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淡自然写人情

2017-09-30江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归有光

江娇

摘要:归有光的散文,尤其是叙人叙事写人情的散文在明代散文史中具有很大的影响,被黄宗羲赞为“震川为明文第一”,把归有光这类散文称为“明文第一”,这是评价归有光为明代第一散文家最权威的论断,但归有光散文中最具有欣赏价值的是以平淡冲和之笔法写出的富于人情味的记叙散文。这类散文往往善于在对家人、朋友以及日常生活琐事的细节描写中寄托难以排遣的真挚深厚的情感,笔法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而风味超然,往往营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韵味,大大发展了散文的抒情功能。由于取材于日常生活而又蕴藉着深厚的感情,风格清新自然,从而更易为世人所喜爱。

关键词:归有光;平淡自然;人情美;感慨悲凉

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9009603

归有光为明代散文家、古文家,崇尚唐宋古文,擅长“史记”笔法。归有光推崇唐宋古文,被认为是“唐宋派”,但后起的“桐城派”从归有光的自然本色、言生于情的散文风格出发,把他尊为本派宗师[1]。归有光在明清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作用,对其流派归属、文学观、生平事迹、创作风格等都有所研究。无论是生平、流派归属,还是文学观等方面的研究,最终都会指向归氏散文的风格。虽然对于归氏散文的风格进行研究的文章很多,但大多数只从家庭散文或者其中一部作品进行分析,并且选材多集中于亲情,而对于友情的关注则不足。李绍雄认为归氏的家庭散文风格是自然平淡,悱恻动人[2]。而归氏友情类的散文也具有平淡自然的风格。本文所要探究的叙人叙事散文既包括家庭散文,又包括写朋友的散文,以此来探究融合归有光生活遭遇和史记笔法而成的充满人情色彩的叙人叙事散文的风格特点。

一、《史记》之笔法,胸中之块垒

归氏叙人叙事散文风格得益于《史记》,历史早有定论。《明史·归有光传》描述道:“有光……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3]归有光自己也说:“性独好《史记》”(《五岳山人前集序》)“他的文章……胆气笔法变化,不露迹象,且取材细微,常在人不经意处落笔,琐琐细细……却得《史记》的某种好处。”[4]归有光学习、模仿《史记》之笔法,但他并没有一成不变,而是找到了能表达自我情感的契合点,即贝京所说的“融化传统与自我创新”“虽然取材家庭琐事……还是有其突出特点和创意。”其一是“不为体裁所限……”其二是“着力表现自己与描写对象之间感情。”[5]从而形成了悱恻动人、平淡自然的文学风格,王世贞《归太仆赞并序》说“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6]归氏散文中最为人们称道是取材于生活琐事而情挚意切的散文,刘大杰论及归有光时说:“最能表现他特色的是抒情、记事一类的散文……以清淡朴素之笔,描绘平凡琐事……不事雕饰,而风味超然。”[7]

归有光一生坎坷:才华横溢,却屡屡不第,六十岁才中三甲,而他的学生早已“文名满天下”,岂不郁结;登上仕途,本想一展才华,使民受益,但却因谗言而不得实现;八岁丧母,结婚六载丧妻,老年又惨遭变故,失去一儿二女[8]。坎坷人生借文学来抒发心中难以发泄的伤痛,融情于事,动人心弦。归氏散文书写是归有光悲惨人生遭遇与“史记”笔法自觉运用的结果,文中所写之事虽然都是从平凡的生活中取材,但往往都能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看似无心,却是丰富的情感、细致的观察与独特的剪裁所致。

二、自然之琐事,动人之真情

归氏散文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抒发人情的记叙散文,即谭佳健说:“归有光则以极大的热情,详叙普遍家庭成员、亲戚朋友之间的平凡琐事,着意捕捉最能激起人情火花的日常生活场景和言谈举止细节,用清淡的似乎不经意的笔墨点染出来,印象真切,风神悠远,另是一种境界。”[9]用平淡自然之笔法来写散文,虽有小说印记,但却没有惊奇、错综的情节与华丽的辞藻,把亲友的生活细节如实写出来,读来人情味浓厚,于无意处感人至深。

