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蒙战略合作的思考与建议

2017-09-30笪志刚

商业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路思考

[摘 要] 在“一帶一路”的跨境跨洲际区域布局上,蒙古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缘和区位作用,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成员,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国家,“一带一路”、“欧亚经济联盟”、“发展之路”等区域内几大战略的汇集节点。中蒙战略合作有利于中蒙提升战略合作及互惠互利水平,有利于“一带一路”与“发展之路”对接,有利于突出中蒙在亚太区域中的区位地位。进入2017年,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和外贸投资领域出现的恢复性增长,蒙古国“发展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各种合作也将呈现积极向好态势,为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中蒙战略合作既要通过深化双边关系和落实三边规划纲要打造跨境通道、落实好交通运输、能源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同时要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实现中蒙合作向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实践。为此要解决软硬合作不够均衡、顶层设计与地方需求不相吻合、智库介入相对较弱等短板。中蒙战略合作不仅惠及双边合作,还要惠及三方乃至更大区域的合作,为“一带一路”与“发展之路”对接等东北亚大区域和亚太泛区域合作提供诸多示范。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中蒙战略合作;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 F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10-0001-05

Abstract: With a pivotal geographical and regional advantage, Mongolia i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nd also an important country in the China-Mongolia-Russian economic corridor. The country locates inside the coverage region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 "and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nd mutual benefit of China and Mongolia, which facilities the docking betwee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highlighting the status of China and Mongolia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2017, with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the resumption of growth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trade investment, the cooperation of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of Mongolia with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lso shows a positive momentum, which will build a more solid foundation to further enhance the level of cooperation. By deepening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ilateral planning outline, China-Mongolia strategic cooperation will build cross-border access, with a good implementation in the coopera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ergy,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by strengthening people-to people exchang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also enhance the practices of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Northeast Asia. In order to achieve that goal,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operation should be balanced, the top design and local demand should be matched, and think tank intervention should be relatively strong. In so doing, China-Mongolia strategic cooperation not only benefits bilateral cooperation, but also benefits the tripartite and even greater regional cooperation, providing a demonstration for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region and Asia-Pacific region such as docking betwee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Road of Development" strategy.endprint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Mongolia strategic cooperation, thoughts, suggestion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近四年,2017年5月14-15日在北京隆重舉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更是标志着该倡议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各种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的签署及项目的陆续落地,也象征着“一带一路”成为推动亚欧非区域合作的有效平台,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具潜力的构想。在“一带一路”的跨境跨洲际区域布局上,蒙古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缘和区位作用,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成员,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国家,“一带一路”、“欧亚经济联盟”、“发展之路”等区域内几大战略的汇集节点。2014年5月19日,习近平在上海会见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表示,“中蒙经济互补性强,中方愿本着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原则,以互联互通建设为优先方向,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拓展两国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蒙投资兴业。”习近平主席访蒙以来,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2015年11月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2017年5月蒙古国额尔登巴特总理代表蒙方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发表了“对接政策,建立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沟通合作,实现联动发展”的主题演讲。访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分别与额尔登巴特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不断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向前发展,加快“一带一路”同蒙方“发展之路”倡议对接达成重要共识。习近平在5月12日会见额尔登巴特时指出,“蒙古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中方欢迎蒙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蒙古国发挥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也是2013年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对中蒙战略合作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具战略和区域政策支持的表述,也预示着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框架下的中蒙战略合作由两国领导人的顶层设计向务实规划平移,中蒙经贸合作为首的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区域六大经济走廊之一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进入战略展开与有效实施期。

