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濒危语言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2017-09-30侯晨阳
侯晨阳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速,语言的大规模衰退乃至消失已经成为当代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也成为国际语言学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语言本身承载的文化入手,主要分析濒危语言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并以博弈论的观点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濒危语言;现状;博弈论
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中,文化全球化的地位及影响绝对不容忽视,它不仅使世界的经济、政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也促进了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半球、不同民族的语言使用的趋向性会越来越明显,如英语、汉语。而其他小语言,如果使用人数較少,其结果只能是成为濒危语言,甚至会逐渐消亡。
一、濒危语言的现状及其趋势
(一)大语种越来越大,小语种越来越小
不同语言在使用人数的分布上存在极大的不均衡,其使用人数在世界人口中占有的比例也是参差不齐。使用者超过1亿人的只有8种语言,这些语言使用人口总计为24亿;使用人口不到1000人的语言有1000多种;不到100人使用的语言有将近500种。此外,还有51种语言只剩下1个人在使用。这样的发展趋势,对小语种来说是极其不利的,造成的影响之一就是加快它们成为濒危语言的步伐。
(二)濒危语言死亡的表现
语言的使用频率会因为经济、政治、文化、区域的不同而出现种种差异,如果某种语言使用的人数降低、减少,那么,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濒危语言死亡现象的产生。
濒危语言死亡的表现之一,就是本土人因为生存而融进全球化的大潮,不得不学习所在区域通用的语言,特别是年轻人,他种语言的学习与使用远远高于中老年人。时间久了,他们会慢慢地看不起自己的母语,进而丢弃自己的母语。
濒危语言死亡的表现之二,在他国人的语言使用中,这种已经失去本土人维护的语言,也不会获得新生,甚至是一点儿竞争力也没有,更别说与其他语言的接触机会了。
(三)濒危语言死亡的危害
Pogson(1998)说过:“人类需要语言多样性,像需要基因库一,没有多样性,人类就不能够繁荣地发展,甚至不能够继续生存。”[1]语言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蕴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的丰富信息,一种语言的死亡,也就意味着它本身所承载的信息的消亡,并且,这种消亡是不可逆的。因此,对于濒危语言的研究,其价值就在于在保护并继承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上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濒危语言的未来
按照博弈论的观点,语言的竞争可以看做一种非联盟,无限,零和博弈。但从现状来看,濒危语言很明显占了下风,如果要寻求濒危语种的未来,并挽留濒危语言背后的信息,笔者以为可以从联盟,非零和的角度出发[2]。
(一)联盟(一元论),即各中语言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与融合,在交流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形成多赢的局面。如,落后的经济可以寻求对外开放,让语言获得与国际接轨的可能,以兼容并包的心态改善自身狭隘和封闭的方面,并以此达到新生。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语言可以凭借高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将自身的语言优势扩散出去,与不同语言文化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非零和(多元论),保护濒危语言的同时发挥其经济价值。语言博弈并不意味着一方有利,一方受损。对外,语言要走出去,与世界语言同台竞技,不断完善自身的竞争优势;对内,国家在宣传优势语言的同时,也应该保护本国的濒危语言。濒危语言的死亡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显著,但濒危语言背后的文化软实力却可以在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其独特的力量。因此,国家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加强双语教育,使濒危语言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与挑战。以泰国为例,泰国山地民族凭借其神秘的生态文化以及手工制作的纪念品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泰国政府看到了这一点,一方面在山地民族中普及泰语,另一方面又注重该地区的语言文化资源的保护,最终获得了双赢的局面。
三、小结
没有文化的语言只是一个空壳。没有语言记录的文化只是一个交流的工具,当使用的人丝毫也感受不到它的魅力时,文化也就失去了记载、储存和流传的物质条件。所以人们通常把语言称作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特征的一面镜子。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濒危语言死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对其放任不管,那么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语言,更是语言背后所代表的人类精神的瑰宝。或许,濒危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个时刻幡然醒悟,决心减缓并挽救它的衰亡时,已为时已晚。
参考文献:
[1]徐世漩.濒危语言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3(2).
[2]段圆圆.全球化时代文化霸权与文化主权博弈的研究与启示[D].暨南大学,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