1.妇女形象

归氏散文中最具魅力的是一群女性形象:慈祥、寄予厚望的祖母;宽厚仁慈、不辞辛苦的母亲;情深意笃、相濡以沫的妻子;活泼可爱的婢女……在人物的描写中,我们可以从作者笔下平常的小事中看到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体会到蕴藉其中的深厚情感。

其一,具有传统美德的母亲形象。《先妣事略》用质朴的语言叙述了母亲的慈爱与坚强,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同病相怜的悲叹之情。文中记叙了与母亲相关的日常琐事:母亲为多子所累,得病身亡的经历;母亲去世之后,儿女亲人哭泣的境况:“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母亲治家有道,辛苦劳作:“累累暴阶下……”;母亲严格教子等。以清淡朴实之笔来描写日常生活中细琐之事,把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思念之情抒发得十分真实、感人。宋佩纬称赞归氏“能把琐碎的事,委曲写出,是极懂得文学上的剪裁法的”[10]。母亲早逝,只能借老妪之口叙写母亲的话“儿寒乎?欲食乎?”更能看出母亲对儿子深厚的关爱以及痛失母亲的悲惨,以平凡琐事为题材的散文,可谓是“身旁琐事着笔,给人以清新之感”[6]4。

其二,妻子的形象。归有光一生有两位伉俪之妻:原配魏氏,续妻王氏。“有光自叹,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此亦释家所谓随意眷属也。”(《请敕命事略》)在归有光的心中,她们既是贤妻良母,又是红颜知己。写魏氏的散文当推《寒花葬志》和《项脊轩志》。《寒花葬志》描写丫头寒花,作者详细叙述寒花生前的三件日常小事,即初来时的穿衣打扮,剥荸荠时的淘气神情以及吃饭时的活泼可爱。文中写寒花,也写妻子。寒花不是一般的婢女,她是结发妻子魏氏的陪嫁丫鬟,而且在写寒花的行为举止时,都对魏氏的反应——笑做了刻画,足以看出魏氏是一个宽容、贤惠的人。归氏对寒花记忆犹新,也暗示出对亡妻的哀痛。《项脊轩志》中的魏氏“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请敕命事略》中在归有光祖丧之时魏氏说:“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夫妻之情已经突破夫唱妇随的俗套,表现出缠绵缱绻、琴瑟相协的溫情。”[11]15悼念王氏的散文当推《世美堂后记》,王氏治家勤谨,孝敬老人,与亲属邻友关系和好,全力支持丈夫治学,即使丈夫没有中举,落第归来,也没有怨言愠色。她既是贤惠淑德、任劳任怨的妻子,又是理解丈夫的红颜知己。文章以续妻王氏平日生活中待人处事的小事,以小见大,难怪归氏会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痛之情。《项脊轩志》中写祖母的慈爱和期望,也是通过极其平常的话语与动作来完成的。endprint

2.幼儿形象

归有光的一生可谓是祸不单行,丧母、丧妻后,又遭遇丧子之痛。《女二二圹志》是一篇写未满周岁的殇女之作。“今年,予在光福山中,二二不见予,辄常常呼予”与“及予出门,二二尚跃入怀中也”二二呼唤父亲的声音以及跃入怀抱的神态这两个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写出了父女之间浓浓的亲情。一“呼”一“跃”两个细小动作的描写,把父亲对幼女二二早逝的痛惜以及自责的心态展露无疑。“呜呼……吾女生既不知,而死又不及见,可哀也已!”天公無情,催人泪下。“如果说对于女儿的悲悼还是哀曲低唱的话,那么对于长子曾孙的早夭,归有光可谓的大放悲声了。”[11]18《亡儿曾孙圹志》叙述了曾孙生前的一些琐事,如“说书退食”“余误笞一人,儿前力争之”“琅然诵《离骚》”等,都显明曾孙是一个有望成才的少年,然天公不作美,使曾孙早逝,亲友无人不悲痛:“家人无大小,哭尽哀。今母之党,皆哭之愈于亲甥。其与之游者,相聚而哭。”丧儿本已痛杀有光,再加之丧母、丧妻之痛,心中悲痛无以寄托,只得呼天抢地“天之毒于余,何其痛耶!”“天之于吾儿,何其酷耶!”在曾孙曾经玩耍过的地方,还能看见他的一举一动,犹如昨日一般记忆犹新“儿行山径……从容笑语,手撷双葩。花容照映”期望“有一日见吾儿翩然来归”。但鲜活的生命终究抵不过命运的无情“山花尚在,儿已辞家”,再想见到爱子也再无可能。

