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国公司对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嵌入性分析

2017-10-01

闽台关系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集群物流

刘 荷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福建福州350001)



经济与社会

跨国公司对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嵌入性分析

刘 荷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福建福州350001)

通过理论研究与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跨国公司嵌入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类型,并从经济、技术、体制和社会四个维度分析了跨国公司对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嵌入性特征。研究表明:战略合作型跨国公司的嵌入性最强,表现为经济嵌入性、技术嵌入性、社会嵌入性;旗舰型跨国公司的嵌入性较强,主要表现为经济嵌入性、技术嵌入性和体制嵌入性;客户追随型跨国公司的嵌入性最弱,在经济、技术、社会和体制各维度的嵌入性都不显著。跨国公司在我国物流产业集群中还存在脱嵌和嵌入失效问题,原因在于当地物流企业无法达到跨国公司的合作标准、跨国公司知识溢出受限以及相关机构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为了提高跨国公司在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嵌入性,更好地发挥对集群的正向溢出效应,应引入旗舰型跨国公司,引导本地物流企业与跨国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跨国公司;物流;产业集群;嵌入性

一、研究综述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嵌入性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形成了一批跨国公司参与并主导的产业集群。出于对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的考虑,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当地采购、选择当地企业为上下游合作对象、增加当地员工比例等方式与集群区域建立了互动双赢、共同发展的关系,即嵌入集群。[1]89随着我国外商投资领域开始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跨国公司逐步进驻物流园区并以集群核心企业的角色影响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

现有涉及跨国公司嵌入我国产业集群的文献多以制造业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一般以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理论为基础,结合跨国公司本地化机理,将跨国公司嵌入东道国产业集群定义为:跨国公司以直接投资等形式在东道国设立企业,通过与当地的企业、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等相关机构建立各类联系,融入当地社会的行为。[2]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产业集群中的嵌入性,根据研究对象与目的的不同分为关系嵌入性与结构嵌入性,分别代表跨国公司与当地组织的联系特征和结构特征[3—4];或是根据联系对象的不同分为经济嵌入性、社会嵌入性和体制嵌入性,分别代表跨国公司与集群当地企业的经济联系、与集群当地人员的社会联系、与集群当地社会机构的体制联系。[5]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增加了“技术嵌入”维度,代表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或科研机构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联系。[6]

跨国公司在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中的嵌入性主要受到区位因素、全球价值链因素和跨国公司自身因素的影响,如地理性、创新性和制度性区位因素,以及跨国公司的扩张战略及其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等。这种嵌入性的演进历程,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受政策吸引而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与当地企业形成业务联系——社会联系,但不同类型跨国公司的嵌入演进历程与类型存在差别。艾少伟和苗长虹认为,跨国公司的地方化结网过程是“地理接近——关系接近——制度接近”的逆向过程。[7]邱国栋和陈景辉以沿海开发区的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阐述了跨国公司的经济、技术、社会和体制四种不同嵌入性的演进历程,研究认为跨国公司在沿海开发区的嵌入模式呈现“试探性嵌入——集聚性嵌入——深度嵌入”的演进,在嵌入类型上则表现出“经济嵌入——技术嵌入——社会嵌入与体制嵌入”的演变过程。[1]93

综合现有文献对跨国公司在我国产业集群的嵌入性分析可以发现,相关研究中以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分析对象的居多,跨国公司存在嵌入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动机,并受到集群区位、跨国公司自身及全球价值链等三大类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经济联系、社会联系、体制联系等特点。跨国公司的嵌入性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但产业集群类别不同,跨国公司在其中的嵌入性也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外商投资重点转向服务业并逐步影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研究跨国公司在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嵌入性,能够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嵌入与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也对我国物流产业集群引进跨国公司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跨国公司对物流产业集群嵌入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一)跨国公司对物流产业集群嵌入性的内涵及维度

