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聋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

2017-09-28汪蕾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质疑素质实践

汪蕾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好奇、尝试、想象、质疑、实践”等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创新;素质;质疑;实践

中国分类号:G76

创新是一个民族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现在,聋校的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增加综合实践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养成创新习惯。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新来自于好奇

人类的创造欲望主要来自好奇心的驱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奇观,生生息息的生物界奥秘,人们带着好奇的眼光、求真的心态,观察、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常常一个人靠着家乡的一些来历不明的石头出奇的遐想;爱迪生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总想试一试,弄个明白。其实,孩子都是怀着种种好奇而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了好奇心,他们就对未知世界充满着浓浓的兴趣,从内心深处滋生出探究的动力,只有在开放宽容的环境,允许及鼓励犯错,孩子的创新的热情悄悄萌发,才会出现不经意的创新。

二、创新立足于基础知识

有人说“数学犹如一颗根深叶茂、生生不息的大树”,这棵树根基越深,树则越加茂盛,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越丰富,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一个人即使有点创新的天赋,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其创新水平只能低层次徘徊,没有知识底气,不会有创新的灵气。我们在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双基训练。在加强知识获得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对方法的习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断地把学生引向深入,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创新习惯,达到具备创新精神。

三、创新成长于尝试与坚持

勇于尝试、敢于坚持是人生存的需要,人从诞生那一天起,走路、说话都是在自主尝试中学会,如果人没有尝试的勇气,就不会有成长的机会。袁隆平勇于尝试,他发现 “天然杂交稻”株,面对当时严重饥荒,勇于尝试新的水稻雄性不育试验育种方式,他更敢于坚持,日日夜夜田间地头的坚守,终于换来了籼型杂交水稻的问世。所以,尝试也是学习的需要,创新教育需要尝试性的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把学生引入探求数学未知的情境中,唤起他们的尝试欲望,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尝试,先学后导,让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在尝试中质疑,在尝试中启智,在尝试中拓思,在尝试中激发创新的热情,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

四、想象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行的源泉。” 由于听觉障碍,导致聋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对数学习题不善于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先将语言文字形象化、抽象概念具体化。如:在数学课上,我们学习折叠几何图形,我先让同学用5秒钟时间观看一组几何图形,然后闭上眼睛想或说出这些图形,看谁说的具体、详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当学到优美的诗句时,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相应的画面,当学到“把圆锥体展开得到扇形”时,头脑中就要想象出具体的形象来,给学生留有想象空间,把想象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不断丰富头脑中的信息,让信息在联想、想象中活跃起来,使有限变为无限,从而拓展思维的空间,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质疑是培养创新的起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在他们面前产生疑问,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的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问题关注程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随时调整教学思路,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逐渐提高质疑的质量。“学贵有疑”,“学则须疑”,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消除聋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的热情,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质疑问难,引发开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弥补了老师在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使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应答变成了学生的主动“学”和“问”,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创新意识和精神。

六、从实践中体会创新,从创新中理解实践

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而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在数学教学中,每节课前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我尝试,在尝试中质疑,根据学生质疑的情况,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重整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而有效地读并展开广泛的讨论。在实践中积累、感悟、创新,从书内走向书外,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周而复始,不仅能扎扎实实地打好学生的基礎,还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实践的沃土中会时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而数学学科,作为思维性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让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让学生从萌发的一丝思想火花,怀着一颗好奇心,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想象,不断地质疑,不断地实践,使聋生真正体验数学的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进而培养聋生的数学情感,培养聋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1、程益基,《以生为本,构建聋教育课程新体系》,《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第4期,P4。

2、赵锡安 《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教学研究》 华夏出版社 2006年10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3、《开放数学教育》袁振国 《小学数学教师》99年第6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疑素质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