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华侨资源助力幼儿自立品质培养

2017-09-27罗携珠

教育界·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罗携珠

【摘要】文章基于省级课题研究成果,结合台山华侨创业史和名人事迹,以华侨的自立精神为榜样,依托丰富的华侨资源,从幼儿自立品质培养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三自”品质的目标与内容,探讨了培养幼儿自立品质的策略,以达到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自信”的良好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自立品质;华侨资源;培养策略

台山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现旅居海外的华侨人数已超过居住家乡的人数,故也称之为“内外两个台山”。自强不息的务实精神是侨乡文化的源泉,“天行健,君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华侨人的精神面貌[1]。而在台山,许多家庭都有亲人侨居海外并得到他们的资助,因此很多家庭滋生了“贪图安逸、依赖保守”的思想,出现了“等、靠、要”的现象[2]。这种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影响着年幼的孩子,特别是独生政策以来,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越来越强,过多关注幼儿的智力投资,致使幼儿园就读的孩子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意志薄弱,依赖性强,难以自立”的现象。近年来,台山市政府提出“自立自强、开拓开放、爱国爱乡”的台山人精神。因此结合台山人精神,针对在读幼儿不够自立的现状,我们积极依托本土华侨资源,开展“培养幼儿自立品质”的探索。

一、自立品质与幼儿教育

(一)自立概念

“自立”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概念,在生活中经常会被提及使用。在心理学范畴中,自立(Self-supporting)的定义是“以解决基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为目的、以‘自我为核心的涉及多种心理内容、多种特质和个人活动的各个领域的综合性与辩证性的人格因素”。而在幼儿教育阶段,虽然“自立”二字经常被使用,但尚未有文义性阐释。在知网上搜索“自立”“幼儿教育”等关键词搜索,未见有实证研究。

(二)开展自立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应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代替他。” “自立”被大量学者视为重要的人格特征或道德品质,是健全人格的关键组成。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机遇,也充满着竞争和挑战。只有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而立于不败之地。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抓起。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天才少年,小小年纪就步入大学,可是由于自立能力较差而无法融入新环境,成年后不能被社会岗位所接受,碌碌无为。可见对幼儿自立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自立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组成部分。

二、幼儿园依托华侨资源开展自立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发掘华侨精神精髓,确立园本式“三自”培养目标

台山杰出华侨波澜壮阔的一生为五邑侨乡文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台山先辈们用他们朴实的品质,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敢于想,敢于看,敢于做,能做好,能做大,能做实,放眼看世界,既立足于当前的现实,又超越现实,行事低调务实,做事崇尚实干,谋划不喜空谈,“以我为主、经世致用”的精神不断创造属于侨乡的荣誉。一代又一代的华侨心系桑梓,在他乡艰辛创业,积累财富和知识,他们都有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自立自强。因此,我们高度重视构建以华侨精神为主线和重要内容的园本德育教育体系,根据《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的目标、幼儿的认知水平规律,结合本园实际,为了培养幼儿自立品质,我园提出 “三自”发展目标,即小班自理、中班自立、大班自信。

1.小班自理教育目标。小班幼儿的自立行为主要表现为基本的日常自立和心理自立。幼儿能在成人的提醒下,自觉地在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会用毛巾擦手和洗脸,能够独立进餐,正确使用自己的物品;能在他人的帮助下有秩序穿脱衣服和鞋袜,并叠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乐于参与简单的劳动,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2.中班自立教育目标。中班开始要求儿童独立地并主动地承担某些简单的日常自理:能够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正确;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能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学习整理床铺,学习给花草浇水等。

3.大班自信教育目标。大班幼儿不仅表现出更高的日常自立和社会自立,还开始出现学业自立的内容。有独立完成事情的决心和自信心,树立“我会做、我能做”的自信品质。

(二)梳理聚合华侨资源,形成清单式幼儿自立品质培养策略

《指南》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我们积极梳理幼儿园内外的华侨资源,聚合华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依托教育教学、生活实践、环境熏陶、家园共育等途径,定时定内容地设置清单式的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自立品质教育。

1.扎实开展课堂教育,鼓励家长进幼儿园当助教。我园注重华侨资源的利用,每个学期我园都组织教师进行华侨精神传承的教研活动,每周都创设德育活动,利用教学活动给孩子们分享华侨故事,感受华侨前辈们的自立自强精神,从而使其萌发对这种精神的向往并为之努力。

2.设立特色自立能力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指南》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納、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除了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参与其中外,我园通过设立“小班自理能力展示、中班自立水平比赛、大班争当小主人活动”等特色活动,引导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培养自立品质。我们依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以及不同时间段的能力要求,设置不同的比赛项目。孩子们乐于参与,我们鼓励幼儿享受比赛的过程,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完成比赛,坚持就是胜利。幼儿在快乐的比赛活动中提高了自理能力,并且赛出了自信。endprint

3.吸纳侨乡文化精华,营造良好育人氛围。除了幼儿园遍布的华侨捐资助学的环境标识,我们还专门在园内创设了一条华侨历史文化长廊,长廊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台山的华侨事迹、奋斗史以及所获得的成就。每天,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走过长廊,有时利用长廊内容给孩子们讲述华侨故事,孩子们在故事中萌发对自立自强精神的向往。孩子们对这样的长廊也很感兴趣,每次经过都会久久地停留在长廊中,用自己稚嫩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还带家长到长廊讲述自己知道的华侨故事。

4.借助海外华侨社团资源,提升国际化教育视野。由于李伯荣先生等的乐善好施,我们幼儿园得以与一些华侨社团进行经常性地交流,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视野。我们通过他们收集大量的关于華侨艰苦奋斗、创业的图片、书籍、音像等,让孩子们进行直观体验,并进行专门的故事讲述,特别讲述多次捐赠项目给我园的李伯荣先生父子自立自强的故事,带领幼儿感受华侨精神。

5.关注侨属幼儿,形成家园教育共同体。幼儿的教育除了依靠幼儿园的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教育需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我园重视家园合作,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合作,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家园联系栏、联系手册、家访、电访、班群以及每天接送时的面对面沟通等,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教育做到步调一致,培养孩子的自立品质。教师积极主动地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特别是父母侨居境外,由祖辈抚养的幼儿。根据这些情况,教师一方面向孩子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育,另一方面把教育孩子的目的向家长交代清楚,家园配合,教育一致,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自立能力。通过指导,家长提高了思想认识,清楚自立的内容除了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还有独立的思考和做决定的能力、独立的学习能力等,能够积极地为孩子营造条件和环境,培养幼儿的自立品质。

幼儿自立品质的培养教育,将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园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教育的规律,用前瞻的眼光、理性的思考、大胆的创新,依托“中国第一侨乡”的丰富华侨资源开展自立教育的实践探索,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把各种华侨资源融合到一系列的活动当中,让华侨精神得到传承,树立起本园的特色课程、品牌课程,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全面健康、富有个性地茁壮成长。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侨乡特有文化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发掘华侨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优势,助力孩子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旭华.五邑侨乡文化与加强五邑大学德育育人体系建设的思考[J].黑河学院学报,2010,1(03):57-59.

[2]高丽丽.以侨乡文化传承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五邑大学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26-28.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