物流产业集群提供的是无形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的、需求指向性的物流服务,因此,跨国公司只能通过将部分组织转移到集群区域才能进入当地市场并获得所有权优势,即嵌入物流产业集群须建立在地理邻近的基础之上。但如果仅仅只在地理空间上进入物流产业集群,而没有与本地组织产生经济社会联系;或仅仅与集群区域外的原合作者或集群区域的跨国公司联系,这种情况则不能称之为嵌入集群。[8]借鉴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的定义,结合嵌入理论和物流产业集群特点,本文认为,跨国公司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嵌入性是指跨国公司进入物流产业集群区域后与集群当地组织建立的各类联系及其特征。根据联系对象的不同,跨国公司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嵌入性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维度:经济嵌入性(资金投入或与集群当地企业形成业务联系)、体制嵌入性(与集群当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其他机构的体制联系)、社会嵌入性(与集群当地人员的个人联系)和技术嵌入性(与当地科研机构或企业等的技术联系)。

(二)跨国公司对物流产业集群嵌入性的影响因素

结合物流产业集群自身发展特点及现有的理论文献,将跨国公司对物流产业集群嵌入性的影响因素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集群自身的区位优势。韦伯在其工业区位理论中强调了区位因素对集群的重要作用。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其产品特性,即物流服务有关。物流服务要求以多样化的基础设施为支撑、以靠近物流需求为指向,因此,跨国公司在进行嵌入决策时首先应考虑集群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是否位于交通枢纽、能否集聚物流需求)、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运作设施等。集群区位优势还包括集群当地企业的分工协作和创新优势,如从事各类物流服务的企业数量、企业整体实力、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集群当地学习效应等。[9]这些分工协作与创新优势形成了集群的网络优势,确保集群与跨国公司形成良性互动。此外,集群区位优势也包括制度环境,如文化、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约束,制度环境比较规范和稳定的集群区域能够减少合作风险,为跨国公司嵌入提供外部环境保障。

2.跨国公司因素。由于跨国公司在集群中的海外机构同时处于当地集群网络和母公司网络中,因此,跨国公司嵌入物流产业集群还受到母公司海外布局战略、母子公司关系、子公司角色等因素的影响。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产业集群是其母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结果。按照布局战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可以分为:资源寻求、市场寻求、特有资产寻求和效率寻求四种类型,根据资源获取难度与方式的差异,跨国公司会相应地选择不同的嵌入方式与程度。[10]原始资源型跨国公司与产业集群的联系往往表现为雇佣当地廉价劳动力、获取集群自然资源或原材料等供应要素。追求特有资产型跨国公司一般选择嵌入成熟的产业集群中并与当地成员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相比原始资源型跨国公司,市场和效率寻求型跨国公司为了获取东道国当地特有的市场经验、管理技能等,或者为了构建高效的协作网络,更倾向与集群本土企业和机构建立紧密互动的合作关系。就物流产业集群来说,鉴于物流服务的无形特性,跨国公司一般是出于开拓新市场、提高运作效率的目的嵌入集群中。跨国公司嵌入集群还受到进入模式、角色和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但相关研究对此还有很多争议。如一般认为合资或合作企业能够借助当地合资方或合作方更快地融入集群网络,但也有学者认为合资或合作双方对管理权和股权的控制不均影响了企业嵌入集群的程度。[11]此外,跨国公司海外机构在其内部网络中的地位越重要,受到母公司授权的范围就越广,也就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以及更多参与集群当地网络的机会。

3.全球价值链因素。Rugman和Verbeke根据当地集群与跨国公司的联系特征,将集群分为典型的内生型中小企业集群、为国外市场提供产品的中小企业集群、以跨国公司作为核心主导成员的集群,第三类集群又可以根据当地集群的价值链地位分为“价值链低端型集群”和“价值链优化型集群”,低端型集群常见于发展中国家的代工企业集群。[12]物流产业集群根据其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不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存在差异。能够提供集成性的综合物流服务(如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集群居于价值链上游;只能提供部分基础性物流服务(如仓储、运输或简单的装卸、搬运等)的集群,因缺乏吸引多样化客户和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在全球物流价值链居于下游位置。集群在物流价值链中的地位还与集群本地的区位优势密切相关,即集群当地的物流产业基础、是否拥有较多配套的物流服务企业决定了集群在物流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跨国公司对我国物流产业集群嵌入性的现状分析

