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年限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2017-09-28李安优曾桂萍赵致李忠
李安优+曾桂萍+赵致+李忠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7.13.034[HT9.]
摘要:研究了正茬、连作1~4年对太子参根腐病的发生及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茬、连作2 年、连作4 年地块的太子参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00%和0.50、36.67%和14.16、46.00%和17.33;寄主防御酶活性出现不同变化,太子参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体呈发病前较高、发病后降低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出现发病后升高;太子参块根收获期,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各连作地太子参叶片PPO、PAL、SOD活性呈先降后增的趋势,CAT活性呈先增后降趋势,POD活性呈逐年降低趋势。
关键词:太子参;连作;根腐病;防御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
中图分类号: S435.675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3-0123-03[HS)][HT9.SS]
收稿日期:2016-12-13
基金项目:贵州省药用植物繁育与种植人才基地建设项目(编号:黔人领发[2013]15号);贵州省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项目(编号:GZCYTX2015-0202);贵州省施秉县中药材产业科技合作(编号:施中药科合专项[2014]03号);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编号:研农2016027号)。
作者简介:李安优(1990—),女,贵州安顺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研究。E-mail:1148687357@qq.com。
通信作者:李忠,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植物病害防治教学及科研。E-mail:zhongzhongligzu@163.com。
[ZK)]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别称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或米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太子参的原植物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太子参以块根入药,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有补气健脾、生津润肺、养阴益血之功效[1],为常用的药食两用植物和传统的清补药物,有重要的中医临床学价值,是民间常用强壮滋补品[2]。贵州省施秉县自20世纪90年代引种太子参,目前种植面积超过0.67万hm2,成为全国主要产地。由于种植年限长,太子参连作障碍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连作导致的根腐病发病严重,太子参产量和品质下降,给太子参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植物抗病反应机理涉及植物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有研究表明,寄主植物和病原物之间抗病和亲和性互作感病的反应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植物体内较重要的保护酶和防御酶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3-5]。目前,有关太子参防御酶酶活性和根腐病抗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试验以连作0~4年的太子参为材料,分别在根腐病发生前采集长势一致的叶片、收获期采集块根,测定太子参叶片和块根防御酶的活性及块根发病情况,为进一步揭示太子参抗根腐病的生理生化机制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种植基地概况
试验在贵州省施秉县城关镇新桥村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6 ℃,无霜期255~394 d,年降水量1 200 mm,日照时数1 195 h;地势为缓坡;土壤为黄壤,偏酸性,肥力中等。选用连作0~4年的田块,于2015年12月种植从福建省柘荣县引进的柘参3号太子参,按照当地种植习惯进行常规起垄栽培,厢面宽1 m,沟宽约15 cm,沟深约10 cm。
1.2供试样品采集
供试样品分2次进行采集,每次按5点采样并混匀。第1次采集叶片,在2016年5月19日太子参块根膨大期(A期)进行采集;第2次采集块根,在2016年7月28日块根收获期(B期)进行采集,洗净块根,晾干备用。
1.3 太子参根腐病发病调查
收获不同连作地的太子参块根,洗净晾干,分级调查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计算根腐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以病斑占单个块根面积的百分率进行病害分级,共分为5级。0级:无病斑;1级:感病面积占整个块根面积的10%以内;2级:感病面积占整个块根面积的11%~30%;3级:感病面积占整个块根面积的31%~50%;4级:感病面积占整个块根面积的51%以上。
1.4太子參防御酶系的测定
防御酶的提取参照 Moerschbacher等的方法[6]略作改进:取0.5 g样品,加入5 mL pH值为5.5~8.8、含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0.1 mol/L 磷酸缓冲液,冰浴,充分研磨,4 ℃保存;10 000 r/min离心20 min,上清液即为酶粗提取液,-20 ℃ 冰柜中保存。PPO、POD活性参照乔富廉的方法[7]测定,PPO活性以1 min D410 nm 变化0.01为1个酶活性单位,POD活性以1 min D470 nm变化0.01为1个酶活单位;CAT活性参照高勇等的方法[8]测定,以1 min内D240 nm减少0.1的酶量为1个酶活性单位;SOD活性采用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8-9]测定,以抑制氮蓝四唑光还原相对50%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PAL活性参考Qin等的方法[10-11]测定,以1 h D960 nm变化0.01为1个酶活单位。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连作地的太子参根腐病发病情况
在贵州省施秉县,5月份为太子参块根膨大期,6月初根腐病开始发生,7月初植株倒苗,7月中旬后逐渐进入采收期,此时根腐病危害达到高峰。由表1可知,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太子参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逐年加重;正茬种植地的太子参根腐病发病相对较轻,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00%、0.50;连作2年、连作4年的地块太子参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6.67%和14.16、46.00%和17.33。endprint
2.2不同连作太子参叶片防御酶的活性变化