3.友人形象

浓厚的人情味不仅在家庭散文中,记叙友人的文章中也有。用平淡自然的笔墨,来书写友人间深厚、真挚的友情。《沈贞甫墓志铭》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与友人相识、相知,一一予以叙述,自然亲切。写沈贞甫的三件小事来纪念亡友:一是写自己困厄不堪、受人嘲讽却深受沈贞甫的敬重。“以余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二是严谨治学,劳累而死的高贵品质。“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为书益勤”;三是回忆昔日与之共同游乐,咀嚼论文,今日独处只能寂寞忧伤。这样的墓志铭和一般的墓志铭是不同的,归有光不再从死者的姓名、籍贯、身世写起,而是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写一些影响深刻、最能体现哀情与之有关的琐事,一方面衬托出所写之人的品行特征;另一方面也是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即表达伤痛的需要,这就使墓志铭别有味道。

归有光的散文无论写亲人还是写朋友,都是从与描写对象有关的生活琐事中取材,从细微处落笔,具有语浅而意深的韵味。

三、不经意之落笔,悲凉之心境

归氏散文常用自然之笔描绘亲友之间琐细的事件,看似无心,无意于感人,实际上却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意境。

1.难以释怀的亲情

归氏散文中,《项脊轩志》最受赞赏——于平淡自然中蕴藉人间真情。文中既没有惊人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语言,而是选取了平常生活中的常见琐事,用平淡自然的笔调道来,寄托了对家人无限的深情,产生了无意于感人却能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12]。文章借助项脊轩的变迁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祖母以及原配魏氏的想念,感人至深。归有光早年丧母,对母亲的记忆比较模糊,也只能通过“乳二世”的老妪来诉说母亲爱儿的行为,当听到老妪回忆母亲话语“儿寒乎?欲食乎?”的时候,联想到早年丧母的悲惨遭遇,加之老妪的哭声,作者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脆弱,情不自禁地哭了。当回忆大母对自己殷切期望“儿之成,则可待乎!”而如今功成名就的理想的破灭,对亲人的思念与壮志难酬之情交织在一起,难以排遣,不得不“长号不自禁”放声大哭了。然而最不能让作者释怀的还是自己的结发妻子魏氏,十年阴阳相隔,作者还能清楚地记得与魏氏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但逝者已逝,生者只能把深深的思念寄予“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枇杷树,但庭院中的枇杷树早已“亭亭如盖矣”。转眼之间,枇杷树已经由矮小稀疏的小树苗变成了亭亭如盖的翠绿大树,但心爱的人早已逝去,光阴依然飞逝,当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返,这是何等的痛心!用枇杷树的葱翠茂盛来衬托作者无限的哀痛,以无情之物衬托有情之人,这就营造出了一种孤苦悲凉的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

《女如兰圹志》开头写道:“须浦先茔之北,累累者,故诸殇冢也。坎方封有新土者,吾女如兰也。”这段文字看似在介绍女如兰所葬之地,实际上却是痛苦极致心境的传达。写幼女葬身处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须浦祖坟的北边”,是一片早已长满杂草的坟墓,其次才缓缓出现一个矮矮小小的新坟,点明那就是幼年早逝的爱女如兰之墓。最后叙述视野慢慢地推进,使文章笼罩着沉重的哀思,惨恻之情溢于言表。

