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7-09-30曹玉涛
曹玉涛
【摘要】本文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多年的经验,总结归纳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探究;兴趣;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30-01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激起小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激趣。
一、巧妙地提问,激起探究的热情
问题是推动探索的原动力,是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辅助手段。巧妙提问的目的在于,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激起寻根究底的愿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引导学生:“看到课题,你能想出什么问题?试试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妙!”学生兴致勃勃地思考后,纷纷举手回答:①谁飞夺泸定桥?②在什么时候飞夺泸定桥?③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④飞夺泸定桥时有无遇到什么困难?⑤飞夺泸定桥的结果如何?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到黑板上,接着,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思考上述问题。听读完,合上书,再提问学生上述问题,学生能回答的我就擦去,最后剩下③④两个问题,学生无法回答或回答不准确。这是这篇课文阅读的重点,也是学习目标之二了。由于这两个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说明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感兴趣。因此,当进入到这两个问题的学习时,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十分浓厚。
二、引导学生多质疑,培养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师应提供质疑的机会,引导学生探究性质疑。如教《长征》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我出示了三个讨论题:1.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2.你想到了什么?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质疑。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要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
三、开展竞赛活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表现欲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小学生特别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顽强地去探索,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很多学生争着要扮演其中的角色。我乘机把扮演同一角色的学生归一组。这样,按田忌、孙膑、齐威王分成了三组,充分讨论怎样才能惟妙惟肖地把角色的表情、神态、内心活动表现出来。然后,小组内竞赛出佼佼者,代表本小组进行班内分角色朗读比赛,看哪一小组选出的同学演得最出色。由于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因此学生对分角色朗读的热情很高涨,各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互相启发,碰到困难就逐字逐句地再读课文,根据有限的文字展开联想,揣摩角色的言行现状。我则在各小组间穿梭,给予及时的指导、点拨,使他们准确地把握角色。通过这个活动,简单的朗读变得生意盎然起来,点燃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四、鼓励多观察,重视个性化思维的培养
思维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因素,也是个性化的核心因素。学习的个性化其实质就在于思维的个性化。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行动都应该有独立思维的积极参与。不能只有看似热闹的活动却没有思维的碰撞与闪耀。由于学生个人的知识背景、早期经验、阅读体验等都因生活环境和个人禀赋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个性,所以其思维便有着强烈的个性化色彩,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而善于求异,有的学生思维沉稳而追求周密。以作文教学为例,正是因为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才造就了学生表达方式的不同。写同一个人,不同的学生由于观察角度和体验角度的不同,写作的角度也就不同,表达的感情也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思维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敢的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真情实感。语文教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努力创设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环境,学生才会真正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五、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为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让他(她)来做好组织工作,从而保证了每一次的讨论结果。另外,要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教《古诗三首》时,我提出了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朗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小组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情感。2.我会理解。古诗教学应避免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所以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去理解发挥。3.我会画图。根据课后要求,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一些诗句的景象。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实施课程教學“自主探究”的新理念,关键在于以生为本,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与时俱进,根据教学的实际,不断地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才能达到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的。
参考文献
[1]王燕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5期.
[2]周艳 熊婷 浅谈我国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3期.
[3]应敏 古诗课还能这样上[J];新课程(小学);2010年1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