一、中蒙战略合作发展现状及特点

2014年8月,中蒙共同签署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并共同见证涉及外交、经贸、过境运输、矿产、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两国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蒙古国也成为我国第十九个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一。从1951年中蒙建立贸易关系,到2008年6月签署了旨在规划今后5年中蒙经贸合作的《经济贸易合作中期发展纲要》,中国已连续十余年是蒙古国的最大贸易伙伴。2002年中蒙贸易额为3.24亿美元,2013年超过60亿美元,占蒙古国对外贸易50%以上。2015年小幅减至53亿美元,2016年受整个全球外部需求疲软和蒙古国经济危机拖累,中蒙贸易额下降至46亿美元。中国还是蒙古国的最大投资来源地。据蒙古国外国投资局统计,1990年至2012年,在蒙古国共登记来自世界110个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98.26亿美元,设立外资企业11642家。其中,中资企业5737家,直接投资额34.84亿美元。截至2016年末,在蒙古国的中资企业依然保持在5000家以上。

(一)中蒙经贸合作发展现状

1.中蒙经贸合作总体稳定

近年,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外部需求依旧低迷态势下,蒙古国对外贸易总体不甚乐观。2016年,蒙古国与世界157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为82.75亿美元,同比减少2.3%。其中,出口总额49.17亿美元,同比增长5.3%;进口总额33.58亿美元,同比减少11.6%;贸易顺差15.59美元,是上年同期的1.8倍。中蒙贸易出现小幅缩减,但总体稳定。2016年,蒙古国对华贸易总额49.6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4%,占蒙同期外贸总额的60.0%。其中,对华出口贸易总额39.02亿美元,较上年减少0.2%;自华进口贸易总额10.6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7%。针对贸易下降局面,蒙古国中央银行认为,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矿产品价格下降两大因素促使蒙古国经济增速下滑。但中国对蒙经贸合作占蒙古国出口比重高达90%,占进口比重高达50%,中国经济对蒙古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巨大。

2.中蒙经贸合作特点

一是,中蒙能源为主的资源合作比重较大。从2016年蒙古国矿产资源出口情况看:2016年1-12月,蒙煤炭出口2580.9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78.3%,金额9.7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5.0%;铜精粉出口156.2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5.7%,金额16.0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9.5%;铁矿石出口608.4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20.1%,金额2.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0%;原油出口801.59万桶,较上年同期减少1.5%,金额3.3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9%;锌精矿粉出口12.6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49.8%,金额1.4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2.2%;黄金出口19.2吨,较上年同期增加69.9%,金额7.5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0.3%。其中大部分对华出口,形成了对华贸易矿产品出口偏大的既有格局。蒙古国希望通过向中国提供焦煤供应,开采位于中蒙边境地区、全球最大的未开发煤矿之一的塔旺陶勒盖煤矿。二是,近年中国对蒙古国的投资开始由资源领域向扩大贸易、餐饮服务、建筑工程及建材生产、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等行业延伸。与“俄罗斯能非常迅速地在经济层面重新占据蒙古国,中国则能以无与伦比的规模把投资带向蒙古国。”这也是蒙古国为提振经济而“向南看”顺理成章的战略考量。三是,中蒙经贸合作的人文支撑越来越重要。中蒙双方将2014年定为中蒙友好交流年,以习近平主席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为契机,两国在人文领域交流不断扩大。目前,蒙古国学习汉语的人数急剧增长。截至2012年末,蒙古国有3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专业,学习汉语人数超过5000人;有30多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人数超过8000人。这些文化、教育和人文领域的交往不仅助推两国关系发展,为中蒙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endprint

