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工作助推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2017-10-09王亚鹏
王亚鹏
[摘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服务与支持,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提升,满足高校特色化办学和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顶层设计和内部建设出发,探索如何以基层党建为抓手,搭建个性化、开放式、实践性的培养体系,助推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
[关键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00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0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师发展已逐渐被视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中心和核心要素。从个体层面而言,它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要。从大学层面而言,它是大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从社会层面而言,它是社会问责大学办学效益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青年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他们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师德情操,将在一定程度上定格学生成才发展的未来态势。如何更好发挥基层党建作用,让青年教师既能够“站稳讲台”,又能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教书育人和师德规范中的示范作用,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在国外,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早在二三十年前便开始发展,而在国内则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国际上,起源最早的高校教师发展机构是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是在1962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立的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这是第一个高校教师发展的专门机构,也是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机构中的典型代表。此后,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许多知名高校纷纷效仿。我国最早成立教师发展机构的是香港的高校,20世纪末开始成立,早于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1988年,我国大陆地区的清华大学成立了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当前我国政府提出了以建设高校教师发展机构来推进教师发展的意见,一些高校也积极地进行了探索,这将有效地推动高校教师发展的工作。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标志着大学开始将教师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整合了国家制度安排、大学发展及教师自我实现的多方诉求,其根本在于实现教师发展的自觉行动。对于高校来说,很多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青年教师多、“轻教学、重科研”、精力投入不够、热情不高,且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师生交流、院系交流等工作亟待加强。在教育教学环境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如何更好发挥基层党建作用,让青年教师既能“站稳讲台”,又能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教书育人和师德规范中的示范作用,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要考虑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高校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引导、教育、培养、锻炼与提高,探索建设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具有校情教情特色、务实高效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可以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帮助解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搭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发展平台,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为提高教师教学力提供对接渠道、实践载体,营造高校教学相长的良性育人氛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坚持发展导向。做好顶层设计
国外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开始发展,早已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体系,而国内的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起步比较迟,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不少大学存在着重申报、轻建设的问题;有的徒有其名,空壳运行;有的即使有专职人员,但是工作职责不清、实际作用微弱;还有的则将教师岗前培训、教学研究、教学评估等简单地归并到一起。
(一)做好机构设置,发挥党建作用
教师教学发展涉及到众多部门,培训、教学、人事管理之间的职责关系非常复杂。为避免机构混乱引起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该是一个独立建制的机构。如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立中心领导小组,安排一批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威望好的大牌教授党员和领导干部担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负责人,职责分工要明确,统筹管理要加强,把学校有关的教学工作统一到中心当中来,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作用。
(二)做好制度设计,落实支持政策
由于建立历史比较短暂,很多国内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仍然是传统的沙龙和培训的延续。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先进经验,把教学发展当成教师职业化或专业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加强制度设计,制订教师发展分类指导方案,健全教师教学工作的认可制度,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如岗位评聘、职称晋升等,并且将研究、培训以及评价等功能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三)不断研究改进,解决实际困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本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从当前现实条件出发,对教学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和改进,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必须要发挥的重要职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取長补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案。
二、坚持需求导向,分层分类建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从青年教师的培养层面上来讲,按照需求层次理论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搭建个性化、开放式、实践性的培养体系,是我们期待完成的目标。
(一)最低层次的归属需求
根据调查显示,当前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困扰的因素主要是住房和收入两项,受传统观念影响,没有住房就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部分青年老师将高收入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职业道德淡泊,心态浮躁。为此,我们必须发挥优秀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帮助青年教师确立信仰,摆脱浮躁的心态。此外,加大青年教师的教学教研资金资助的力度,也有助于青年教师走出困境。
(二)较高层次的尊重需求endprint
青年教师加入教师队伍的时间不长,迫切需要得到他人肯定的评价,受到他人的尊重,并取得更高的地位和名声。这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内心需要,也体现了他们自身的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学术沙龙、授课示范、专题培训、集体备课、讲课比赛、微课教学比赛等多样化的比赛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更为重要的是,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领导小组,制订教师发展分类指导方案,健全青年教师的职位晋升制度,以满足教师的尊重需求。
(三)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
大多数的青年教师都有着很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他们年轻而富于激情,急切的渴望展现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在教学和科研中,我们应当发挥优秀党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与青年教师的交流合作,积极分享教学和科研中的心得体会,悉心的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取得进步。充分激发青年教师的潜能,使青年教师的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壮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师资队伍。
三、坚持教育导向,齐筑“师生共同体”
师生共同体即为在大学教学上双方基于专业成长的普遍、共同需要,依循教育规律、主动、深度参与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质的教、学生态组织。加强教工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为弥补传统学生管理方法的不足,返聘专职党员教师担任兼职辅导教师,使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得到充分发挥,这对于教师能力建设和教学改革有着促进和推动作用。高校应坚持“以情感陶冶为中心、以思想启迪为中心、以共同成长为中心”三个维度,致力于推动实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学生的融通,合力打造“师生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一)选聘党员导师,促进师生思想融合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甘于奉献的精神,选聘专职的党员教师担任兼职辅导教师,使传统学生管理方法的不足得以弥补。将教师党员、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发挥党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师生在思想启迪、情感陶冶中實现共同成长。
(二)发挥帮带作用,促进师生教学融合
通过引导青年教师以开展备课指导、讲课示范、模拟训练、讲课比赛、教学交流、交叉学科交流和竞赛项目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专业知识的拓展、实践和延伸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并在这个过程中将青年教师自主发展同引导发展相结合,实现“教学相长”的美好愿景。
(三)打造丰富活动,促进师生情感融合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校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青年教师和学生年龄差距小,便于沟通,项目将通过两个平台的接轨,开展丰富多彩的沙龙、交流的课外活动,引导青年教师不仅对学生学习负责,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诉求,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