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下电视如何服务“三农”
——以十堰广播电视台《三农十堰》栏目为例

2017-09-29◎蔡

新闻前哨 2017年9期
关键词:十堰三农栏目

◎蔡 训

媒体融合下电视如何服务“三农”
——以十堰广播电视台《三农十堰》栏目为例

◎蔡 训

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历来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重心,也是新闻媒体的责任与担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三农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那么,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如何服务“三农”,这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十堰广播电视台《三农十堰》栏目为例,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服务“三农”几点看法。

电视 新媒体融合 “三农” 服务

十堰广播电视台 《三农十堰》栏目,是十堰地区唯一一档服务“三农”的电视栏目。十多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坚持“走、转、改 ”, 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时代正能量,为农民鼓与呼,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栏目。时代在发展,农村在变化,新媒体大融合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体电视栏目,在没有地方财政支持情况下,如何持续不断的丰富和扩大自身优势融合新媒体,服务好“三农”,是大家关注的话题。结合实际工作,就服务“三农”浅谈几点看法。

一、目前十堰“三农”宣传工作现状

十堰地处秦巴山区,与川渝陕豫交界,辖4县3区1市和2个市政府派出机构区 ,版图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50万,农业人口占到80%,作为党和人民群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任务,宣传“三农”是电视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由于缺乏政策倾斜,没有地方财政支持,所以,在十堰地区媒体中,仅有十堰广播电视台依靠本台资源和经费开办了一档电视 《三农》栏目,其它媒体因经费不足,没有开办固定的“三农”专栏。另外,十堰农业企业块头小,也没有给予“三农”宣传支持。从长远看,由于经费不足,必将挫伤媒体开办“三农”栏目积极性。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新媒体融合的今天,有关“三农”宣传本应该成为各媒体宣传的重点。但是,随着各农业主管部门,农业企业自办网站等自媒体出现,不愿“掏腰包”加大宣传了,导致传统媒体、其他新媒体不愿过多的接触“三农”报道,不得不说这是新新形势下的伤痛。

二、十堰广播电视台对 “三农”宣传工作对策

尽管没有地方财政支持资,没有政策倾斜下,但是,十堰广播电视台对“三农”宣传可以说是积极地、主动地。早在2001年3月就开播了服务 “三农”节目---《热土地》专题栏目。2006年度,该栏目获得湖北广播电视 “十佳”电视品牌栏目。2008年7月,按照湖北省委宣传部要求,全省农业电视栏目统一呼号为《垄上行》栏目,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推动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简称走、转、改),2013年5月,该栏目改版为《双脚沾泥》。在总结过去服务“三农”经验基础上,准确把握新形势下 “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5月,该栏目再次改版为《三农十堰》。18个年来,十堰广播电视台克服资金短缺、人员紧张的压力,把“三农”栏目办成十堰地区家喻户晓的品牌栏目,实属不易,能够坚持下来,更是不易。究其原因:是传统媒体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心服务“三农”理念没有变。 所以,在新媒体融合下,十堰电视台仍然保持着当初创办栏目的“初心”,在新媒体融合下,积极寻找新的突破。

(一)媒体融合下要在“准”字中求稳

“准”中求稳定,就是要准确传播党的惠农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稳定农村这块阵地。从2003年至今,连续14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重点关注农业、农村、农民。

作为主流媒体的十堰广播电视台,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宣传农业、农村、农民,既体现了广播电视人的政治意识和核心意识,又占领了农村宣传阵地。

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惠农政策时,《三农十堰》栏目力求在“准”字上下功夫,确保社会稳定。比如,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进城务工人员户籍制度改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农民工养老金缴纳、精准扶贫等等惠农政策,《三农十堰》栏目都会及时报道。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和传播力。作为主流媒体,要吃透中央精神,准确把握好党的方针、政策,做到信息发布准确无误,政策解读精准到位。

现在是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各种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式发生空前变化,每个主管部门,每个农业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都有自己的宣传机构。作为地市级电视台创办的农业栏目,就要整合资源,甄别信息来源,坚持价值导向,体现责任担当,发布权威信息。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

因此,只要坚持服务“三农”理念不变,稳住三农这块阵地不变,解读政策不出错,稳住目标受众不放松,准确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耐心解答群众呼声。才能使“三农”栏目持续发展。

(二)媒体融合下要在“稳”字中求快

在“稳”中求快,就是要求“三农”编导时时刻刻把握党的政策,快速报道党的惠农政策和农村发生的新变化。“三农”问题是错综复杂的问题。如何把握好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宣传报道,这对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市级媒体相对于上级媒体来说,信息来源相对狭窄,有的政策落地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要求媒体人拿出“十八般武艺”,当一名严肃的记者。在稳定大局的基础上创新报道形式和方法,快速反应,快速报道。

10年前,我们报道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种植养殖业发展。现在报道新农村建设、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精准扶贫,农村电商,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等等,为 “三农”节目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由于各个行业制定的政策不同,制定的标准不同,各地区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加上新媒体的出现,农民获取信息途径千差万别,这就要求“三农”编导记者吃透中央和地方精神,找准结合点,准确及时地宣传党的政策,快速解答群众呼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为新闻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去年3月,郧西县一村民反映村干部在公示“精准扶贫对象”时有失公许。栏目随即派编导采访,通过暗访,发现问题并给予报道,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纪检部门高度重视,并查处了部分干部。因此,要当好一名三农记者,必须以敏锐的社会观察力,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客观公正的心态深入火热的生活中,在“稳”字上求快。以最准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农民所想、所思、所盼。占领信息制高点,彰显栏目服务三农特色。