3.一些合作问题需要纠正

虽然中蒙经贸合作总的发展顺利,资源互补、结构互补、技术互补、地缘互补等较为明显,但随着交往扩大和蒙方面临的地缘变化及蒙方自身的战略调整,中蒙之间也有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和摩擦。在“一带一路”与“发展之路”对接中有效克服这些困难也是中蒙提升战略合作水平和质量的关键。一是,双边都要妥善处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推动中蒙战略互惠、将对华交往作为优选方向的同时,蒙古国也在推行有利于自身的“第三方邻国外交”等旨在大国之间平衡的地缘和经贸战略。在保持与中俄互动的同时,也在扩大与美日韩加德等国的各种交往,在价值观、意识形态领域、宗教人士活动等方面还不时出现实质起到遏制中国作用的倾向。从长远战略利益出发,中蒙之间既要坚持战略合作、放大优势,平等互利、求同存异,也要正视风险,有效管控;二是,要侧重环境保护,注重长远发展。由于蒙古自然资源丰富的禀赋和中蒙产业互补格局,中资企业在蒙投资集中在矿业、能源、建筑等行业较多,这些行业相对耗能较大、污染较重。而蒙古国地广人稀,有重视草原生态等环保传统,随着蒙古国城市化进程加剧,由于发展带来的空气污染、荒漠化加剧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中资企业进入蒙古国投资,要重视环评和民意呼声,将环保问题放在首位,舍得将先进的环保技术运用到在蒙投资项目中,打造高端制造品牌,树立中国装备、技术良好形象,更好推进在蒙装备、产能对接,树立中国企业在蒙的良好投资和社会形象;三是,通过投资合作赢得民心民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理念”,其中的“民心相通”要求在蒙中资企业在投资合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维护企业形象,履行企业责任,回馈当地社会。“一带一路”能获得广泛的支持与持续下去的关键在于“民心相通”,良好的民意环境既是中蒙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也是项目投资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近年,由于蒙古国基础设施落后、政策、法律和人文环境还不够完善、市场机制发育不足等因素,导致一些中资企业在蒙投资出现问题。但一些问题则是在蒙中资企业存在无序竞争、质量隐患、食品安全、影响治安、民众担忧等导致,一些还引发民意和社会负面反响。这些则需要企业从规范贸易投资行为不佳、履行社会责任感不足、回馈当地社会不够等角度去反思、去改正。

(二)“一带一路”与“发展之路”对接呈现加速态势

1.“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与中蒙合作定位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与上述“一带一路”的三大共同体的国家目标和定位相比,该倡议提出后,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对接或利用该倡议谋求新的发展的巨大契机,蒙古国由于在地缘上的连接欧亚的中继属性、资源合作上的巨大潜力、第三方邻国外交战略下的对华合作,其在中国国家顶层设计和“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期望日益提升。蒙古国政府从上至今高度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并在2017年将本国的“草原之路”战略提升为“发展之路”,谋求两大战略内涵和外延的吻合及加速对接意图明显。

2.“‘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风向标

2017年5月14-15日,中国在北京举办了盛大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位国家元首和领导人、联合国等3位重量级国际组织负责人、50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100多位部长或副部长级高官,包括130多个国家的850名代表在内的1500多名中外嘉宾莅临论坛。论坛前夕及期间,与会各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这些成果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实现了全面总结“一带一路”建设4年来的积极进展,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共商下一阶段重要合作举措,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实现联动发展的战略诉求。通过举办论坛,实现了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深化地区合作奠定更坚实的发展基础,创造更便利的联通条件,更好造福各国和各国人民的经济共同体的诠释。蒙古国总理额尔登巴特代表蒙方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满载而归,凸显了蒙方将发展对华友好合作作为蒙古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愿加强中蒙高层交往、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连接亚欧大陆桥梁作用的战略考量。

