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认识与思考

2017-09-27陈春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0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学习共同体师生关系

陈春杰

摘要: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种理念,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树立教育的生命意识。营造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前提和关键。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生命意识 师生关系

· 【中图分类号】G633.6

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他认为,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与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正是当前课程改革中,探讨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所在。

一、教育的生命意识,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理念

课堂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具有个体的生命价值。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他们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他们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人和未来的创新主体,学生不仅仅要优化包括认知能力在内的智力要素,更是要发展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的新人文本质,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教育的生命意识,在课程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出为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理念。

叶澜教授认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业成绩不良的、有过错的、有缺点和缺陷的等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教师应加以赞叹;面对学生稚嫩的创新想法,教师应投去欣赏和鼓励的目光;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和帮助。这样,学生就会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就会让他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前提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宰者,他们总是在尽心训导、竭力传授中呈现出权威的态势。而学生则是客体,是顺从者,或是被强制的逆反者,他们经常体验的是被动、无为、无助和无奈,课堂成了学生思想的禁锢地。如此,必然会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阻隔乃至对立,教学活动难以高效顺利进行,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难以得到培育和发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不同主体对世界意义的建构有差异性。要想获得对世界的多种理解、建构出世界的多种意义,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的社会建构的目的。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关键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当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创设有利于学生活动交往的学习环境:一是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解决“认知不平衡”,进而不断改善、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在认知发展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二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外部学习环境,支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新意义的生成,使整个教学过程从始至终呈现着积极主动学习气息,在合作交往中获取知识技能、学会学习,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统的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这一理念改变了教师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研究与指导,使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适当方式的设计,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要努力成为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的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的旁观者,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各种情况,设想下一步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注意指导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学习共同体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