(一)跨国公司对我国物流产业集群嵌入性的特征

物流产业集群具有空间特性、网络特性、需求引致特征等,从集群形成模式上看,主要有企业自发形成、大企业依托式和政府引导式。[13]但我国物流产业起步晚、整体规模较小,企业自发形成集群的现象目前还不明显。在没有外部力量引导、推动的情况下,物流产业集群多表现为特定区域的物流企业集中分布。[14—15]因此,目前我国物流产业集群大多是通过大企业或政府对零散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规范集群发展环境、推动企业协同合作等方式形成,并以物流园区、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等物流设施为载体。[16]根据参与集群的目的和方式不同,进入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跨国公司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作为物流行业龙头企业的跨国公司,此类跨国公司吸引集聚原有的物流需求企业以及当地企业进入集群区域,形成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物流产业集群;二是追随原有的物流需求企业而进入集群区域的跨国公司,此类跨国公司在集群中的合作对象仍以原有的物流需求企业为主,较少拓展本地合作伙伴;三是通过与集群区域的某些本土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进入集群区域的跨国公司,此类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形式较为多样、联系频率和时间相对最长。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将这三类跨国公司分别命名为旗舰型跨国公司、客户追随型跨国公司和战略伙伴型跨国公司,并对跨国公司在我国物流产业集群中的嵌入性特征进行分析。

1.旗舰型跨国公司嵌入性。此类跨国公司一般是作为物流行业的龙头,受到当地招商引资政策或物流市场需求的驱动,以合同项目、成立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形式进入某地区,再通过吸引原有合作公司、集聚当地物流资源和相关企业,逐渐形成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物流产业集群。

典型案例是新加坡港务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港口与码头经营商,新加坡港务集团现已参与亚欧美等28个国家的52个港口的投资建设,拥有世界先进的港航技术和航线资源。自2000年以来,新加坡港务通过合资、控股的方式在我国大连、广东等6个城市投资兴建集装箱码头,吸引马士基、东方海外、法国达飞等跨国航运企业入驻,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海外优秀人才,形成资源集聚效应,带动了当地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新加坡港务进入集群后,先由当地物流企业承接货物集散的物流业务,进而与他们结成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如新加坡港务2006年投资12.2亿元在虎门沙田港区建设2个5万吨级的深水多用途泊位码头。此前的虎门港由于深水泊位缺乏、航线资源匮乏等制约因素,当地物流业规模小、无法实现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新加坡港务与虎门港合作投资的码头是当地首个被核准建设的深水码头,项目建成后,马士基、中海油、中石化、大唐国际等公司先后入驻虎门港。全球前100强的石化企业中就有16家进驻,每年带动的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创造税收约5 000万元,并与新加坡港形成航线资源互补,使虎门港融入全球物流网络体系。截止至2016年虎门港已开通内外贸航线共18条,货物吞吐量超1亿吨,集装箱量突破400万标箱。又如,2001年新加坡港务在福清市与福建港务集团合资成立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港),从2004年港区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已吸引集聚物流相关企业516家,包括地中海航运、马士基航运、达飞航运等58家跨国公司。新港作为集群核心企业,通过引进新加坡港的先进技术和运营经验、制定港区作业标准和考核指标,发挥了带动港区整体运营效率的核心作用,并与本地的38家仓储货运企业和10家航运企业及28家本土物流需求企业建立了长期业务联系。作为码头综合营运商,新港还是福建省物流协会、港口协会的重要会员,在港区协调船公司、货主、中介等各类型企业及其与海关、边检等当地政府部门的关系。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美国物流地产公司普洛斯(以下简称普洛斯)。作为亚洲知名的物流设施商和服务商,普洛斯2004年开始在中国布局物流园,先后在广州和苏州投资建设了广州保税物流园和苏州物流园。此后,普洛斯不断拓展全国物流园区布局网络,2010年入股我国第二大物流设施商宝湾物流,2011年与浙江传化物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与德邦物流共享仓储设施。截至2016年,普洛斯已在我国北京、长春、广州等38个城市投资、建设并管理242个物流园区,形成覆盖各级物流枢纽的完善的物流网络。普洛斯对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建设现代物流枢纽的产业集聚平台,带动周围相关产业的集聚与升级;集成多模式的供应链服务,以物流为枢纽带动多行业联动发展,提升园区周边及整个产业区的物流效率;通过园区的信息化建设,联合设施、设备供应商以及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形成一个物联网与云物流支撑的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物流金融平台,为普洛斯的相关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形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以普洛斯苏州物流园为例,园区占地规模超过50万平方米,配备高标准多功能的物流仓储设施,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自园区建立以来,普洛斯依托发达的交通辐射网络及其与周边区域产业的深度融合,引进先进的国际化物流地产经营理念,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建设基础设施;吸引了DHL、卓越亚马逊、Unipat、韵达、顺丰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并为这些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每年实现物流服务营业额超亿元,并提供了超过2 000个就业岗位,使苏州物流园区成为辐射整个华东地区的现代化物流产业集群和商贸服务平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旗舰型跨国公司在我国物流产业集群中的总体嵌入程度较高,形式多样,既有设立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或与当地企业建立业务联系等形式的经济嵌入性,也有与当地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联系形成的体制嵌入性,还有信息共享、技术引进、业务指导等形式的技术嵌入性。在这些联系中,旗舰型跨国公司在业务方面与当地企业的联系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因此经济嵌入性相对而言最显著;在技术方面的联系多表现为信息、知识或经验的共享或指导。

