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2017-09-30缪美华
缪美华
摘要:在小学数学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重视基础知识、解题方法技巧等内容教学,忽略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针对性培养,导致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会解遇到过的问题,不能将数学移植到生活实践中,同时缺乏数学思维培养也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过程僵化等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数学教學要求及学生认知思维特点,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147-01
数学不同于语文、音乐、思品等课程,不仅强调学生一定的记忆力,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理解能力,更强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想象问题,突破学习难点,如此学生才能学好数学。而思维作为一个抽象的能力描述,本就是一个教学难题,加之其小学生认知经验浅薄,更为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带来更大挑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不断运用新方法、新理念,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实效性,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从课堂提问入手,引导学生思考
独立思考能力是体现学生思维的重要指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对抽象事物构建自己的理解。小学生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对自己不敢兴趣的事物参与程度不深,不会主动思考、积极钻研,更不用谈有意识地发展自身数学思维。同时数学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被动意识",即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往往不是主动的,而是自然而然的用数学思维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基于上述两方面特征,教师可以从课堂提问着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会学生如何思考,以此初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中有鸡兔同笼问题,学生没有学习方程,用传统数学方法解题有一定难度,我先向学生提问一只鸡有几个头几个脚,一只兔子又有几个头几个脚,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能够很快回答出来。我再向学生提问假如所有动物都失去两只脚,那么笼中还剩多少只脚,脚是那种动物的,到这一步,许多学生都通过问题引导能解决这一例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用启发性问题,打破固定思维,帮助学生从另一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实现解题。当然,教师问题提出也要讲究一定方法,既不能太过细致,倘若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到答案,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能获得成就感,学习兴趣自然不高;启发性问题也不能过于抽象,高于学生现有能力水平,导致其解决不了问题,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环环相扣,留有一定思考空间的同时又让学生能够顺着思路解决问题,如此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果。
2.合理出错,教会学生质疑
质疑是数学思维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效质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问题核心,并提出合理猜想,在学习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少走弯路。但质疑能力也是小学阶段数学思维培养的最难点,它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底蕴与思考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面对问题能够横向对比、纵向发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故意露出马脚,让学生抓住教师的错漏之处,教师再一步步反问学生,在学生面对教师反问仍能够坚持自我意见并合理解释,其质疑能力培养也就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一节时,我在计算教学中故意将1/3÷1/2算成等于1/1.5,这时预习扎实的学生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反应,我再向学生"解释"分母乘法计算方式分子除分子等于1,按分母除分母等于1.5,结果等于1/1.5,错在哪?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反应过来这是由于分数可以看成除法运算结果,两个除法运算必须带括号,且除法运算法则不同于乘法运算法则。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更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知识要点,弄清概念。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式有多种,如质疑他人解题方式、质疑某些数学理论等,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培养方式。
3.注重拓展,大胆创新
仅有思考能力与质疑能力还只是走在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上,还不足以满足学生数学思维培养需要,只有创新才是真正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只有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突破阻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数学思维的最高体现。小学生虽生活经验、知识底蕴不足,但其想象力丰富,教师要扬长避短,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学生潜力,以此实现创新能力的长足提高。例如在教学完《多边形的面积》一节后,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要给自己织一双手套,已知每织一平方厘米毛线要0.1元,那么织一双手套要多少钱。在拓展问题解决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两种以上),并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分析哪一种方式最接近真实、误差最小同时又最简便。通过这种开放化、生活化的拓展方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相互借鉴其创新思维方式,以此让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结语: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善加引导。本文从三个角度提出了培养策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思考、质疑、创新与数学思维之间的关系,合理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艳晖. 凸显数学教学的核心:思维--小学数学思维培养"七性"[J]. 科教文汇, 2011(3):105-106.
[2] 周春国. 播撒思维的种子浇灌智慧的花朵--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生之友:下,2011(12):58-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