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说《边城》的文学赏析

2017-09-30陈文君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7期
关键词:边城赏析文学

陈文君

摘要:本文赏析了小说《边城》中的民风美、感情美以及文章中的意向所蕴含的美感,使读者能够从小说中得到美的享受,也能够对作品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整部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无不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淡淡的忧伤,在文章赏析过程中,读者可品读当时社会的变革以及人物命运的跌宕,同时感受湘西边城居民五味杂陈的生活。

关键词:文学;边城;赏析

沈从文美丽伤感的恋乡梦在《边城》中做了充分的体现,它是一幅风俗画也是一首抒情诗。人性美、民风和自然美也体现在其中,文中对边地上的人情和风景都做了具体的描绘,是很具有特色的一部抒情乡土小说。对《边城》中美的欣赏和分析,能够使读者更好的理解作品,从而达到对文学的享受。

一、展现世外桃源

沈从文的故乡是苗族汉族聚集的湘西,所以他对于这片土地有着别样的情感。不仅是熟悉更是热爱。关于作者的理想世界和童年的回忆以及湘西的风俗画都描绘在了小说《边城》里面。小船收渡、太阳升起、夕阳西沉。这就是一幅美的画作,类似于枯藤老树昏鸦。既沉淀了沧桑也有凄婉的悲壮。作为小说当中的图景,它的鉴赏价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永远不会褪色的[1]。其中对小说中人物的描写更是另外的一种悲凉和无奈。这幅美丽的画作是精致和优美的,湘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情人性都蕴含在其中,神秘的楚文化也沉淀在其中。“人生形式”是大师沈从文要在《边城》这部小说里体现的。所以在《边城》里呈现了一个清新而又质朴的新世界,一个接近于“世外桃源”的乡村型社会,对淳朴的乡风做了充分的体现。他在《边城》中描绘的湘西是以下情景:端午节,家家户户锁门去河边吊脚楼上欣赏龙舟比赛,参加抓鸭子的活动;中秋节,青年男女在月夜下对歌,互倾爱意;正月十五,放烟火、舞龙,小鞭炮络绎不绝,小城呈现出一派欢乐的景象。人们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性质朴而善良,没有任何的剑拔弩张。

曾经有句名言,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是这样描述的:“有一条清流的小溪,一座白色的小塔坐立在小溪的旁边,还有一户人家住在塔下。一个老人和一个女孩以及一只老黄狗。顺着溪流下去,绕过群山,不久便汇入了茶峒边城。”用弓备比作溪流,弓弦比作山路,所以远近存在一点点的差异。小溪约宽有二十丈左右,用大片的石头铺成了河床。水静静的一丈不能到底,但是清澈依旧,都可以看清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在农村居住过的人都有相似的生活场景。在《边城》中清澈见底的小溪,依山凭水的小城,街上美丽的吊脚楼,以及牵引的渡船和“风水”的白塔,鸟雀的交递鸣叫深邃逼人,这些都是具有地方性色彩的景和物,美丽的自然而生动,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让人如痴如醉。在《边城》的第二章中,描写了人们从容的应对边城的大洪水,也描写了吊脚楼上守信自约的妓女,对湘西的“田园气息”做了充分的体现。中国大陆西南的一隅,是云贵高原和武陵山的封闭区也是沈先生的文魂乐土。在人性善的基础之上成就了沈从文的乐园构想,在人们的关系和茶峒社会中都有投射。

二、悲剧的挽歌

小说《边城》对淳朴的湘西风情都做了具体的描述,歌颂了自然的人性之美,同时也把作者心中的“理想家园”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当读者在对小说的描写拍手称好时,也深切地感受到笼罩在全文的,非常浓厚的悲剧色彩。这就是《边城》悲剧的挽歌。

