教师等。例如广科金辉模具制造“教学企业”,学校仅收取其较少的设备折旧费用,不仅盘活了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也为企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助力;例如,货讯通科技(珠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国际货运单据的处理。该公司正处于业务急剧扩张期,需要大量具有一定国际货运单证制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学校稳定的高素质学生为企业的业务扩张提供了保障。从运行机制上,学校也构建了与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运行机制。首先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作为学校校企合作的咨询决策机构,再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处负责具体的校企合作工作,通过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学企业的”运行,并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各“教学企业”均成立了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教学企业”管理理事会,由理事会负责教学企业的生产运营、专业教学、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开展,先从制度层面保证了校企双方的利益平衡。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校企共同制定各专业的教学组织安排,探索采取分段式、周末教学等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既满足了教学企业的生产运营,又能保障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校企双赢。企业成为专业人才培养主体的关键,是量化实现企业资源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在各环节的参与度超过50%的工作量。为确保校企共建的“教学企业”能真正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基地,学校制定了《“教学企业”评级及奖励暂行规定》,对企业参与“教学企业”的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在提高质量、促进就业和服务发展的导向下,“教学企业”在人才培养、企业生产运营、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我院共建成了42家校内外“教学企业”,共获得企业投入5000余万,覆盖学生规模达4000人,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16份、共同开发课程30门,编写校企合作教材38部。

四、教学企业探索与实践实例——移动应用开发中心

移动应用开发中心是由软件技术专业与苹果、微软、珠海顶峰科技等企业合作共同投入500多万元,紧密对接移动互联网产业需求,校企通过共同投入场地、设备、资金、项目、人员等建设的校内“教学企业”,致力于基于苹果iOS、谷歌android、微软WP三大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的软件研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

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了“移动应用开发中心理事会”,共同制定了涵盖人事、项目开发、社会服务、学生管理、绩效管理、收益分配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形成了“梦想、合作、创新、实干、共赢”独特的校企文化融合。在这家“教学企业”,校企双方通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在企业工程师和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兴趣和企业需求设置不同的自然班、岗位技能班、项目班,实施异步式教学,实现了生产和教学共融。校企通过“互聘共培、双岗双薪”打造教学团队和研发团队,企业工程师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主力军,学生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拿着薪水上学,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主要力量。以学生为主力,校企共研发60多款手机游戏APP,创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其中《超级变声器》、《史上最坑爹的游戏》、《小苹果》等手游,在上千万手机应用中,均在一周内闯入苹果商店中国区排行榜前三名,《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澳门日报》、《香港商报》、《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大篇幅对该教学企业人才培养成果进行报道。

“简政放权”的发展思路、完备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的管理使中心在建设过程得到跨越式发展。企业也在校企合作中得到超预期回报,不断加大对“教学企业”的投入,扩大规模,形成了学校助力企业发展,企业反哺学校的良性循环。2014年,中心经过二期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场地达到2000平方米、企业各类投入达到700余万、中心研发团队从5人发展到100余人。目前,移动应用开发中心成功申报为广东省移动互联网产品研发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五、总结

目前企业在“校企双主体”中仍只是作为功能主体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主体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未来应努力引进企业资本,探索混合所有制专业学院和股份制独立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索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输变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索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