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7-09-29杨良蔡学玲武玲玲
杨良++蔡学玲++武玲玲
摘要:民办高校是以培养本科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型人才为办学目标, 其培养的人才如何能在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中有立足之地,如何基于自身的特点打造办学的品牌、知名度以及竞争力,是民办高校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民办高校如何加快步伐构建、完善具有特色鲜明的本科教学体系,使民办高校的办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需求结合,提出了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创新建议,从而促进民办高校更快更好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特色化办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18-03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即注重实践能力,改变了会计人才培养的模式。作为向社会培养、输送综合素质和创新型会计人才的民办高校,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问题。民办高校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把特色化办学作为一项长远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会计专业是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面广的专业。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会计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本文以民办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形成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独特模式。打造民办高校自身的品牌和知名度以及竞争力,能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会计学专业而言,依然是热门专业。在全国民办高校中重复开设了相关专业相当高,据统计达68%。这样一个大众化专业,如此高的重复度,说明该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也很高,即市场需求率高。然而,这种市场需求率高的专业优势并不能掩盖该专业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的潜在风险,更不能排除会计专业在众多院校千校一律的基本雷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尽管会计专业目前在现有学校都很兴旺,并无"近忧",但潜在的竞争风险可能就在"后天"到来。因此,我们不能懈怠,要居安思危,避免"温水煮青蛙"。迎战竞争风险的最佳选择只能是"特色化办学",即走出一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独具特色的新路来。据统计,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人才培养出现了问题,说明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面对这么庞大的群体,作为民办高校急需調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教育目标决定着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实施。民办高校和公立院校相比,无论是学生生源,国家对学校的经费支持,还是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目前,我国各类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定位层次上基本上都相同,为高级人才的培养,这种培养方式使得民办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在激烈市场的竞争中没有太大的优势。根据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谁都必须承认,会计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尤其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民办高校应该着重研究如何培养本科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型的会计人才。以什么样的模式来实现培养未来的人才,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达到该目标,需要如何建立该目标的培养模式,才能有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民办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有自有的独特模式。目前,有些高校已经采用了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教育总是试图培养既能适应会计实务工作又能从事会计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会计人才,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教育出来的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既达不到"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要求,又达不到企业对会计"熟练工"的要求,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低,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从而造成学生就业难。
2.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索
2.1 目前会计专业设置能适应市场需求。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近3年来,本校会计专业招生在各大院校一直十分火爆,并且每年招生数逐年递增,说明该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
2.2 会计专业的学风良好。学风是办学优劣的试金石,是高校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刻苦、勤奋,学习氛围和学风良好,学习成绩优异,是有目共睹的。如本校今年上半年的四、六级英语考试通过率分别是39.27%和8.47%,名列全校第一;刚刚揭晓的英语写作比赛初赛获奖会计专业的学生达50人,全校第一,其中一名会计专业的同学获河北省二等奖(我校获取的两个最高奖之一)。优秀的学习成绩来自于勤学、好学、劝学、助学等良好学风,良好的学风又来自于学生自己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积淀,当然也来源于师长严格的言传、身教与管理。这或许正是被称为管理最严格的会计专业的学风教育特色。
2.3 教风严肃、严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风和学风是不可分割的二元结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本校会计学院的教风自2013年上半年学校提出的整顿与改革之后,教风有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教学态度、教学作风、教学纪律等,还是教书育人、启发引导、师生互动、管控学生等,都有明显的改善与提升。一句话,切论师道是不能误人子弟的。
但民办高校普遍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不够,因此,教师的应用型、技能型指导能力即职业能力不强,不能适应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我们的瓶颈或短板,也是我们力争尽快尽早改变的难点。
另外校企合作办学不够。如本校会计学院尽管与有些企业、会计事务所有合作关系,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进行实际的有成效的合作。
如果本校会计学院仍然沿着"人有我有"的重复式的培养模式的惯性依赖向前滑行,会计专业将或迟或早有可能在拐弯处被竞争时代的列车给甩下来。所以,与其说被惯性路径依赖甩下摔死,不如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走"人有我特"或"人有我优"的特色之路,求得生存,求得发展,这是必要的,是森林法则所警示的。endprint
只要我们有忧患意识,有"远虑"意识,相信会计专业会走自己的路,完全有可能走出独具特色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从而避免"明日黄花"之忧。
3.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 深化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吃苦耐劳品质、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会计、计算机操作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审计、会计软件、经济活动分析及有关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在各类企业、会计中介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端应用型专门人才。
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在理念、课程设计、培养过程上,处处突出就业导向,瞄准能力本位,培养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理展开设计。
为了实现以上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安排上贴近社会、贴近生产、贴近生活,实行"学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把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除了进行课堂教学外,还采用了实验室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安排学生到有关企业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3.2 建立"校(介)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对接。
"校"即指学校,责无旁贷地对会计专业建设负有直接责任。
"介"特指会计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代理记账公司、会计事务咨询公司等。它们既是中介机构,又是企业,具有双重身份。借助它们可以实现专业实习,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就业的快速通道。
"企"指各类企业、单位,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归宿,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场所。
实行校介企"多主体"参与专业建设,有利于会计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升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实现学校培养与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会计学院将以"校(介)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依托,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与会计中介机构、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学过程和会计工作过程紧密结合,校介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3 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实现会计专业实用型、应用型发展的目标,今后一个时期要在积极争取学校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切实抓好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确保会计实验室的先进性和综合性。
校内实验室建设:通过努力,建设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实训室,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方案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实验和实践教学提供条件。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满足实践性教学的基础上,为专业化方向(如注册会计师方向)落实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实习需求。
考虑试行"校中有所、所中有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吸纳社会资源,探索建立"校中有所、所中有校"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工作过程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会计师事务所密切合作。
3.4 多措施并举,从德才两方面进行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强化师德教育,不断推进会计学院师德整体水平提高。
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大高层次师资引进力度,使引进高素质师资变为现实。
再次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加强引导和示范,以促进教师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尽可能多选派骨干教师到著名高校进修,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最后構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制订建设规划,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组织管理模式,建立"双师素质"教师持续培养机制,重点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适应专业改革的要求,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3.5 转变培养方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加大教材建设力度。按照培养目标深化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积极探索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会计专业特点,注重操作技能培养,加大会计(注会)专业技术与职业资格技能培养。增加与其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以创建精品课程为出发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建立评奖与奖励机制。
3.6 设置双语教学课程,突出会计国际化教育。不断推进会计教育转型,突出会计国际化教育,融合其他院校会计国际化教育的成熟经验和先进理念,可以开设CPA实验班、ACCA实验班。开展部分课程的双语课教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3.7 稳中有进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可以成立学生团体的"会计学会",大力开展会计技能大赛(如点钞比赛)、ERP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8 以学生为本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密切关注毕业生的思想动态,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和会计学院实际情况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学院领导、辅导员、学业导师和任课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加以正确就业引导和帮扶,充分利用全体教职工的各种关系邀请了有关单位来我院开专场招聘会。
总之,民办高校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教学观念、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手段,力争培养出思想品德优秀、专业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良.民办高校《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6).
[2] 董延安,唐子慧.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会计学院院长( 系主任) 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 2012(11).
[3] 孟雪,林艺茹.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素质培养体系的设计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育,2012(4)
[4] 邓亦文.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财会教育,2011(10)
[5] 杨亚西,刘跃,余杰. 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0
[6] 张梅荷.本科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实践与探索[J].财会月刊,20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