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017-10-09俞昕
【摘要】在新高考模式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多元智能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从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三个理论视角充分阐述多元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其次从数学选修课程的开设、数学高考的逐步改革推进两方面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享受多元智能观下数学带给他们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数学教学;选修课程;高考改革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1] ,认为人的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涵盖语言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以及自然智能等九个方面.多元智能理论主要观点是:(1)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具备彼此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在每个人的智能体系中都很重要,但表现出不同方式和程度的组合,每种智能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变化,因此个体也呈现出不同的智能特点.(2)人的智能并非只有一两种核心的能力,多种能力的重要性相当,并且表现相对独立,彼此交叉,而不是呈现为一个整体.(3)虽然每个个体都同时具备多种智能,但是其发展的程度和方向受到不同的教育和环境影响.(4)基础教育作为综合和普及的教育形式,要确保每位个体智能有差异的学生,特别是在某些智能上表现出欠缺的学生仍然有在欠缺领域继续得到教育和发展的平等权利.(5)每个个体的全面智能与个别智能都需要重视.每个个体因为擅长的智能都不同,我们更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进行有目的的差别式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个体的差异.(6)每个个体都有存在优势的智能领域.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核心应该放在全面观察学生的各项智能,在其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重点培养,大力鼓励,增加其在优势智能领域的兴趣,使其优势智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笔者查阅了多元智能的众多文献资料,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园、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比较多,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比较少,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1)儿童的年龄越小,他的智力组合越不定型,人为的干预越能促使儿童多种智能的优势组合;(2)幼儿园、小学没有升学的压力,方便教师与专家进行多元智能相关的各种实验;(3)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数理抽象形式化模式,对数理逻辑智能有较高的要求,相对淡化了其他智能的功能.这是否表示高中数学教学中没有必要融入多元智能的研究?笔者通过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发现,进行多元智能的研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必要的,其研究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1理论意义
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是衔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数学是最大众化的数学,大学里学习的数学是高度形式化抽象的数学,而高中阶段学习的数学就是两者的中间地段.笔者认为它是一个分流的标志,在全民大众接受了最大众化、最基本的数学教育之后就需要根据自身的智能特点进行选择,选择需要学习怎样的数学.高中数学的学习就是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甄别的平台,学生们经过高中数学的历练可以比较清晰甄别出自己的智能特征,并有意识弥补自己的智能弱项,增强自己的智能强项,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多元智能是必要而且是具有长远意义的,下面就“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三方面对其理论意义进行阐述.
1.1高中数学教学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在这样的理论观点下看待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就应该有这样的新视角:每位高中学生具有不同的数理逻辑智能和其他智能,适当的数学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位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和其他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高中数学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位学生大脑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数理逻辑智能的情境,给每位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的潜在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无论何时,教师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位高中学生都具有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潜能,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数学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当然并非都是数理逻辑智能方面的人才,但不可否认的是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在其成才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能潜力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数学教育,为今后高校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做好扎实的奠基工作.
1.2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对症下药”的教学观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针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对症下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其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同樣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时,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对症下药”.新的数学教学观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数学教学有很多经典的教学方法,比如发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生成性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数学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再创造”教学法、基于手持技术的教学法等等,文[2]对此有详细的论述.这些数学教学方法正是将多元智能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数学教师应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对症下药”的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智能与其他智能在互补、催化过程中协调、发展、融合.
