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多元诉求解读赵宝刚导演的青春题材电视剧

2017-09-30张芸鹏吕文丽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赵宝刚题材年轻人

张芸鹏 吕文丽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传媒文化】

从多元诉求解读赵宝刚导演的青春题材电视剧

张芸鹏 吕文丽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电视剧产业飞速发展,各种题材的电视剧“百花齐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反映家庭生活问题的电视剧日渐增多,其以讲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为主,迎合了大环境下人们生活的需求。当代,青春题材的电视剧日益增多,且赢得了好评。本文主要分析赵宝刚导演的“青春三部曲”对观众诉求的满足。

思想价值;艺术价值;青春题材

2007年,随着《奋斗》的热播,青春题材电视剧步入人们的视野,其主要展现年轻人的奋斗历程,反映年轻人生活、事业、爱情的状态。它表现的有关年轻人对生活的探索,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与现实相比更富趣味、挑战的生活和情感模式,鼓励年轻人勇于承担责任。对于青春不再的观众而言,这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回忆的通道,给他们无限的遐想,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满足。

社会中涌现出的功利成功学导致青年人追名逐利,房价虚高、就业难造成年轻人生活压力大,使得青年的生存举步维艰。[1]青春题材电视剧迎合了青年人的心理需求,就像一支强心针,成为抚慰其心灵、鼓舞勇气的利器。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影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引发了人们对青春题材电视剧在价值取向上的思考。[2]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就在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两个维度上满足了人们在情感、心理和视觉上的诉求。

一、思想层面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不再只满足于追求物质富足,对文化的需求日渐增多。青春题材的电视剧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渴求,并提供情感宣泄的出口。

(一)情感诉求

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将人的需要分为五大类,即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艺术来源于生活,电视剧的创作素材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同时,电视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类型,我们应理解其中的艺术表现。青春题材电视剧,它来源于社会中各色年轻人的故事,导演和编剧结合接受学及动机理论,将受众锁定在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的年轻人身上,通过影视作品凸显年轻人的“归属和爱的需要”。

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中,钱小样不顾家人的反对与男朋友私奔,导致父亲意外出车祸瘫痪在床,差点将父亲送进死亡的大门。依从中国传统的孝道,即“百善孝为先”,她应该回家照顾父亲,电视剧也遵循了这一思路。在钱小样的照料下,父亲钱进来慢慢恢复健康,钱小样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征得了父母对他们爱情的认可。在这里,观众很容易在钱小样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从亲情和爱情中寻找归属感,通过这种带入,观众会对青春题材的电视剧产生好感。这就是青春题材电视剧所达到的满足观众情感诉求的效果。

(二)心理诉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精神文明建设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导致年轻人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年轻人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面对找工作、买房、结婚等问题,内心迷惘。[4]而对于三四十岁,工作和生活都步入正轨的人来说,青春是一段让他们难以忘记的经历,能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勾起人们的回忆。

青春题材电视剧最显著的特点是它贴近人的现实生活,能更好地把握观众的内心想法。就像赵宝刚导演认为的,对于青春题材的文学,以及电视电影,可以将作者、编剧、导演的个人经历联系当下环境使作品有机地展现给观众,使这些作品给年轻人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使读者和观众在心灵上得到最大的满足。

现在的年轻人都想在大城市发展,梦想在那里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拥有当地的户口,《奋斗》中的璐璐就是这样的年轻人,为了拥有北京户口,不惜抛弃对自己有情有义的华子,而与华子最好的朋友猪头结婚。这种现象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真实地反映了80后的生存状态。该剧不但将当今年轻人的愤世嫉俗、反叛迷茫、复杂情绪融入剧本,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群性格各异,但都充满奋斗精神的年轻人形象。观众可通过这部电视剧找到自己的影子,为努力奋斗中的人提供前进的动力。这部剧真实地展现了社会中的生存压力,观众通过观看电视剧,可舒解、释放个人的情绪,满足心理诉求,并构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艺术层面

艺术价值的表现需要载体。随着科技的进步,载体也不再局限于电视机,开始走向多样化。对于观众而言,尤其是青年观众,对艺术拥有个人见解,不满足于普通的画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表现艺术价值要以互动诉求为重点。[5]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电视、网络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快速地观看节目,扩大了艺术价值的展现范围。

(一)互动诉求

“互动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因果的作用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交友软件日趋多样,人们的思想活跃性加大,QQ已不能满足青少年对社交的需求,衍生出了多样的交友工具,比如微博、微信朋友圈、人人网,为人们提供了交流的便利,但怎样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呢,青春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和经典台词为人们提供了交流的话题。青春电视剧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是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缩影,展现了青少年成长的历程,这是他们交流互动的源泉,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互动因子。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发表自己的评论并转发,不同的思想在一起交流、碰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一个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秩序。

“青春三部曲”有浓重的北京气息,又有强烈的社会时代感,接近生活,可使大众在交谈中获得彼此的需求,具有强大的互动性,进一步展现了电视剧的艺术价值。

(二)视觉诉求

虽然电影出现的较早,其前期准备、拍摄、后期剪辑的技艺都比较成熟,但电影要在90分钟里来交代一个故事,所以故事较简单,而电视剧则是通过较长的时间交代一个完整的故事,可表达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称得上是大众生活的纪录片,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用影视的手法关注社会中的小个体,以群众、社会的视角来解读青春。

青春电视剧,它们都在现实中取景,通过改变拍摄地点的名称,来体现某种寓意,进而折射现实。人物活动的场所大多在家中及办公地点,更挺近现实生活,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与观众形成共鸣,较易传递情感。通过视觉上的相似,达成心灵上的共鸣。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其生活面临着种种压力,青春题材电视剧就是通过语言、图像将社会现状和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投射到屏幕上。电视剧中展现的“白富美”和“高富帅”是现阶段年轻人的追求所在,反映了年轻人的期望,满足了青年人的视觉想象。赵宝刚导演完全理解了观众的视觉诉求,其在电视剧中创造的人物都是青少年乃至“80后”向往的生活状态,迎合了观众的视觉满足感。

三、结语

本文以多元诉求来解读青春题材电视剧,了解了受众的需求。希望能为青春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借鉴,促使青春题材电视剧再创佳作。

[1]罗见闻.赵宝刚“青春三部曲”叙事母题特点分析[J].新闻传播,2013,(10):263-264.

[2]杨畋歌.“青春三部曲”的叙事特征及艺术表达[J].电影评价,2014,(12):68-71.

[3]罗远平.赵宝刚“话题式”电视剧叙事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4]安晓燕.“浅议青春”的挥洒与凋零——电视剧《北京青年》的话题性分析[J].中国电视,2012,(12):52-55.

[5]金丹元.电视与审美——电视审美文化新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25-28.

【责任编辑:王崇】

汉 千秋万岁

J905

A

1673-7725(2017)09-0107-03

2017-07-05

张芸鹏(1991-),男,山西临汾人,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

猜你喜欢

赵宝刚题材年轻人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赵宝刚新剧《特工任务》发布杀青特辑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深海利剑》开机
第三次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