2.客户追随型跨国公司嵌入性。这种嵌入模式一般是跨国物流公司因其原有的跨国物流需求客户(如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等)进入中国市场,出于追随物流需求和享受政策优惠的目的而布局在物流产业集群区域。这种模式下,跨国物流公司一般会与原有的跨国物流需求公司维持稳定的合作关系,短期内不会与集群当地的物流企业产生合作,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嵌入模式不能称之为“嵌入集群”,而只是地理区域上的进入。典型案例如美国伯灵顿全球货运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伯灵顿)。作为国际著名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企业,柏灵顿在全球共有超过500个的分支机构,在我国北京、苏州、厦门等18个省市设立了独资企业和代表处。2008年,戴尔电脑进入厦门,作为其全球合作伙伴,伯灵顿也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投资千万美元建设现代化大型双层物流保税仓,专门为戴尔电脑和一些在华的跨国公司提供国际采购分拨服务。虽然柏林顿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的大型物流园区都建有仓库,但其客户群体中绝大部分是在华跨国公司,与本地公司的合作关系非常少,且柏灵顿对其核心技术、管理经验等知识的控制较严,分享意愿低。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客户追随型跨国公司在我国物流产业集群中的总体嵌入程度较低,在初期的资金投入后,追随型跨国公司很少与集群当地企业产生联系,且在经济、体制、技术和社会等方面的嵌入性都不显著。