1.3高中数学教学的评价观
评价的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升学至上”的传统教育中,学科考试的分数和升学率是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作为高考必考科目的数学测验却经常呈现出这样的现状:很多数学教师受历年各地高考试题、模拟试题的影响,形成一些应对的套路,根据一些套路对学生进行测试与考查,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评价,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初步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就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梳理多种多样的评价观.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应该是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的评价.数学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数理逻辑智能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手段不能仅限于标准试题考试,而应该是多方面、多渠道,例如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选修课程的学习、数学小作文的撰写、数学小辩论赛等等,把这些材料全部归于学生的成长档案袋中,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依据.endprint
2实践意义
目前的教学新形势下,数学教学实践确实为多元智能的融入创造了有利的实施空间.一线数学教师是将多元智能理论付诸于实际教学的第一行动者,以前限于高考的压力,一线教师不愿也不敢进行新的尝试,只求能够在四平八稳的常规教学中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比如一本率、平均分等指标),因为大家知道改革是要冒险的,谁也不敢冒着危险进行全新的尝试与实验.而现今的教育形式不同了,选修课程的开设,高考体制的改革,为我们的数学教育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我们一线数学教师也感受到了改革的气息,于是就有了创新与改革的勇气与胆量,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高中数学教学[3].
2.1数学选修课程的开设
数学选修课程可以分为知识拓展类和兴趣特长类.其中知识拓展类包括必修内容的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介绍学科最新成果的课程和学科应用性课程等,这类课程的开设可针对具有较强数理逻辑智能的学生.而兴趣特长类包括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开设可针对具有较弱数理逻辑智能的学生.笔者认为两类课程的界限未必要如此分明,可以将两类课程相互融合,尤其是将兴趣特长类融入到知识拓展类中,以满足拥有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的需求.因为即便是拥有较强数理逻辑智能的学生也具有不同的多元智能结构,有些在语言智能上占优,有些在空间智能上占优,而有些在运动智能上占优等等,而选修课程的开发同时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载体.在数学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过程中,教师不再有“升学率”、“分数”等压力,可以完全从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让每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加强数理逻辑智能,而且使自身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弱势智能也得到一定的开发.而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学困生”,其实就是具有较弱数理逻辑智能的学生,教师更应该通过数学选修课程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开发其潜在的数理逻辑智能.况且这些学生必定在其他智能领域拥有一定的优势,应该引导他们将优势智能运用到数学学习上,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与愉悦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4].
2.2数学高考的逐步改革推进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2014年浙江将推出全面高考招生改革方案.浙江高考招生改革方案主要思路是减少必考科目,增加选考科目,实行多次考试,实现高考招生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更多结合.“以前我们常说‘选课,以后的高考可以说‘选考”.刘希平说,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压力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多的考试科目选择权,给高校更多的考试科目设置权和选择学生的权力.可以看出高考体制改革的最鲜明特色集中在一个“选”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并作为高考的考试科目,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取消了文理选科.数学仍然作为必考科目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但从多元智能视角审视,选课与选考制度为数学开辟了多元智能教学的新路径.既然拥有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可以选择符合自己智能特征的学科来进行学习与考试,那么数学教学就更应该符合学生的智能特征,充分利用学生的智能特征来推动数学教学.虽然浙江省新的高考体制刚出台,还未经历过实践的检验,但可以相信,数学高考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比如必修课程(必考内容)的减少,选修课程(选考内容)的增加,有些省份的数学高考已經实施让学生在几块数学选修(选考)内容中选择性的解题,而浙江省的IB模块考试也具有异曲同工的功效,让学生自选六道考题解决(可以不选数学题).种种改革措施的推进迎合了学生多元智能个性发展的趋势,为高中数学教学融入多元智能理论开辟了绿色通道.
3结束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其实每位教师都清楚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结构特征,只要我们下意识地将多元智能理论付诸于实际教学中,相信我们的数学“学优生”会更喜爱数学,数学“学困生”会更亲近数学,享受数学带给他们的多元智能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正如我们的社会提倡“和谐”社会,高中学生已经拥有“全面、和谐”的发展意识.因此,多元智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具有现实而深远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涂荣豹,宁连华.中学数学经典教学方法[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 俞昕.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多元智能新视野》开拓数学教学“新视野”[J].中小学数学,2013(11).
[4]俞昕.从多元智能视角重新审视高中数学学困生[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