2.2.1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由图1可知,同一种植地太子参根腐病发病前即块根膨大期(A期)太子參叶片的CAT活性总体相对较高,采收期叶片CAT活性下降;块根膨大期(A期),连作2年种植的太子参其叶片CAT酶活性相对最高,为60.627 U/(mg·min);块根收获期(B期),连作0~2年内,太子参叶片CAT活性逐年上升,酶活性分别为11.25、22.5、25.18 U/(mg·min),后出现下降。
2.2.2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由图2可知,同一连作地,根腐病发病前(A期)太子参叶片的PPO活性高于块根收获期(B期),这说明叶片PPO活性在发病前相对高,受到根腐病菌侵染反而导致PPO活性下降;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块根膨大期、收获期的太子参叶片PPO活性多呈下降趋势,这表明连作年限短、根腐病发病轻的地块,叶片PPO活性相对较高,而连作年限长、发病重的地块PPO活性相对较低,PPO活性与发病程度密切相关。
2.2.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由图3可知,连作不同年份的同一种植地,根腐病发病前(A期)太子参叶片的POD活性高于块根收获期;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根腐病发病前(A期)太子参叶片的POD活性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块根收获期(B期)的POD活性呈逐年下降趋势,根腐病的发生与POD活性密切相关。
2.2.4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由图4可知,连作不同年[CM(25]份的同一种植地,根腐病发生前(A期)太子参叶片的PAL活性高于发病后(B期),这说明太子参受到病原菌诱导,PAL活性降低;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根腐病发病前(A期)太子参叶片的PAL活性有一定波动,连作2、4年各出现1个PAL活性峰值,分别为137 950、191 425 U/(g·h);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块根收获期(B期)时太子参叶片的PAL活性呈先降后增的趋势。
2.2.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由图5可知,连作不同年份的同一种植地,根腐病发病前(A期)太子参叶片的SOD活性低于块根收获期(B期),即受到病原菌侵染,叶片SOD活性升高;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根腐病发病前太子参叶片的SOD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连作1年的田块叶片SOD活性相对最高,为122 U/(g·min);随连作年限增加,块根收获期太子参叶片的SOD活性整体也呈下降趋势。
3结论与讨论
植物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防御酶都与抗病性有关,其中,SOD、POD、CAT共同组成一个防御体系,能有效清除植物体内的自由基和过氧化物[12]。本研究表明,太子参未发病前,叶片的SOD活性相对较低,太子参感病时,病原菌激发了植株体内SOD活性的提高,SOD响应程度与抗病性呈正相关,这与王戈等的研究结论[13]类似;根腐病发病前太子参叶片的PPO活性高于发病期,发病轻的田块PPO活性相对较高,发病重的田块PPO活性相对较低;根腐病发病前太子参叶片的POD、PAL、CAT活性高于发病后,太子参受到病原菌诱导,导致POD、PAL、CAT活性降低,这与王戈等的研究结论[13-14]基本一致。
PPO、POD、PAL、CAT和SOD在太子参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活性可作为该病防治的生理生化指标之一,同时,可在太子参抗根腐病种质资源筛选时重点关注。连作对太子参根腐病的发生影响很大,在生产实践中应通过轮作换茬方式以减轻太子参根腐病的发生。另外,在块根收获期,太子参根腐病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加重,但各种酶活性并没有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出现规律性变化,其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ZK(#]林光美. 太子参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6):15-17.
[2]刘训红,谈献和,曾艳萍,等. 不同产地太子参的质量比较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2):36-38.
[3]房保海,张广民,迟长凤,等. 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对烟草丙二醛含量和某些防御酶的动态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2004,34(1):27-31.
[4]马春红,郑秋玲,张凤莲,等. 玉米新改良群体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J]. 玉米科学,2011,19(2):70-72.
[5]王桥美,范静华,果志华,等. 烟草黑胫病菌毒素对烟草防御性相关酶的诱导作用[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6(1):20-25.
[6]Moerschbacher B,Kogel K H,Noll U,et al. An elicitor of the hypersensitive lignification response in wheat leaves isolated from the rust fungus 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Ⅰ. Partial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J]. Zeitschrift füer Naturforschung C,1986,41(9/10):830-838
[7]乔富廉. 植物生理学实验分析测定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7-108.
[8]高勇,门兴元,于毅,等. 绿盲蝽为害对枣树叶片生化指标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2,32(17):5330-5335.
[9]林河通,席玙芳,陈绍军. 龙眼果实采后失水果皮褐变与活性氧及酚类代谢的关系[J].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31(3):287-297.[ZK)]
[10][ZK(#]Qin G Z,Tian S P. Enhancement of biocontrol activity of Cryptococcus laurentii by silicon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involved[J]. Phytopathology,2005,95(1):69-75.
[11]李琳琳,李天来,余朝阁,等. 钙素对SA诱导番茄幼苗抗灰霉病的调控作用[J]. 园艺学报,2012,39(2):273-280.
[12]徐鹏,李浩然,曹志艳,等. 玉米抵御鞘腐病菌侵染的生理机制[J]. 植物保护学报,2013,40(3):261-265.
[13]王戈,杨焕文,赵正雄,等. 烟草品种防御酶活性对黑胫病响应差异[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7(3):321-326.
[14]孙新荣. 半夏主要病害及其对寄主保护酶活性影响[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