3.蒙古国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呈现加速态势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拉动下,沿线国家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不断融入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各种战略和规划,主动参与和融入的步伐加快。从截至2016年末的蒙古国“草原之路”对接“一带一路”,中蒙经贸等取得的诸多成果判断,融入和深化与“一带一路”合作已成为蒙古国克服经济危机,扭转经济困境的重要抓手与有效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合作成果中:一是,中蒙两大国家战略有机对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蒙古国第一时间的响应,蒙方成为中方主导推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的创始成员国和积极推动者。作为蒙古国“草原之路”雏形的铁路、公路、石油、电力、天然气“五大通道”设想与“一带一路”走势和覆盖范围高度契合,两大战略对接成为彼此深化互利合作的最大共识与最大机遇;二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规划纲要》项目不断落地。2016年7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蒙古国总理额尔登巴特在乌兰巴托国家宫共同出席两国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中蒙共签署10多份合作协议,涵盖经济贸易、能源、基础设施、金融、气候变化、广电等领域,协议进一步夯实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规划纲要中界定的中蒙合作项目,充实了中蒙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三是,蒙古国贯通“一带一路”东西通道的中继走廊优势日益凸显。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和東北亚合作的重要节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不仅提振三国边境地带经济,实现稳边、固边、兴边、富边的边境地区繁荣与发展,还将直接促进“一带一路”东西贯通打造通道优势。作为“一带一路”东向连接东北亚,西向连接欧洲的陆海节点,蒙古国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合作机制中的连接欧亚的中继走廊作用、服务本国“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和“大欧亚伙伴关系”等多边战略的能力也将日益凸显。四是,中蒙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入发展新阶段。蒙古国总理额尔登巴特总理出席论坛,同中方领导人就双边投资、经贸合作等一系列问题交换意见,双方签署了20余项合作文件。蒙方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希望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合作。endprint

(三)中蒙战略合作的重大意义不断夯实

1.有利于中蒙提升战略合作及互惠互利水平

中蒙深化战略合作是地缘合作和互利互惠的需求所致,也是“一带一路”与“发展之路”对接的必然选择。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方提出了双边贸易的最新目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8月21日同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会见记者时说,“为将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落到实处,中蒙两国将全面扩大经贸务实合作,争取到2020年实现双边贸易额100亿美元的目标,同时要把互联互通和大项目合作作为两国合作的优先方向。”二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签署。2016年6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同蒙古总统、俄罗斯总统举行中蒙俄元首第三次会晤,共同见证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首个多边合作规划纲要正式启动实施,实现了“一带一路”在多边经济走廊方面的突破。三是,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5月5日,中蒙在乌兰巴托签署了《中国商务部与蒙古工业部关于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区合作共同总体方案》。合作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将成为集国际贸易、物流仓储、进出口加工、电子商务、旅游娱乐及国际金融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开放平台。四是,中国政府贷款支持蒙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时宣布中方将向蒙提供新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额度。2016年,一批公路、桥梁、电力、通讯类项目使用中方优买贷款启动实施,大大提升了蒙古国基础设施水平。

2.有利于“一带一路”与“发展之路”对接

针对中蒙的战略合作,中方提出了双方要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原则,并把互联互通和大项目合作作为优先方向,加强矿产品深加工、新能源、电力、农牧业、边境口岸等领域合作,扩大双边本币互换规模,尽早启动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准备工作,积极研究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中方将继续在过境运输、出海口等方面向蒙方提供便利,同蒙方一道,促进亚欧跨境运输,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些原则与主张与蒙古国推出的“发展之路”不谋而合,凸显了中方重视蒙古国发展中的重大关切与现实利益及民生福祉的考量。同样,蒙古国希望同中方扩大双边贸易,加强在农产品加工、煤炭、电力等领域合作,愿积极参与中方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共同推进跨境铁路运输,带动蒙方经济发展。蒙方感谢中方在过境运输方面给予的照顾和便利,支持两国人文交往,加深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愿同中方在国际地区事务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这些也映照了蒙方支持中方“一带一路”倡议,愿将本国“发展之路”对接“一带一路”项目合作的诚意。中蒙高层对深化两国战略合作的共识,使“一带一路”与“发展之路”对接将会更加务实和持久。

3.有利于突出中蒙在亚太区域中的区位地位

中蒙深化战略合作,有利于凸显中蒙在东北亚、中亚、欧亚乃至亚太自贸区层面的区域地位和影响力。蒙古国作为东北亚区域的腹地国家,夹在中俄之间的内陆国家,在地缘和外交上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地缘和政治影响力。“发展之路”与“一带一路”有效对接,可以弥补“发展之路”体量有限、资金不足、地缘辐射有限、受制蒙古国发展国情等不利因素。同样,“一带一路”与“发展之路”相互补充,也可以弥补中国在经由俄罗斯向中亚、欧洲发展过程中的中继长度有限,缺少地缘伙伴支撑、战略安全欠缺等不足。中蒙两大战略对接形成的地缘、政治、外交、经济和人文影响力将最大限度凸显中蒙在东北亚、亚太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有望成为欧亚地缘战略合作的互补典范。

