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常见疾病的营养防治

2017-10-09

家庭服务 2017年9期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骨质疏松症发病率

老年常见疾病的营养防治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常见病,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内在单位体积骨组织的量低于正常,骨小梁间隙增大,骨基质减少、骨量降低和骨强度降低。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腰背痛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背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产生疼痛。由于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由于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变形,严重者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等问题,严重损害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影响骨质疏松的因素

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骨吸收作用增强,从而造成骨量的丢失。

营养因素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影响,维生素D和钙的低摄入量会加速绝经后骨质的丢失,特别是骨峰值低;维生素D摄入不足可影响肠道钙的吸收和转运,而且长期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骨软化症,增加骨折的风险;营养不足或蛋白质摄入过多、高磷及高钠饮食、大量饮酒和咖啡均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2.骨质疏松症的营养防治

(1)绝经后妇女钙的RNI为1000mg/天,钙来源应以饮食为主,当从饮食中不易达到上述推荐量时,可选用钙强化食物和钙的补充剂。

(2)适度体力活动,负重运动有利于骨骼发育及骨量增加,同时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可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

(3)适量食用大豆或大豆制品(豆浆),或补充大豆异黄酮(80mg/天或以上)有可能减少骨量的丢失。

(4)补充维生素D。注意每日有一定的时间户外运动,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缺乏户外活动的老人。

(5)摒弃不良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和咖啡都不利于提高骨峰值,在更年期更会增加骨钙的丢失。

(6)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雌激素类、双磷酸盐类、活性维生素D类等可减低骨折的发生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点,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大约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较体重正常者高。另外,高血压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妇女绝经后高血压发病率高于男性。与高血压有关的营养因素有能量、饱和脂肪摄入过多,肥胖,维生素及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

高血压的营养防治措施包括:

1.控制能量摄入,使体重尽量达到标准体重。

2.应以低脂肪(供能比25%)、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60%)的膳食。建议烹调用油使用如橄榄油、花生油、茶油、玉米油等,胆固醇摄入量≤300mg/天。

3.高膳食纤维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和薯类。

4.低盐膳食。食盐摄入应控制在6 g/天以下。

5.增加大豆类食品的摄入。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植物胆固醇有利于血脂的控制。

6.补充叶酸400~800μg/天,吡哆醇(维生素B6)2~4mg/天,以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7.补充烟酸(维生素pp)20mg/天、维生素C100mg/天,以降血脂。

糖尿病

近几十年中,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长。201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专家指出中国现有9240万成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男性5020万,女性4220万,这意味着中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达9.7%。

与非糖尿病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高3倍,下肢坏疽高5倍,尿毒症高17倍,双目失明高25倍。在目前致盲和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中,糖尿病的并发症均居首位。因此,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脏病和肿瘤之后第三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

1.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肥胖。超过理想体重50%者比正常体重者糖尿病发病率高12倍。

(2)缺乏体力活动。缺乏体力活动是Ⅱ型糖尿病发生的另一重要危险因素。

(3)生理、病理因素。糖尿病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一般认为有两个高峰,其中之一是50~70岁,这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

(4)社会环境因素。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压力,应激增多等导致不良生活方式增加。

(5)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研究发现,糖尿病亲属的发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17倍,双亲均为糖尿病患者,所独生子女约5%以上患糖尿病,目前多认为糖尿病遗传倾向由“多因子—多基因”决定。糖尿病遗传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它的易感性。

2.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针对与糖尿病发病有关的营养因素,在日常膳食中应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高脂等不平衡膳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在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控制能量的摄入,避免能量过剩造成的肥胖。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方法。

(1)能量。能量控制对于糖尿病乃至预防糖尿病相关风险均至关重要。总能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工作性质而定。

(2)碳水化合物。以占总能量的50%~60%为宜。在合理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葡萄糖耐量。但碳水化合物过多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负担。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体内需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易引起酮症。因此,一般成年因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控制在200~300g,折合主食为250~400g。

(3)脂肪。有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高脂肪膳食可损害糖耐量,促进肥胖、高血脂和心血管病的发生。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较合适的比例为20%~50%,最高不应超过30%。烹调用油及食物中所含的脂肪均应计算在内。

(4)蛋白质。糖尿病患者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增加,易出现负氮平衡,因此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2%~20%,其中至少1/3来自高生物价的蛋白质,如乳、蛋、瘦肉及大豆制品。成人可摄入1.2~1.5g/(kg·天),儿童、孕妇、乳母及影响不良者可达到1.5~2.0g/(kg·天)。

(5)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在水果、豆类、海带等食品中含量较多,能吸水膨胀,吸附并延缓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的吸收,使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降低,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不溶性膳食纤维存在于谷类和豆类的外皮及植物的茎叶部,能促进肠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肠道,减少吸收,具有间接缓解餐后血糖升高和减肥的作用。建议膳食纤维25g/天。

(6)维生素和矿物质。调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衡,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纠正代谢紊乱、防治并发症。

(7)饮酒。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酒并不利于病情的控制,不鼓励饮酒。

(本文节选自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 第2版,该书已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碳水化合物骨质疏松症发病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说说碳水化合物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减肥不能吃碳水化合物?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益于长期减肥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