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余体育助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2017-09-28伍娟韦国富
伍娟++韦国富
【摘要】课外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实现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终身体育为目标,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对象,展开对加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课外体育活动应依据学生兴趣,以发展中职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提高学生能力,加强品质教育,把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技术人才作为出发点,使课外体育活动真正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课余体育 全面发展
中国分类号:G71
中职学校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具有良好身心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各种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进入社会,由于现代职业劳动特点,这就要求他们有强健的体魄,而强健的体魄来之持之以恒的身体锻炼。因此,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除完成正常课堂教学任务外,同时还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塑造健康向上的积极形象。
一、中职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现状分析
1、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教师对学生体育课外活动重视程度不高,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管理等比较松散、随意。中职学校学生体育课外活动整体出现下滑的趋势。学生对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热情不高。其次,男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比女生高。
2、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我们在走访中知道,足球、舞蹈等项目所占比例较小,主要是受学校场地、器械的限制,学校对体育课程项目的设置也不够充分,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也同时制约了学生参加体育课外锻炼的积极性。
3、学生可选择的活动项目少。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兴趣主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并享受成功的体验。学校对体育课外活动的项目爱好不尽相同。受欢迎程度排在首位的是羽毛球,依次分别是乒乓球、篮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排球、足球、武术,其中体育舞蹈、排球和足球在某些学校都无法开展。
二、中职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制约因素分析
1、外界对学校办学要求认识上的偏差。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升学率的高低,关心的重点是中考、高考成绩,虽然职业中学学生的升学压力相对较小,但社会对学生健康意识和体育兴趣、习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仍明显不足,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可有可无。社会观念的偏差削弱了对学校体育的监督力度,导致了中职学校课外体育开展的无组织性。
2、学校自身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认识上的偏差。有些中职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认为能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就可,不必冒安全风险浪费时间,因而没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严重阻碍了课外体育活动的良好发展。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致使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受到歧视,被随意的更改、支配。
3、学生主观思想上的偏差。学生本身怕苦怕累的思想降低了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虽然中职学生适应力和吃苦耐劳精神较普通中学学生强,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见阳光,不历风雨,不太愿意参加那些吃苦流汗的体育活动,同时加上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自由度大,随意性强,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組织难度,降低了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4、评价上的偏差。中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水平有待加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和评价体系严重脱节。对课外活动来说,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程度,从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体育特长与个性,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和习惯。把单一的“参加”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局限于根据活动结果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显然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度,忽视了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投入程度。
三、中职学校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策略探讨
1、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平时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学习潜能的空间,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如,进行耐久跑锻炼时,教师可采用跑、走交替,快慢结合,郊外越野跑、校园自然地形跑等方式进行练习。针对学生锻炼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足球分组比赛,同学们兴趣极为高涨,积极性很高。一堂课下来,很多同学根本没有触及几次足球,跑得满头大汗,却依然感觉情绪高昂。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耐久跑成绩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进步,学生的体质和耐力素质也会得到显著的增强。
2、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使学生产生锻炼兴趣,使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课外活动中,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必须依据职业中专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学生喜欢、感兴趣且富有娱乐性、健身性的内容进行练习,促进锻炼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如:男生的篮球、街舞、足球、羽毛球等,女生的健美操、排球、乒乓球、舞蹈等项目。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全过程。
3、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在体育锻炼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如:进行足球练习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练习内容,既可以熟悉球性的练习、脚背内侧传接练习,也可以进行脚背内侧传接、带球绕杆练习,还可以进行里、外脚背带球及里、外脚背停高球等练习。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欲望,发展了学生的良好个性。
4、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渔”强调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教”,而淡化了学生的“学”。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达到发展体能,掌握技能,增强素质等目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教师可指导学生徒手踢毽模仿练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最简单的踢毽动作开始练习,如脚内侧踢毽、脚外侧踢毽等。
总之,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中职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中职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宗崇.对建平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29).
[2].周阳.西安市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态度、行为现状调查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