二、对中蒙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展望

展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和成为中国今后较长时期内的国家推动的战略,其将不断释放有利蒙古国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全面走出危机的诸多利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继续召开的预期,美日韩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姿态将提振中蒙战略合作,中蒙俄合作促进“一带一路”的示范效应也将日益明显。与此同时,进入2017年,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和外贸投资领域出现的恢复性增长,蒙古国“发展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各种合作也将呈现积极向好态势,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一带一路”倡议继续释放中蒙合作利好

继2017年5月14-1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盛大落幕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庄严承诺将在2019年继续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果说首届论坛开启了“一带一路”合作的新篇章的话,接下来或在西安或在泉州召开的高峰论坛,将从资源聚合、产业对接、政府合作、项目拉动、人文交流等角度为“一带一路”沿线双边和多边合作提供多元化平台,“一带一路”对接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战略、蒙古国的发展之路战略、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战略等,不仅是中俄蒙哈等国领导人之间的战略共识,未来的论坛也必将为更多战略的持续对接和务实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也会释放更多惠及第三方乃至多边的合作商机。

(二)美日韩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提振区域振兴

对于“一带一路”和东北亚地区来说,美日韩既是地缘和外交上的博弈對象,也是传统的贸易投资合作伙伴,在复杂的东北亚地缘局势及演变中,美日韩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对东北亚区域扩大贸易规模、提升投资质量、优化开放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2017年,尤其是针对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美日韩均派政府或执政党或国会代表参会,均表露了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意愿。日韩两国领导人均公开肯定“一带一路”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战略构想,这些为东北亚地区利用既有合作基础,放大地缘优势,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也将直接有助于提升与美日韩关系良好的蒙古国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提振整体区域振兴与发展。endprint

(三)中蒙俄合作促进“一带一路”示范效应日益明显

近年中蒙两国首脑会晤频繁,互信机制不断夯实。2014年5月上海亚信会议上的中蒙首脑会晤、2014年8月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蒙古国、2016年7月李克强总理访问蒙古过参加亚欧首脑会议、2017年5月蒙古国总理率团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等的接见等,中蒙高层互访使两国领导人之间建立了战略友谊、相互信赖。同期中俄领导人的互访频率也引人关注。继2016年9月4日杭州G20峰会中俄领导人举行首脑会晤,2016年11月的利马的APEC峰会上,中俄领导人在2017年7月G20峰会上再次实现会晤。中蒙俄领导人在参加国际活动中举行双边或三边会晤已成为三国领导人的惯例。作为标志性的三边会晤,2016年6月23日,在中蒙俄三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三国有关政府部门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这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推后后重要早期收获,也标志着“一带一路”首个多边经济合作走廊正式实施。随着规划项目的逐渐实施、高效落地开花,中蒙俄之间围绕“一带一路”、“欧亚经济联盟”、“发展之路”三大战略融合、远东大开发和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对接、项目契合、资源合作步伐加快,三大战略对接带来的诸多务实合作将使合作的示范和外溢效应日益显现。

三、对中蒙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提升合作水平的建议

针对“一带一路”视域下提升中蒙战略合作水平,中蒙双方要充分认识到一个良性互动的中蒙关系对区域、双边的战略意义,补齐以“一带一路”提升雙边区域合作实力的“三大短板”。中蒙战略合作既要通过深化双边关系和落实三边规划纲要打造跨境通道、落实好交通运输、能源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同时要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实现中蒙合作向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实践。为此要解决软硬合作不够均衡,顶层设计与地方需求不相吻合,智库介入相对较弱等短板。使中蒙战略合作不仅惠及双边合作,还要惠及三方乃至更大区域的合作,为“一带一路”与“发展之路”对接等东北亚大区域和亚太泛区域合作提供诸多示范。