(三)媒体融合下要在“融”字上求胜

有人说,现在是新媒体大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受众关注“三农”节目少了,其实不然,这是片面的认识。笔者认为,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由于创办时间悠久,拥有着丰富的政策资源和庞大的受众群,公信力强,真实性和权威性高。而新媒体,它强调的是实际的市场需求,碎片式和病毒式传播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新媒体为了吸人眼球,它的真实性有待甄别。无论怎么说,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农民朋友获得信息的空间,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农民与10年前的农民有很大变化,其主要区别在于知识型的农民增多了。10年前的农民大多是小学或初中以下学历,而现在的农民大部分是中专或者大专以上学历。他们学历高,见识广,走南闯北,获得信息多,接受新事物快。回乡创业搞电商、搞种植养殖、搞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思路敏捷。作为传统媒体要想把新的信息传递给他们,必须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上“动脑筋”,扩大信息传播渠道,争取更多受众群。今年年初,十堰广播电视台《三农十堰》栏目积极走“融合发展”之路,除了传统的电视传播外,还与网络电视,手机APP,其他报纸、网站等媒体融合,采取“小屏+大屏”,“栏目+活动”形式,创新节目传播方式,达到预期效果。“小屏”就是手机屏幕,“大屏”就是电视屏幕,“栏目+活动”就是利用栏目成功举办“樱桃节”、“西瓜节”等活动,来扩大栏目影响力。与此同时,年初还与社会传媒公司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共同承办《三农十堰》栏目,这种尝试已初见端倪。

(四)媒体融合下要在“活”字上求精

电视节目是众口难调的 “一道菜”。怎样把这道菜做的符合大众口味,这就要求每期节目做“活”,做成“精品”。

无论电视还是报纸,专题性栏目都讲究故事情节,讲究表现手法。“三农”节目也不例外,也讲究“事件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致化”。如何呆板、单调的种植业、养殖业或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挖掘整理出来,让农民爱看,城里人也爱看呢?技巧就在于把节目办“活”。通过电视元素把农民所想、所思、所盼表现出来,做到“感人”、“有趣”、“热闹”、“耐看”。 比如,2010年,获得湖北省移民局与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的移民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移民代表看新家》(专题类节目)就是在“活”字上策划的结果。作品创作背景是这样的:8月一天,镇上组织了240名移民代表去荆门市移民点看“新家”。头天晚上,编导与镇领导沟通时,镇领导多次提醒,移民搬迁很敏感,稍不注意将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再则,这次派代表不是去看建起了的新房。而是去选址,选址定了才能动工建房,选址不理想麻烦就大了。所以,采访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第二天早上5:30,编导跟随5辆大巴车,从丹江口市土台乡出发,10点到达荆门一农场看“新家”,这个“新家”是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方圆十几里没有人家。编导抓住了“出发”时代表的“高兴”,到达选址处的 “忧愁”,看到稻田的“迷茫”,听到讲解后的“笑容”,最后当场签字表态的“喜悦”,12分钟节目全部以现场为主,一下子把节目“活”起来。

另外一种“活”,就是外景主持人与被采访对象的互动,每期节目设计三四个悬念,采用轻松活泼形式让主持人参与到节目中,通过悬念+互动,增强节目的“卖点”。在“活”的基础上增添镜头特效,音乐特效等把节目做“精”。

(五)新媒体融合下要在“苦”中求乐

打造一支乐于奉献,甘于寂寞的队伍,使他们在“苦”中求乐,“乐”中奉献,是办好“三农”栏目的关键。

有人认为“三农”节目相对于其他节目记者要辛苦的多,单调的多,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十堰市是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各地风土人情、生态环境各异。为了一个采访对象,驱车几百公里再步行几十公里是常事儿,常年奔波在乡村,喝山涧水,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下猪圈,进牛棚,这是家常便饭。如何把这种“辛苦”和“单调”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儿?笔者认为,每一位从事“三农”节目的编导记者都要怀着一颗崇敬之心,把三农报道当作历练自己的平台,带着感情去采访,只有这样,才能在“苦”中求乐。获得湖北广播电视学会二奖的作品 《温馨邮路》,就是编导用了5天时间跟随乡邮递员翻山越岭来回300多公里采访的结果。习近平强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一论断辩证的说明党的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理。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到农村去,把父老乡亲当朋友当亲人,忧农民之所忧。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盼农民之所盼,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为党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苦”是暂时的。

三、结 语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的发展,新媒体融合下,在“三农”宣传上,地方政府要给予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同时,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牢记记者的社会责任。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强化舆论监督,化解社会矛盾。时刻关注人民的疾苦、倾听人民的呼声和要求,关注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加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力度,创新报道形式和报道方法,让“三农”宣传健康持续发展。

(湖北十堰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十堰三农栏目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关于栏目的要求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童迷黑白秀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