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阅读方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2017-09-27刘凤云
刘凤云
【摘要】围绕着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思想方法或者学习方法进行设计。历史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历史学科能力。
【关键词】历史课文 获取和解读信息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3.41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三维目标里“过程与方法”的提出,使课堂的设计者能够围绕着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思想方法或者学习方法来进行设计。如果教学设计以使学生形成某种审视、解决历史问题的思想方法为最终目标,就可以说这是一份以方法训练为中心的设计了。历史阅读能力是高中学生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历史学科能力,为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等四大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奠定初步的基础;同时,历史教材课文文本是学生阅读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以阅读方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目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它存在的价值。
阅读方法训练是指从教材课文文本出发,指导学生掌握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一般阅读方法,转变被动接受历史知识体系为自主阅读构建知识体系。具体的阅读方法是根据一篇历史课文,在阅读的基础上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通过关键词用不同的线条和图形把一课或一个单元的知识连接成一幅相互有逻辑关系的图的知识呈现方式。对于一课的思维导图而言,共有三个层次构成,核心关键词、一级关键词和二级关键词;其中,核心关键词即课文标题;一级关键词是课文子目标题,其数量和子目标题数量对应,二级关键词是课文段落,其数量和段落的数量一致,二级关键词即某段落围绕一级关键词所叙述的历史要素以及该历史要素的核心词句。最后,在连接一级和核心关键词的线条上通过历史要素概括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以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为例说明思维导图式的阅读方法训练是如何实施的。首先,书写核心关键词,“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其次,书写第一个一级关键词“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对它进行调整为“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或者“罗马成文法的诞生”,读第一段概括出“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的历史要素是什么,即第一段讲述了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的“背景”,然后总结出“背景”的具体内容,要精炼成关键词句,即“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损害平民”,读第二段总结出“成文法制定的过程、特点、作用”,过程:前5世纪中期,制定《十二铜表法》;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有法可依;作用:限制贵族,保护平民,保留野蛮。读第三段总结出“成文法的适用范围”,范围:罗马公民之间。第三,书写第二个一级关键词“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读第一段总结出“罗马法发展与完善的背景”,背景:罗马帝国建立,疆域扩大。读第二段总结出“万民法取代公民法的原因”,原因:版图扩大,经济发展,新问题,新矛盾。读第三段总结出“万民法诞生的过程”,过程:3世纪,万民法适用罗马帝国范围内一切自由民。读第四段总结出“罗马法体系完善的标志”,标志:6世纪,《民法大全》颁布。第四,书写第三个一级关键词“维系统治,影响后世”或者调整为“罗马法的影响”,读第一、二段总结出“罗马法对罗马社会的影响”,影响:法律依据,稳定社会,保护统治阶级利益,调整纠纷,缓解矛盾,稳固帝国,保护奴隶制度。读第三、四段总结出“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影响:第一部完备的法律体系,对欧美立法司法产生重要影响,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武器。
以阅读方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书写思维导图”部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一课的知识体系,改变了以前教师为主引导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局面,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其教学效果应该比单向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更持久。学生在逐个子目和段落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历史事物和思考各个历史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锻炼了学生认知历史知识的能力,在逐个段落归纳历史要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有效信息的历史学科素养。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在教學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走进高中新课程》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12期
[3]《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杜芳 刘汝明主编 科学出版社
[4]《历史教学设计》 何成刚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