3.战略合作型跨国公司嵌入性。这种嵌入模式一般是指跨国公司通过与集群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的形式嵌入产业基础较好、发展相对成熟的物流产业集群。一个典型案例如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依托区港联动的区位优势、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优势,形成了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综合物流产业集群。截至2016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共有3 000多家国内外物流企业,完成物流营业收入近万亿元,实现增加值约700亿元,占保税区增加值的60%以上,其物流服务辐射范围基本涵盖整个东部地区;同时,依托上海自贸区建设,保税区建有大型物流中心、物流仓库、定制厂房、展销中心等功能齐全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的主体,外高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与东方海外、世天威、马士基等知名跨国物流公司形成战略联盟伙伴,通过投资共建、资源与信息共享等形式形成了协同合作的发展格局。如2013年,公司与中外运敦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采取“主体开发、合作融资、定制建设”的合作模式在园区投资建设多层综合物流仓库。依托保税区形成的外高桥物流产业集群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布局营运中心、采购、配送及物流中心的集聚地之一。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戴尔。作为全球领先的IT及服务提供商,戴尔早在2003年象屿保税区成立时就将设在马来西亚的亚太物流中心迁往厦门,其业务量占保税区一线进出境货值的60%以上,是入驻园区时间最长、与本土企业合作最为深入的外资企业。戴尔物流中心目前在集群中与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邮)等三家本土物流企业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形式包括客户信息共享、共建物流基础设施、金融信贷服务等。其中,中邮负责戴尔在我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及西部偏远地区的成品装配、加工及运输服务;戴尔则在物流信息系统、IT服务等方面为中邮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双方在各自领域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共同形成了保障高效物流运作、信息互联、柔性运作的管理和运营制度。随着合作程度的不断加深,合作双方在遇到特殊困难时,通常会共同协商解决问题,企业员工之间也会通过非正式交流、培训学习等形式进行个人社会关系的构建。2008年初,在遭遇极端天气和交通阻塞的情况下,三家本土物流企业与戴尔紧急建立协调小组,临时定制新的物流线路和方案,通过调用社会车辆及时完成了配送任务,保证当月的货损率和投递率都达到考核指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比前两类跨国公司,战略合作型跨国公司在我国物流产业集群中的总体嵌入程度最高,尤其是在经济嵌入性、技术嵌入性和社会嵌入性三个维度的表现最为显著。在经济嵌入性方面,战略合作型跨国公司通过“投资共建、合作融资、资源与市场共享”等形式与集群当地企业形成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且在合作过程中呈现相互信任、共同解决问题等特征。在技术嵌入性方面,战略合作型跨国公司通过“信息共享、经验交流、人员流动与非正式交往”等形式促进知识在集群中流通,形成溢出效应。伴随着业务联系和技术联系,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员工之间也形成了社会联系,因此也表现出社会嵌入性。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物联2015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现阶段还存在粗放式经营、服务功能单一、创新动力不足等现象。而跨国公司嵌入物流产业集群也受此影响,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脱嵌现象,即跨国公司在集群中作为孤立者,不与本地企业联系。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客户追随型嵌入的跨国公司。这类跨国公司仅在地理区位上进入集群,在集群中自建物流体系、保持原有的跨国物流需求客户,或是仅选择与其他跨国公司联系,形成封闭的合作网络,可能跟随原有客户整体迁移到其他区域。二是嵌入失效现象,即虽然跨国公司进入物流产业集群并与当地企业产生联系,但并未形成明显的带动与溢出效应,对集群的影响微弱。如跨国快递企业UPS、Fedex等依托交通枢纽旁的物流集聚区,逐步构建完善的、专营性的物流网络。虽然这些跨国快递企业在地理位置上进入集群,但其合作伙伴主要是其他跨国企业,节点枢纽、线路等网络资源也并未对本土物流企业开放。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1)当地企业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水平较低,或是双方在商业管理模式或规范上存在较大差异,当地企业无法达到跨国公司的服务标准,使跨国公司缺乏与其长期合作的动力。(2)跨国公司知识溢出效应不足。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都吸引了一批制造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如戴尔、大众、西门子等。但跨国物流公司的研发机构多留在母国,或限于上海、北京等少数发展成熟的物流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效应受限。(3)相关机构的作用缺失。我国物流学科教育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形成,各地的物流行业协会、学会等自2000年后才陆续设立。而物流行业的相关部门也存在条块分割、政策导向不足等现象,制度环境的不完善使跨国公司运营风险加强,会相应地采取保守的经验策略,如控制核心技术、选择熟悉的跨国公司作为合作对象等。在跨国公司嵌入当地物流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体制机构的信息传递、沟通和辅助支撑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理论分析和典型案例探讨,本文分析了旗舰型跨国公司、客户追随型跨国公司和战略合作型跨国公司对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嵌入性特征。研究表明:(1)战略合作型跨国公司在我国物流产业集群中的嵌入性最强,主要表现为经济嵌入性、技术嵌入性、社会嵌入性,能够对集群合作企业形成带动与示范效应;旗舰型跨国公司在我国物流产业集群中的嵌入性较强,主要表现为经济嵌入性、技术嵌入性和体制嵌入性,在集群中发挥集聚资源的作用;客户追随型跨国公司在我国物流产业集群中的嵌入性最弱,在经济、技术、社会和体制各维度的嵌入性都不显著,对集群的影响微弱。(2)跨国公司在我国物流产业集群中还存在脱嵌和嵌入失效的问题,原因在于当地物流企业无法达到跨国公司的合作标准、跨国公司知识溢出受限以及相关机构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为了提高跨国公司在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嵌入性,更好地发挥对集群的正向溢出效应,本文提出以下相关对策建议:

第一,引入旗舰型跨国公司,使其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对于我国物流产业集群来说,招商引资并非一劳永逸的工作,要实现跨国公司扎根当地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能一味地以优惠政策和低廉资源吸引跨国公司进入。盲目引进跨国公司的后果可能是跨国公司之间形成封闭的合作关系,无法融入集群当地网络,产生“松脚性”,甚至会造成跨国公司整体迁移,形成地方集群的空洞化。因此,我国物流产业集群应根据集群发展长远规划与战略布局,引入能够吸引集聚产业链条的旗舰型跨国公司,快速汇集相关资源和企业,使跨国公司成为集群的核心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跨国公司对集群的带动作用。

第二,提高集群整体学习能力,推动跨国公司与当地物流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物流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政府主管部门可重点培育当地龙头物流企业,引导其通过加强人才培训与引进、转变管理观念、改革内部体制等措施主动提升学习能力,使物流产业集群形成较强的整体学习能力。增强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形成协同合作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动力,才能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嵌入形成的网络资源优势并通过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强强联手,推动集群整体竞争实力的不断提高。

第三,发挥物流主管部门、物流行业协会与高等院校等相关机构的辅助支撑作用。对我国物流产业集群来说,物流主管部门、物流行业协会、科研单位等相关机构应通力合作,为集群发展提供信息、知识、资金等资源支持,引导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进行产学研交流合作,营造鼓励创新的集群氛围,进一步强化跨国公司嵌入物流产业集群的动力。

[1] 邱国栋,陈景辉.跨国公司在中国沿海开发区的嵌入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9).

[2] 周宏燕,谷艳莎.跨国公司与产业集群双嵌入: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路径[J].学术论坛,2012(11):156—159.

[3] 王雷.外资嵌入影响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9):36—43.

[4] 喻春娇,李旷达.台资PC制造业生产网络在大陆的嵌入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13(8):179—181.

[5] 赵蓓.产业集群嵌入性和竞争力:计量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8—106.

[6] 徐海洁.不同区域环境下外资企业本地嵌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9(12):109—112.

[7] 艾少伟,苗长虹.异质性“通道”与跨国公司地方化结网——以苏州工业园为例[J].地理研究,2014(8):1483—1498.

[8] 李玉蓉,张阳.论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嵌入策略的演变[J].经济视角,2015(4):66—70.

[9] BIRKINSHAW J.Upgrading of Industry Clusters and Foreign Investment[J].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2000(2):93—113.

[10] 任胜钢,李贽.集群形成与发展中跨国公司的正负面影响及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4):29—36.

[11] 冯利萍.跨国公司嵌入地方生产网络的特征和影响因素[D].广州:广州大学管理学院,2013:88—103.

[12] RUGMAN A,VERBEKE A.A Note on the Transnational Solution and 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of Multinational Strategic Manage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2(4):761—771.

[13] 陈云萍.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与形成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1):85—90.

[14] 李斌,陈长彬.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7):18—24.

[15] 王成金,张梦天.中国物流企业的布局特征与形成机制[J].地理科学进展,2014(1):134—144.

[16] 王非,时榛,贾涛.我国物流集聚区功能整合模式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5):48—50.

[责任编辑:郭艳云]

Research of Embeddednes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Logistics Clusters in China

LIU He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ujian Provincial Party School,Fuzhou 350001, Fujian, China)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e typical case analysis, the types of multinational embeddedness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embedded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analyzed from four dimensions: economy, technology, system and societ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mbeddedness of strategic cooperative multinationals is the strongest,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economic embedding, technological embedding and social embedding. The embeddedness of flagship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s strong, mainly for economic embedding, technological embedding and institutional embedding.The embeddedness of customer-following is the weakest with not very strong embeddedness in economic, technical,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dimensions.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s, there are problems of de-embedding and embedded failure because the lo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can not meet the standards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multinat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s are confined and relevant institutions have not yet fully played their rol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beddednes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s, and better play a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 on the clusters, flagship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should be introduced and lo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should be guided to form strategic cooperative relations wit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s; embeddedness

2017—03—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4YJC790074);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083);福建省社会科学青年博士论文项目(FJ2015C236)

刘 荷(1987—),女,福建莆田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讲师,博士。

F259.2;F276.7

A

1674—3199(2017)04—0086—08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集群物流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