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烟火是人家
2017-09-27苏巧虹
苏巧虹
华安畲族有两个村寨,一是官畲村,一是坪水村。
坪水村位于高安镇高山云岭之上,是钟氏畲族聚居地。
十五年前,因为工作需要,我调到本县的高安镇卫生院工作。正是机缘巧合,小时候一直对畲族古村落心存好奇。此后我好几次随镇里的工作组到这个村为村里的孕妇做产前检查。因了这样一个缘分,我对畲乡的人有了一些了解。我和坪水村的相遇可谓是“萍水相逢”。
白云生处有人家。相传村里的畲民们祖先是从汀州府迁来的,于今已有三百多年。畲寨居于群山之中,回峰叠嶂,常年云雾缭绕,一条蜿蜒盘旋的公路连接着畲寨与外界。以前和镇工作人员来访时,只容一辆车勉强通行的山径两边,树枝草叶茂密而修长,总会时不时热情地往车窗里打着招呼。当为了回避它们而把车窗关闭起来时,它们就用枝条拍打着车身,抑或是与车身惊险地擦肩而过。而今,在修建好的水泥道路上行驶,路旁山花野树夹道相迎。虽失了些近在咫尺的野趣险情,却使我们的视线放得更为宽广和高远。蓝的天,白的云,层层的梯田,把畲寨之壮美画卷一路徐徐铺展开来。“何处好畲田,团团缦山腹”,山径两旁梯田种植着坪水村特有的优质 “乌岩头大米” 单季稻。这些梯田依山势起伏层叠有致,从山脚盘绕着宛若天梯般直至云端,四时风景各不相同。春天烟雨朦胧中注满水的梯田就像银镜一样映着天光;夏日里,“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浓密的禾苗像一张巨大的绿绒毯铺天盖地;最美的是秋季,沉甸甸的稻穗使梯田充满着令人喜悦的金黄色;冬日里,丰收后的梯田是一首等待的歌,静默地等待来年开春的那一声惊雷来开篇……
山路十八弯,一路向上来到山顶畲寨。往四下里望去,极具少数民族风格的畲家房舍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寨子里的古建筑是以黄土夯墙而成的二层方形黑瓦土木屋舍,在山坡上如梯字顺次排开。畲人在土楼里聚居,世代同堂。村落主要古建筑有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崇德楼、清雍正年间昆凤堂、五美堂等,这些为古代畲民聚居地。崇德楼是坪水开基祖发迹的主体建筑,以崇德楼为中心,畲民们的各种活动都在这里进行。由于人口的增加,畲民们大都向北边依山另建新房,也有在老房子基础上翻建的。新房子是砖木结构,外墙依照古例均刷成黄色,侧墙的窗户用漆棕木条构成“畲”字型。大门屋檐下,悬挂着竹编的灯笼,那是巧手的畲民自己编就的。村子里,随处可见的是一畦畦竹篱笆围成的菜园子。菜园子里,有背着娃娃的年轻妈妈在侍弄瓜果菜蔬。身旁的竹篮子盛满了菜园子里刚采摘下的鲜翠欲滴的蔬菜,那是一家人今日餐桌上的美食。年轻的妈妈身着蓝底裙子上,刺绣着一只腾飞的凤凰,裙边上滚镶着精致的彩色花边,行动间裙裾飘飘,尽显民族风情。她轻声用我们听不懂的畲语与孩子的咿呀声应和着;偶尔或是和坐在廊椅上晒太阳的老人家聊聊家常,再看着不远处农舍前那位白发老婆婆乐呵呵的,仅用一把稻谷就把四下里散步的鸡鸭聚拢到篱笆门里;或是干脆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想。闭目。倾听。任大自然的絮语在心底深处回响。那“凤尾森森”的满坡翠竹,在山风的逗弄下,摇曳生姿。一条“龙吟细细”的小溪从山顶不知处潺潺而来缓缓穿村而去。傍晚时分,“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一派祥和。在这宛如桃花源般的地方,畲民们春耕秋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畲族是个忠厚骁勇的民族,至今保留着比较突出的民俗风情。关于畲族崇拜狗和凤凰图腾文化。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上古时期,高辛皇后耳痛三年,后来从耳朵里取出一条虫子,就把这条虫子放在一个盘中养育,养着养着,这条虫子竟然变成了一条龙犬。这龙犬很不凡,身长一丈五,色彩斑斓。高辛皇见了大喜,赐名龙麒。当北方的燕部落和犬戎部落入侵,危及帝都,高辛皇就下诏求贤,谓只要能斩下番王首级来献者,就将第三位公主嫁给他。龙犬遂揭榜作战,前往敌营,乘番王酒醉,将其头颅咬断,衔回献给了高辛皇。因为龙麒是犬,高辛皇很不想将公主嫁给他,又不能食言,左右为难之际,龙麒忽做人语:“你将我放入金钟内,七天七夜后打开,就可变为人形。”到了第六天,善良的公主怕他闷饿而死,悄悄打开金钟一看,这时龙麒的身已变成人形,尚余犬头未变。不料因时辰未到就打开金钟,他已经无法完成变化,就成了狗首人身的样子。事已至此,高辛皇无奈,只好让公主与他成婚。二人结婚后到凤凰山居住,开荒种地、植蓝染布,生下三男一女。男的就姓盘、蓝(兰)、雷,女的姓钟。龙麒王死后,子孙们受尽了当地官府和地霸的压迫,就从凤凰山搬到福建闽南山区开基立派。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姑妄听之,而有历史记载的是畲族几经分脉迁徙,于三百多年前由汀州府迁到坪水村,于是就有了坪水畲寨,畲人就在此繁衍生息。
