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7-09-29杨梅
杨梅
摘要:结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将学具应用于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儿童在操作活动中提高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逐步掌握守恒的逻辑观念及几何概念等,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达成"寓教于乐",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特点;学具;守恒逻辑观念;空间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27-01
数学是揭示客观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儿童数学能力的获得必须充分地发展儿童的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可逆、守恒、集合等思维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模式。在课改的今天,这种枯燥乏味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儿童的心理需要。于是,利用直观形象的材料让儿童直接操作,使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得到数学逻辑观念、掌握数学概念,形成一定逻辑能力有很大帮助。
1.利用学具教学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
具体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通过思维才能实现,而思维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通过形象直观和实物及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表象,逐步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6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三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人得5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4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3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三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几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2.利用学具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许多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数学本身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师如果只为学生提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律,而不给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很难将抽象化为具体。因此,要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官认识,再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积极思维来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程序:(1)教师进行实物演示,在讲台上放一个有10个格子的纸盒,盒里放9个小球,盒外放2个小球。先让学生数一数盒子一共可以放几个小球?现在放了几个?盒子外还有几个?再放几个小球刚好装满,教师顺手从盒子外拿来1个小球放入盒子里,使盒子装入10小球,继续问:"盒外原有2个小球,拿了1个放入盒里,盒外还有几个?现在可以看出来一共有几个小球?"根据这一思维过程教师再演示一遍,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口述:2可以分成1和1,1加9得10,10加1得11。(2)学生操作学具。左边摆9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启发学生思考右边哪几个圆片放到左边,就可以一眼看出有几个圆片,在让学生实际摆一摆,想一想。由于有了前两步的基础,学生通过看、摆、分,在头脑中形成了9+(1)=10,这个"1"应从第二个加数里分出来,同时对较小的数应分成1加几建立起清晰的表象,为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提供了感性支柱。(3)师生共同抽象出以下的算式:9+2=11,再引导学生思考9+3、9+4的计算过程。要求学生边摆学具边思考9+()=10,怎样把较小的数分成1和几算出结果。这样,物化的计算内化,使学生的思维由感知向表象和抽象转化。
3.利用学具教学培养儿童守恒的逻辑观念
皮亚杰认为,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守恒。所谓守恒,就是一种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只有当儿童的运算动作是内化的,又是可逆时,才算达到守恒。对刚入一年级的儿童来讲,守恒逻辑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难点,它具体包括了数目守恒度守恒,体积守恒,容积守恒等。为了让孩子能理解掌握,并形成守恒的逻辑观念,在数学活动中,笔者利用学具让儿童反复操作,使孩子在操作中去理解,去求证。如在学习8以内的数目守恒时,可以让儿童分别拿出8根黄色和红色的小棒。摆成两排,红色的摆得长一些,黄色的摆得短一些,让儿童观察比较谁多谁少,并通过点数加以论证。为了让儿童知道数量是不随形状的变化而变化的道理,笔者又让一位小朋友用刚才那8根红色和8根黄色的小棒分别摆成不同图案進行比较,这样经过多次反复操作和讲述,使孩子逐步形成了数目守恒的概念。同样,利用学具帮助儿童学习长度守恒、面积守恒,效果也非常好。
4.利用学具教学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是,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通过学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发现,学具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教育游戏化、趣味化,实现"寓教于乐",让儿童从"做"中学,从"玩"中学,既学得有序,又玩得有趣,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