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现状及策略

2017-10-09陈素娟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策略

陈素娟

[摘 要]目前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绘画,教师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模糊,评价方法单一,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性的评价,评价语言不艺术,缺少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等问题。幼儿教师常用“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幼儿的艺术表现和创作。改进幼儿教师美术评价行为可采取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注重个别差异,实现动态化评价方法,评价语言生动恰当、创设互评的机会等改进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师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行为;策略

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现状分析

1.以“像不像”为标准评价

现在大多数家长、老师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像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好,忽略了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和个性发展。这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创造性。所以,评价幼儿作品首先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不应用“像”与“不像”,“对”与“错”成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教师主观的眼光去评价这些特殊的作品,评价是一种导向,肯定幼儿作品,有利于树立孩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再创作的信心。

2.评价方法忽略了幼儿的情感教育

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多采用现场即时评价,幼儿之间横向比较多,而且评价内容偏重幼儿“学”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却不重视,同时缺少针对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的评价。

3.评价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性评价

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主体是幼儿园教师,幼儿是被评价者,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同时,教师的评价行为更多的发生在教学活动的结束环节,体现在对幼儿已完成作品的评价上。

4.评价语言缺少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缺少针对性、激励性。如“画得不错”“有进步”“真漂亮”等,这些语言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对幼儿创作过程的评价语言也不够深入,缺少启发性、激励性。如“你画的是什么”“想想大树是什么样子的”等。这类语言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不易操作,基本上是无效指导。有的教师指导语言虽很具体,但表现出明显的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还有的教师不顾幼儿的想法和体验,采用否定性的语言说:“有绿太阳吗?”“怎么画得乱七八糟的,重画!”以上这些语言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方法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所追求的不应是给幼儿的作品下一个结论,或评定绘画技能的高低,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对幼儿艺术天性的保护,同时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全面成长。为此,教师应认识到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借助美术这一载体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及兴趣爱好,再提出知识、技法及想像、创造等方面的要求,并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与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的判断指标。

2.评价幼儿绘画应着眼于“童趣”

幼儿尚不能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表达自我,但他们有自己的“百种语言”,其中美術就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像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评价幼儿绘画应着眼于“童趣”。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这种绘画兴趣和特点,与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尊重他们,以表扬为主,不能以成人的好坏标准刻板地评价幼儿的作品,更不能横加指责和随意改动他们的作品。而应用"童心"去想幼儿所想,看幼儿所看,感幼儿所感,绝不能以线条整齐不整齐,造型像不像,是不是和老师的范例一样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而应更多地看到作品的内容及情趣。

3.评价内容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以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来看:1-4岁的幼儿处于涂鸦区,他们无从控制的乱线涂鸦到有控制的命名涂鸦;3-6岁的幼儿处于象征期,开始用线条和简单图形的组合来表达自己所感知过的事物,这时受限于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和对食物的认知水平,幼儿的画的画是非常不像的;而5-7岁进入写实性早期,所画的画开始有点像了,这三个年龄的重叠,表明了幼儿发展速度的差异性。教师对幼儿的构思、造型、构图、表现、着色等方面的评价应关注年龄特点、兴趣、自信心等的评价。还应从多个角度评价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对全体或某个儿童的评价要能体现出评价的均衡与全面性。评价内容不一定每次面面俱到,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活动进程、幼儿整体水平或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重点评价其中某些方面,或就某个题材、技法进行单项评价,但在一段时间内对全体或某个儿童的评价要能体现出评价的均衡与全面性。

4.实现在美术教育中动态化的评价

“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评价即是对课程与教学的反思过程,它本身就是课程“与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对儿童美术发展的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求教师首先认真实施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客观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引导幼儿自由讨论,确定所要表现的内容与对象,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将美术活动指导与评价结合起来。多给幼儿个别化的自由表现的机会,不做过多的干预,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而是适时的指导,即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也就是顺应幼儿需要的指导。

幼儿的美术作品是一颗纯真童心的自然流露与展现,是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应、触摸和探索。“稚到拙时亦为美”,因不懂绘画技法而只能随意涂抹的孩子们,反映的却是最真的情,最纯的心。总而言之,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善于对不同幼儿的美术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美术作品,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与不同点,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因为艺术是无错的,从而引导幼儿的美术作品逐渐走向完美。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商用车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