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7-10-09汪秋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7期
关键词:发病率肢体康复

汪秋萍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汪秋萍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0例初次发病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参照组(8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24 h内,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超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

“脑血管意外”、“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由于脑卒中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发病率较高,使得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脑卒中在老年人中属于一种多发病,其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因此,为了提高脑卒患者的康复率,本次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0例初次发病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0例初次发病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5例。实验组女15例,男30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59.64±5.2)岁;参照组女17例,男28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59.88±5.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护理治疗。

实验组给予常规药物及超早期规康复护理治疗。超早期康复护理方法:针对改善期患者,一对一开展上肢、手、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活动,2次/d,重复项目由患者家属帮助、监督完成,根据患者实际情况1次/d或2次/d,30~45 min/次。针对痉挛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促进分离运动,抑制痉挛,一般情况下选择单桥运动或者双桥运动,开展上肢或下肢控制能力训练,患者独立完成患侧负重、站位平衡、坐位平衡、卧位转换、坐位转换等。针对软瘫期,首先保持患者在床上体位变换及良肢位的摆放,开展被动体位治疗,主要分为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等,其次,开展感觉性刺激,再次,利用共同运动会及联合反应诱发肌张力,利用腰反射及紧张性颈反射诱发患者肢肌张力,最后,快速刺激患者三角肌、并主动转换体位,推拉与放置保持技术,促进患者尽早站立。

1.3 判定标准[1]

痊愈: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评价为正常;

显效: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上升两个等级;

有效:患者治疗后运动功及日常活动能力上升一个等级;

无效: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均无变化。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 论

“脑血管意外”、“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其属于急性脑血管系统疾病。脑卒中是由于人体脑部血管阻塞或者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血液不能进入人体大脑中而造成脑组织受到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出血性卒中发病率低于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30%~40%。

根据相关医学统计显示,中国成年人残疾的原因及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就是脑卒中,且脑卒中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的特点。其病因可分为:不良生活习惯,如:过量饮酒、缺乏适量运动、肥胖、不健康的饮食、吸烟等,还包括患者存在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这都都会增加脑卒中发病率;种族、年龄、性别,根据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我国人群中男性、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心脏病发病率,而欧美人群与我国人群相反;患者体内存在血管性危险因素[2]。

虽然现代不断发展,使得脑卒中抢救水平与学诊断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降低死亡率,但是脑卒中致残率仍然较高,再加上脑卒中最易造成患者出现慢性残疾病症,最终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遭受严重损害。一般情况下,脑卒患者功能康复黄金阶段是在发病后的3个月内[3]。因此,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超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通过提升患者脑部血流量促进病灶周围半暗带细胞复活,由此可见,超早期康复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病灶周围半暗带,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48~72 h)可有效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治疗,推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率[4];脑卒中患者在发病24~48 h进行心理康复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引发的残疾率,减少病程,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抑制病情发展[5-6]。

通过相关医学研究表明,超早期康复锻炼在脑卒中患者肢体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还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本次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0例初次发病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8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可取得较高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减低脑卒中致残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卢丹丹,张少茹,周红艳,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2):150-152.

[2] 年卫红.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8):121-123,136.

[3] 封自慧.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9):136-137.

[4] 陈树娣,李柱兰,梁腊梅,等.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干预效果[J].吉林医学,2015,(8):1651-1652.

[5] 马淑林.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临床可行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4647,4650.

[6] 石 媛.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0):44-45.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37.20.02

猜你喜欢

发病率肢体康复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