(一)促进中蒙合作的“硬合作”与“软合作”同步提升

与近年中蒙经贸合作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取得的初步成效相比,两国之间的合作还存在“硬合作”与“软合作”比重不够均衡的短板。经过20多年的积淀与发展,中蒙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人心相通的“五通”理念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牵动下,中蒙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合作的“硬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一带一路”与蒙古国的“草原之路”等硬件规划,为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则是,与“硬合作”的发展势头迅猛相比,“软合作”的进度则相对滞后,中蒙合作机制在应对合作中出现的一些摩擦与矛盾、区域内民众感情、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方面的软性影响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机制的感召力、亲和力和感染力等方面的软实力还需要扩充,需要构筑具有中蒙特色的“软合作”机制,这也是中蒙经济合作机制较为超前,“软实力”合作较为滞后。未来需要转型升级为软硬并举的合作机制必须面对并着力思考的课题。

(二)促进中蒙合作的“顶层设计”与“地方需求”遥相呼应

在中蒙经贸等对接建设推进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顶层设计”与“地方需求”的相对脱节,亦即“顶层设计”与“地方需求”缺乏有效链接的短板。从中蒙经贸合作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可以看出,与两国中央“顶层设计”的良苦用心相比,由于复杂的地缘因素、边境地区的发展差异、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同、国家行政调度的区别等影响,在中蒙合作和推动边境地区小合作时,还存在着中央期望过高与地方实际发展过低的温度差。在中蒙合作中,还存在中央热、地方冷,政治热、经贸冷,高层热、民众冷等现象。中蒙战略对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出台至成果如何落地,也存在不同解读。如何将中央的“顶层设计”与“地方需求”有效对接,高效落地进而开花结果,是中蒙乃至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在内的次区域和大区域合作需要不断磨合摸索的课题。

(三)促进中蒙合作的“智库交流”与“成果转化”紧密衔接

如果说《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出台既融合了中蒙、中俄的顶层设计,也汇聚了三边的地方需求的话,更照顾到了中蒙俄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诉求。但不可否认的一个现实是,在今后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智库合作”与助推实践衔接不够紧密的短板。随着中国出台《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的若干意见》和沿边省份在智库建设上的不断跟进,蒙古国国际问题和对华研究的不断深化,智库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服务“一带一路”和“发展之路”战略对接的作用日益突出,智库的实用化和国际化也为中蒙国际合作带来战略思想、学术权威、政策应用等智力支撑。与此同时,智库研究滞后中蒙发展现实,双边智库成果在独立见解、高质量欠缺、对媒体影响力有限等弊端也是客观现实。作为中蒙、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智力支撑,2016年6月,中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牵头倡议成立了东北亚智库联盟,东北亚各国51家知名智库加入,蒙古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蒙古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等也作为成员加入,联盟已由开始时的重形式向务实的智库交流与合作转变,并推出了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些都将为中蒙深化战略合作提供思想市场、智力火花、理论支撑,促进双边政府在中蒙合作战略决策上的科学化和效率化。

[参考文献]

[1]笪志刚.推动图们江合作取得新成就[J].图们江合作,2016(3).

[2]曲伟,刘爽,笪志刚.中国东北亚国家年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2015,2016,2017.

[3]T·道尔吉(蒙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与龙江全面振兴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C].“一带一路”建设与龙江全面振兴高层论坛文集,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6-06-15.

[4]贝T·阿维德(蒙古国).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发展高层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C].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发展高层国际论坛文集,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7-06-15.

[5]王鹏.黑龙江省深化对俄蒙合作的优势和有效方案[C].“一带一路”建设与龙江全面振兴高层论坛文集,光明日报社·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6-06-15.

[责任编辑:王凤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路思考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