2.真挚动人的友情

归有光散文的人情美不仅表现在对亲人逝去难以相见的哀痛,也体现在对知己朋友的思念之情。《张自新传》从张自新人生中选取几件平常事来塑造其人:学习上不仅聪慧“古经中疑义……随口而应”,而且极为勤学刻苦,掌灯看书至深夜,专心致志“若老师然”;在生活上不以家贫为耻,常常“带笠荷锄”,自立自强;在立身处世上不爱慕虚荣、爱护亲人“自新视豪势渺然不为意”“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张自新是一个性格刚强,聪明刻苦,壮志难酬的读书人。归有光备感惋惜,要为他抱不平,“沦没如此,天可问耶?” 质问苍天,老天不回应,只好寄托于想象“以为自新不亡”。虚构的写法,营造了一种悲怆凄凉的氛围,从而更好地抒发了愤懑与思念之情。《见村楼记》借物在人亡的世事变迁表达了作者对故人深切的怀念,“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墓怅然而反”,与故人常去的地方依旧如前,但当重新再来,已是独自一人,孤苦惆怅,只能凭槛怅然,了然无趣,思念与沧桑之感油然而生。

四、结束语

归有光散文中一些不经意处所写之景、事并非闲笔,是经过了千锤百炼,蕴含着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而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无论所写对象是亲人,还是友人,都是在平淡中打动人,在本色中感染人。“其发于亲旧及人微而语无忌者,盖多近古人之文。至事关天属,其尤善者,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13]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并以情动人。归有光从生活中取材,以平淡自然的手法创作出情辞并茂的散文,清新自然,对于当时拟古文风起到了排击流俗、振衰起弊的作用,对现在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endprint

参考文献:

[1]鲍红.归有光与桐城派的渊源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李绍雄.自然平淡悱恻动人——论归有光家庭散文的风格[J].云梦学刊,2004(2).

[3]张廷玉,等撰.明史·文苑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4:7383.

[4]璇琮,蒋寅主编,郭英德分卷主编.中国古代通论·明代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63.

[5]贝京.归有光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04:84—88.

[6]周本淳,校点.震川先生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975.

[7]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019.

[8][明]孙岱.归震川先生年谱[M].清光绪刻归顾朱三先生年谱合刻本,1880:1—26.

[9]谭佳健.中国古代散文史稿[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462.

[10]宋佩韦.明文学史(民国丛书,第5编.第99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133.

[11]张爱波.论归有光的抒情散文[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01.

[12]王海宁.于平淡处蕴深情——谈归有光散文的人情味[J].宿迁学院师范部,2003(4):54.

[13][清]方苞.望溪集(文集卷五书后题跋)[M].清咸丰元年戴钧衡刻本,1851:61.

Abstract:Gui Youguangs pro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prose in Ming Dynasty, which Huang Zongxi praised as works of the first class. It is the most authoritative evaluation, but Gui Youguangs prose with the most appreciation value is the narrative prose based on the technique of simplicity and human touch. Prose of this kind of tends to focus on the description of family, friends and the daily life trivial details to express his profound sincere emotion in his fresh and natural style, which is not artificial and detached, often creates an artistic charm beyond words, and greatly develops the proses lyrical function. With writing materials from the daily life and the implication of deep feelings, as well as the fresh and natural style, his prose is easy to earn peoples love.

Key words:Gui Youguang; simple and natural; beauty of human touch; feeling sad(責任编辑:陈树)endprint

猜你喜欢

归有光
《项脊轩志》的人物描写
到底是谁手植枇杷树
归有光的美丽与哀愁
《项脊轩志》:人生过处唯存悲
归有光的空中楼阁
——《项脊轩志》文本细读
一曲读书人的励志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
刚柔并济真男儿
——归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