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教学

2017-09-28李雪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感悟音乐教育兴趣

李雪明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表达,是灵魂的体现。音乐课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其目的就是要人们享受到感悟所获得的那份快感也就是人们充分理解自己以后快感。因此,音乐教学的任务和使命是提高每一个人在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的审美感悟素质。

关键词:音乐教育 情感 兴趣 感悟 思维

中国分类号:G623.71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音乐教学都在黑暗中摸索着,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基本都是这样的:教师的领唱,學生的跟随。只注重唱歌的技能训练,却忽视了对于音乐美感的感悟和体验,长久进行这种“一唱一随”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对音乐课的热情丧失,而失去兴趣。面对这种情况,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情感”感人,以“审美”育人,重视音乐教学中的倾听、欣赏、审美的作用,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着手,让学生在倾听感受音乐、理解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体会音乐和艺术的强大魅力。音乐新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新型课程,是我国音乐课程构建的具有新的理念、目标、内容、新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充满了生机与新意。它突破了学科中心的模式,打破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教学活动也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发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语言互动、情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有声的语言互动和无声的情感交流两方面构成的,而这种非智力因素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恰恰是这种以情感为基础知识传递的过程,所谓的“亲其师,则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只要对教师本身产生好感,就一定对其教学有好感,并且这种好感一定是良性的,所以,教师首先做到的是,付出足够丰富的情感,和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扮演多种角色,和学生交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帮助,做到宽容理解,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情感,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对于音乐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二、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根据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的特点

边唱边动,以动作帮助记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例如,我让小朋友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自己想像动作,再动用动作把它模仿出来,为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而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2、根据学生好奇、好胜心强、表演欲强的特点

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并多鼓励、支持学生。用肯定的语言,让学生有施展表演的欲望。例如:我让学生创编动作时,经常显得拥挤、混乱。有的教师看了不习惯,认为这样还不如教师的动作。但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些乱糟糟、各种不一的动作,存在着对音乐感悟的求异性,他们潜意着创造的意识。你这样化“乱”为“整”,不是扼杀了学生对学习音乐感悟的萌芽吗?

三、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1、多元素文化的结合是感悟的铺垫

音乐不是单一的,它是与多种文化相结合在一起的。例如文学、绘画、戏曲、历史、地理相融合在一起。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有时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因为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倩影。例如:一首民乐《百鸟朝凤》,学生则能感悟到大自然的喧闹,田野、森林的勃勃生机,从而用他们优美的辞藻与一幅一幅图画中

看到对音乐的感悟。所以音乐与其它文化结合在一起也是感悟教学的铺垫。

2、探究是感悟的过程

探究是把学生的探索能力与丰富的实践过程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一年级时,我主张教师“扶”着他们去启发、引导,他们想出优美的动作。二年级时,我“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编、去演。虽然他们有差异,但他们还是有很多新意和特色的地方,从而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感悟在音乐的海洋之中。

四、用丰富活动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悟思维能力,我会提出活动的目标要求,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来激发学生的感悟潜能。我给他们感悟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欣赏《狮子进行曲》,我让学生根据音乐,自由的组合,创编故事,并表演出来,学生的表演得如此惟妙惟肖,我都被他们的对音乐的感悟而深深的折服。在这样丰富的活动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本领,从而体现了音乐活动实践的重要性,所以我把活动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去。例如我在音乐课上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再如,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用肢体语言把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总之,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其目的就是要人们享受到感悟所获得的那份快感也就是人们充分理解自己以后快感。因此,艺术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是提高每一个人在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的审美感悟素质。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不同程度上的‘艺术家。所以说感悟力的培养是音乐新课程的一种人文体现,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松叶;音乐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方法探析[J];河南农业;2011.10.

[2]、张玲;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音乐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

[3]、洪培玲;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4.05.

[4]、卞福亮;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J];学周刊;2013.31.

猜你喜欢

感悟音乐教育兴趣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