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程序化急救护理的临床作用
2017-10-09李静
李 静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程序化急救护理的临床作用
李 静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程序化急救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临床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pitze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程序化急救护理的临床作用突出,值得推广。
重症急性胰腺炎;程序化急救护理;住院时间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且症见多端,预后极差,给患者身心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该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由于其诱因多样以及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为了进一步改善预后,有研究指出在该疾病临床紧急救治中辅助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必不可少,本研究以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的临床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5±4.3)岁;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8±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要求禁食禁水,并予以吸氧治疗、营养支持、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等对症干预,待明确诊断结果后再遵医嘱进行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程序化急救护理,具体如下:
(1)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例如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禁食禁水、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针对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施救。例如针对性实施胃肠减压,以促进组织修复;针对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要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及每小时尿量,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补液,若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2)健康教育。发病前期一般需要遵医嘱禁食禁水,之前要主动向患者解释各种护理工作的必要性,针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进行解答,以最大程度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配合程度。此外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肠外营养干预,然后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注意控制速度以及温度,同时告知其疾病复发的常见因素,最大程度进行合理管控,以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
(3)心理护理。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较差,患者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尊重以及理解患者的内在感受,注意加强有效沟通,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其不良情绪症结所在予以有效干预,以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
(4)早期康复训练。待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即可进行康复锻炼,锻炼内容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翻身训练、坐起训练、坐到站起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以及差异化、适度”原则,每组活动10~20次,2组/d,3次/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采用KPS量表及Spitzer量表对患者身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KPS评分、Spitze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KPS评分、Spitzer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KPS评分、Spitzer评分对比(±s)
组别 n 住院时间(d) KPS评分(分) Spitzer评分(分)对照组 35 21.5±3.1 61.4±2.8 62.4±3.1观察组 36 15.7±1.6 76.5±33.2 75.1±3.4 t 6.014 5.865 6.057 P<0.05 <0.05 <0.05
3 讨 论
调查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发展为重症的比例约占20%,该疾病起病急促且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在急性期会出现胰腺外分泌增多现象累及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进而引发感染或者坏死等并发症状以致胃肠动力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1]。另外有研究显示,多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排斥治疗或者护理工作,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救治中强化护理工作具有重要重要价值[2]。
程序化急救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开展系统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以期达到提升治疗有效率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院时间、KPS评分、Spitze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加快疾病康复进程,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改善生活质量,预后理想。经分析,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该护理模式计划性、系统性强,能够促使所有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提升工作效率;所有措施的制定均建立在实践调查基础之上,符合患者的护理需求,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也可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而心理干预的实施则可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期康复训练则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改善生活质量大有裨益,与上述成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程序化急救护理的临床作用突出,值得推广。
[1] 华 润.程序化急救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14(10):1656-1659.
[2] 赵书巧.程序化急救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3):4639.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7.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