刘洪涛老师曾说《边城》里面具有悲剧的部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整个文章当中,那种或者凄婉,或者忧伤的心绪随处可见,就如作者自己所说,他是把一些受到压抑的梦写在了纸上,虽然到处都充满善,但最终却酝酿出另人难以忘却的悲。在书写的过程中,沈老先生自身的情感得到了宣泄,為了保持优美、善意的基调,这个内心富足的老人在故事的叙述中,无不渗透着平凡人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其实这也是小说《边城》的原始出发点。小说《边城》中田园诗画的和谐,在一切都符合自然的同时,也渗透了一些小说中的悲剧色彩。例如在文章中所刻画的人物都是非常善良的,但是到最后,洪水到来时,老船夫死去,坍塌的白塔和自己沉溺的天保以及漂走的渡船,都预示着人生命运的乐土被毁灭了,所以说这部分并不是牧歌而是一首凄凉的挽歌[2]。也许,也正是因为《边城》中所刻画的人物的性格都太过善良,才使得最后悲戚的结果更添一份酸楚。所以《边城》本身所蕴含的那种哀伤的基调是很明显的。在小说的构成中,人物是展现思想、抒发情感的重要部分,所以小说所传递的那种哀愁的思绪,在人物性格的塑造等方面也能窥探一二。

小说主题中透露的悲剧色彩,也可以从现实和命运的两个层面进行解读。特别是小说所讲述的悲剧到底是事出有因,还是纯粹只是各个人物之间微妙关系下的无心之失,从现实与命运这个角度进行分析,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解答。碾坊是被物化的,阻隔在翠翠爱情中的一个障碍,它在封建的婚姻里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现代文明侵染下这块土地和湘西不再是苗文化的集中地时,它就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诱惑。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哪一个时间线上,这种悲剧色彩都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当然,也有人说碾坊只是作者安排的情节冲突,也是青年男女人生中的偶然。除此以外,人心的隔膜也是小说悲剧情节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在具象的阻碍和人与人之间潜藏的隔阂的共同作用之下,悲剧的产生也就显得理所应当了。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也许很难出现这样悲凉、凄婉的结局,小说本身就是作者在基于常理的状态下进行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所以基于这样的意义上来讲,《边城》小说中的悲剧又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解读的角度不同,获得的感受自然也就大相径庭。

三、“音乐”和“河水”的研究

在小说《边城》中另外两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音乐”与“河水”,很多人都从这两个意象着手进行研究,也产生了很多的作品。有两种成份包含在《边城》的创作中,即美术和“音乐”。沈从文先生是要在《边城》中向读者展现边地的声响和如画的景色,小说里流注诗情,回环着“音乐”的旋律。也有沈从文老师认为这是很好的乐章[3]。虽然《边城》只有很短的二十一节,但是却有着很丰富的韵味,这和小说里的“音乐”是分不开的。

张小芳老师也说在《边城》小说中蕴含着很多的“音乐”元素,就算听不到音乐的效果,但在《边城》小说中故事中音乐的流动性还是依稀可见的。她总结层次的“音乐”有如下几类:还原迎神歌、娘送女、挽歌和情歌。还梳理了作为引子“娘送女”的作用,故事的主题作用在第六部分做了召示,茶峒情歌代替了娘送女时的缠绵。小说中的节日交响曲,苗族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有三次端午节贯穿在小说的中间,因此就响起了三次狂欢节的音乐。虽然三次节日的狂欢看起来都很相似,但是,男主角在变化,音乐也是由远至近,季节的气候也在发生着变化,此时,翠翠的感情也出现了变化,故事的发生和发展都受狂欢节交响曲的影响。

四、结语

小说《边城》在美丽哀婉的田园颂歌中,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人类的爱。同时也在作者美妙的笔触下,让读者很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性和民风的美丽。使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健康、美好的思想境界,通过品读文章,读者从充满魅力的文字当中,感受不一样的人生故事,在各类人物之间的交错和冲突中,湘西文化所蕴含的独特风韵也被每一位拜读者所感知,所以说,《边城》绝不仅仅是一次对于生命源头的探索,更是对每个生命所蕴含的奥义进行更深层次的品读,由此可见,《边城》之所以能够经久流传,不仅是其具有风格鲜明的笔触,更是因为它充满着对生命的探寻和生活的拷问。

参考文献:

[1]孙丽丹.秀美的风光,淳朴的风情--沈从文小说《边城》赏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6(6):101-101.

[2]桑丹丹.一曲唯美与凄凉的命运悲歌--沈从文《边城》赏析[J].金田,2015(6):52-52.

[3]王华玲.小说《边城》的文学赏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3):188-189.endprint

猜你喜欢

边城赏析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灰狼和山羊
塞翁失马
熏风四月到天涯
皈依真·善·美
文学小说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文学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