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影响

2017-10-09吴冬琴张学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7期
关键词:起搏器植入术肩关节

吴冬琴,张学萍

(1.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心脏呼吸科,江苏 盐城 224200;2.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CCU,江苏 徐州 221000)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影响

吴冬琴1,张学萍2

(1.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心脏呼吸科,江苏 盐城 224200;2.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CCU,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下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并就患者起搏器起搏功能感知障碍发生率、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起搏器起搏功能感知障碍发生率为5%,肩关节功能评分为(56.45±15.3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5%、(41.63±1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改善心功能,有助于术后功能锻炼,值得推广。

临床护理路径;起搏器植入术;功能锻炼;心功能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主要用于慢性或间歇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已经成为治疗心脏起搏障碍或传导障碍最有效的方法,而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证手术疗效,改善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1]。本次研究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为例,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行首次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其中23例为心律失常、21例为心脏起搏障碍、36例为心脏传导障碍。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50~69岁,平均(58.3±6.7)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在52~70岁,平均(59.4±7.2)岁。排除手术禁忌、合并恶性肿瘤等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前接受功能锻炼护理指导[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护理措施,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流程如下:首先要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1名护士长、责任护士、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以时间为横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路径表。责任护士每天需要按找路径表的内容指示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已经执行的护理操作应做好标记。术前按照常规进行心理护理、辅助检查、术前备皮、做好健康教育,手术当日遵循医嘱做好术前体位、心电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病情观察等任务[3]。术后1天,指导患者卧床,适当帮助其改变体位;术后第2天开始每日更换切口敷料,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偶血肿的情况[4]。术后7~10天对伤口进行拆线,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出院当天实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简单的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知识和使用注意事项。术后1、3、6个月嘱患者定时到医院复诊,以后每年一次复诊,随时保持与起搏器监测医生的联系,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根据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术侧肢体康复指导,一对一师范,患者与责任护士均采用自然放松姿势,每天上下午均进行一定量的练习[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包括二尖瓣口血流速度(MV)、肺动脉瓣口流速(PV),射血分数(EF)等指标;并就患者起搏器起搏功能感知障碍发生率、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ry)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2.2 两组患者起搏器起搏功能感知障碍发生率、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起搏器起搏功能感知障碍发生率、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在我院患者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也表现出了其优于常规护理措施的优势。以时间为横轴,在术前、术后及出院前后均给予了优质的护理措施,保证了患者手术的正常进行。尤其是术后的康复指导,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减少了术后肩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起搏器起搏功能感知障碍发生率为5%,肩关节功能评分为(56.45±15.3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5%、(41.63±1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显然说明,针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改善心功能,有助于术后功能锻炼,值得推广。

表2 两组患者起搏器起搏功能感知障碍发生率、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

[1] 丁 研,苏瑞英,刘春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1228-1230.

[2] 熊 敏,许少娜,郭维英,等.临床护理路径结合个案管理模式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1(3):306-309.

[3] 晏晓莉,黄艳英.临床护理路径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0):4168-4169.

[4] 丁雨红,邢健红.临床护理路径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44(12):24-25.

[5] 花巧华.临床护理路径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20(9):1166-1167.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7.25.02

吴冬琴(1981-),女,江苏东台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护理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起搏器植入术肩关节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
肩关节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