畲族人在古时候有这样的一个规矩:不准与汉人通婚,只能在四姓里进行婚配。所以,他们大部分都是以“姑换嫂”的方式结亲。因为畲人一般都聚居在边远山区里,经济交通不发达生活水平低下,“姑换嫂”可以亲上加亲,节省婚嫁费用又能防止畲家女儿外流,有利于种族延续。如今这样的婚嫁习俗早已彻底废除了,现在畲人并不排斥与外族通婚。坪水畲人的婚俗和汉族人有大不同,拜堂成亲时“男拜女不拜”。盖因畲人的先祖娶的是高辛皇的女儿,公主身份尊贵,所以不让跪拜只作揖行礼,久而久之,这样的习俗沿袭至今。
刘禹锡在《竹枝词》里写道:“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畲”,意为刀耕火种。由于畲族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与土地关联密切,所以畲人敬奉“土地公”。每年的正月十二日,正是坪水畲人敬祭 “土地公”迦南尊王和盘古帝王的节日。每逢佳节,庙前会点燃起取自各家各户堆放一起的木炭堆。在木炭烧得红红火火之时,由被尊為师公的人先做一番法事仪式,率先赤脚冲过没过脚背的木炭火堆,随后紧跟着抬着神像的畲家汉子。接下来畲民们便会兴高采烈地随后纷纷踏上,赤足把炭堆的火花踢得四处飞溅。届时鞭炮与烟花共鸣,欢歌与笑语齐飞。在这样的狂欢中,却不会有谁被炭火烫伤,真是一个奇迹。“坐刀轿”的上场一样能博得人们的惊叹。“刀轿”由十三把磨得雪白锋利透着寒光的刀,分别置于靠背,座位,扶手,脚踏的位置。轿由四名畲家壮汉抬着,坐轿的“童子”扎着红头巾,赤着上身,着红布裤,赤脚,左手执令旗,右手举宝剑,就这样坐在磨得雪亮的刀轿上。前有彩旗队开路,后有锣鼓班压阵,礼炮隆隆,声势浩大地巡社而去。坐刀轿的“童子”坐在刀刃上,脚踩刀刃,挥动令旗和宝剑,神采飞扬,任轿子晃动而安然无恙。而每次坐刀轿的童子都是随机挑选的,并未接受特殊的训练,甚是奇妙。
火一般绚丽的舞蹈,火一般热情的笑脸,火一般红红的日子,都在畲家的火把节尽情挥洒。每年的正月初一这天傍晚,畲家人围着燃旺的炉火又吃了一次团圆饭后,全村的青少年男女都聚集在寨里的大祠堂。他们每人手里都持两把自制的火把,由族长引领,在祠堂先向列祖列宗有序祭拜。祭拜完毕,各人点燃手中的火把,依次排成长长的队伍,族长领头,锣鼓队敲起锣打起鼓在前面开路,向东出发绕村游行。盛装的畲家儿女们高举着熊熊的火把,意气风发地紧随其后,游行的队伍不断有人加入,谁都可以参加,于是火的长龙在夜幕下渐渐拉开拉长。在古时候,这种火把是用竹子制成的。取一根三尺长手腕粗的竹子,一端顺着竹子的纹理一片片劈开,夹上浸了桐油的竹篾片,塞满成火把头,一端握于手中。现在这种火把也还是用竹子制成,不同的是,竹子上端夹着的是由易拉罐做容器的火把头,这样的火把使用起来安全多了。由于游行路线长,每人都要准备上两把才能够燃到回祠堂。是夜,畲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举着火把的人群排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队伍,唱着畲歌行进在呈簸箕状顺山而建的村道上,宛若火龙出山,飞舞翻腾;又似银河九天落,与畲家门前灯火相映成辉,如星缀满山野,壮观无比。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每至一家门口,便是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来迎接。一时间锣鼓声,鞭炮声,歌舞声,被鞭炮惊吓声,组成了一曲热热闹闹的交响乐,响彻村野。游行队伍绕过村里每一家后,又回到祠堂祭拜祖先。在凤凰台前的广场筑起篝火,熊熊的火焰和天空中绽开的绚丽的烟花把节日推向了高潮,人们手拉着手,围着篝火唱起歌儿,跳起舞,祈求本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愿人丁兴旺,平安和顺。
“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这是李白赞美凤凰曲的诗。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其踪迹已无从寻觅,此地空余凤凰台。我料想凤凰曲亦不及今天畲民们唱的畲歌来得清亮。千年流传的畲家民歌,充满山野风情,亦在如今新建的凤凰台上余音袅袅,不绝于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