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探索

2017-09-29王春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核心素养

王春容

【摘要】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和落脚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通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究实践型的教学模式、创新灵活的教学管理,使学生逐步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结合当前初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教学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核心素养 ; 初中教学 ; 管理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67-01

初中时期是学生开始树立崇高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为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人才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期”。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中阶段教育,将对初中学生至关重要的教育方式从灌输式转向探究性,从单一式转向综合性,从学科学习转向人的综合发展。它以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以学习模式的转换为基础,以品德修养、协作发展、创新实践为内容。它为将初中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思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及工作能力的合格社会公民夯实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因此,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教学管理在人一生的成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教学活动开展更加有目标和方向,然而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当前的教学活动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来说,主要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过分注重于学科教育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分数高低,是他们衡量学校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初中阶段,没有高分数孩子就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有好未来。学生家长对分数的极为重视,对孩子每次考试成绩都极为敏感,孩子考了100分就喜笑颜开,予以金钱奖励;孩子考了90分以下就怒气冲天,非打即骂,对学校及教师的教育予以否定。家长的作为给孩子造成了分数决定一切的错觉,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甚至因此产生厌学心理。家长的态度更是迫使教师不得不将分数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并因此忽视了核心素养下的教育对初中学生在性格素养、沟通交往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教学过分局限于学科本位中

初中时期的学生阶段对人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历来受到学校、教师、家长的高度重视。各个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成绩,成为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毫不吝啬的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语言、文字、符号等显性的、系统性的、主线的浅层结构成为学科教育的重点,“学科为本”的模式将本该初中学生的创新意思、思维发展局限其中。同样,与核心素养相对应的考试模式的缺乏,更是将隐形的、渗透性的、暗线的,对初中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进行了束缚和限制,使核心素养教学仅仅作为口头宣传,而流于形式。

(三)学生对核心素养缺乏真实认知

以分数为基础的评价体系,给学生尤其是成长转折中的初中学生带来了“分数决定一切”的心理认知。学生对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倡的“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深刻思维、善良人性、正直品格、远大理想为目标的教育形式,不甚不了解和认同。

二、初中阶段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哪几个方面

(一)正确的价值观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对于是非观念有着正确的认知,对于好的、对的、值得追求和效仿的事物有基本的了解与判断,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是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必须把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之一。

(二)先进的思维方式与人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脑力劳动的水平和质量通常是由思维方式决定的。而所谓的思维方式则是由思维方向、方法,思维品质、能力等综合构成。作为青少年心理及生理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初中时期,青少年独立思考及判断能力初步显现,但独立的思维模式尚未完全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式有待完善。因此,初中教育教学必须抓住这一机遇点,在重视学生知识点的同时,更应该在引导和启迪学生正确思维的应用上大下功夫。

(三)高尚的人格是人基本素养的支柱

人格即为人的形象及外在行为表现。它是人基本素养最直观及外在表现。礼貌、教养、涵养等皆是品格的展现。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内涵就是对健康向上的人格予以培养。初中时期作为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阶段,思维活跃、尚未定性、可塑性强,教育教学在这一阶段对高尚人格的培养就尤为重要。它不仅对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有着关键作用,对社会的发展进步、道理伦理的秩序维护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三、核心素养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如何落实

(一)根据学科特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主体,通过脑力活动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从简单的理解到实践运用,都只能依靠自身来完成。因此,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通过以观察为主的视觉启发、以实验为主的启发、以讲授为主的启发、以练习为主的启发,打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满堂灌”式教学,以深度教学,引导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参与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動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智力等得到充分的开发,以知识的逻辑形式和意识领域超越浅显的符号式学习,从而养成独立的、创新的、科学的思维态度。

(二)一线教师要结合教学进行价值引领

学生的学科素养结构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而学科的课程结构则是学生学科素养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一线教师对课程结构的理解与操作,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对各学科的教育目的有更深入的理解,充分把握核心素养的理念、目标、任务,将自身的专业智慧、教学能力融入到以自己班级学生特点和个体需求为基础的课程开发及课程情境的创造中去,充分体现教师的人性关怀。通过此类的学科学习,让学生对观念、能力、行为的合适情况与是否科学获得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真正改革学生的评价方法

传统形式下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校、教师的依据,给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及学生认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核心素养背景下所提倡的学生应具备和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和家长作为学生评价的主体,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学生“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真正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品格、人际交往及思维能力作为评价的标准。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家庭原生环境的培养、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评价体系的改革等,使初中学生具备独立的思维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为初中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角色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永平.依托学科教学培育核心素养.中国教育报.2016(07).

[2]顾之川.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国语文数学》杂志.2016(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核心素养
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迁移的探讨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