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7-09-27陆维民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语文课堂教学

陆维民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语文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文章提出重视创建和谐氛围、丰富学生想象、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转换角色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只有做好上述要点,建立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才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利用这个空间充分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创建和谐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氛围,何以使学生的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

首先,创设“爱”的氛围。课堂上,教师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以教师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把学生视为朋友,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家长,真正体验到老师像妈妈一样可亲可敬。

其次,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环境,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和谐教学氛围中才可能实现。

第三,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各种与学生相关的问题时,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比如当学生在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尊重他的发言,如有偏差时;要先给予积极的鼓励,先赞扬他的勇气,然后再给予纠正,启迪指导。

丰富学生相象,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离不开相象,想象是创造的灵魂。想象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思维自始至终伴随着想象。

1.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是发展想象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和事物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观察方法,还要启发学生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有关的内容。

2.通过阅读教学培养想象能力。阅读教材中蕴含大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素材。教学中可以运用生动的有感情的语言描述课文记叙的事物,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之中;可以恰当地运用课件图片展示课文中描述的某些景物、事物或情节,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没有叙述的某些景物、事物或情节;还可以通过创造性复述、续编故事、改写课文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合理想象。充分利用教材中创造的内容,展开想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不受约束、随意性的思考习惯,还可以从中获得自信心的滿足。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某些语句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笼统的描述具体化,把隐约的情节明朗化,使学生的想象力不段发展。

3.通过习作训练培养想象能力。例如,《凡卡》讲的是九岁的凡卡在圣诞节之夜给乡下爷爷写信,诉说自己学徒生活的痛苦和不幸,当他把这封充满希望的信寄出去的时候,信封上只写着乡下爷爷收。这封信能不能收到呢?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可以抓住挈机,安排习作训练,启发想象。

在教学中,利用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很多,关键是要找到“出发点”、“着火点”。丰富多彩的想象,可以打破学生思维的常规与定势,促进他们创造思维的发展。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写日记、进行课前小讲演、放手让学生组织班队活动、给家长写信反映自己在校表现及学习心得、给报刊或杂志投寄自己的习作,甚至让学生自己主持课堂教学……。经过这样不断的训练,学生们不但学到了课堂上所传授的基础知识,同时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敢于发表、善于发表自己的思想,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2.拓宽学生知识面,避免就课讲课、循规蹈矩,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没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仅要求学生读几部大部头、看几本名家名作,而且也要求他们广泛涉猎,从报纸新闻到杂志刊物,只要他们有可能接触到的都尽量读,有时还结合课堂教学给学生推荐读物。

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关键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学生的许多问题来源于日常生活,而不仅仅是来自课堂,许多时候学生认为课堂上学的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处于消极的抵抗状态。我们在课堂上提的问题,只是老师的问题,而不是学生自己真正发现的问题。教师应设法让文本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想象对文本加以再造,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这样,让学生在自己活生生的实践体验与生活感受中形成良好的问题观念,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能力。

五、转换教师角色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外在动力

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专制型教师是培养不出学生的创造力的,只有民主型教师和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激发创新精神的外在推动力。

首先,教师要充当“公关”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易近人,与学生打成一片,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需,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其次,教师要充当“厨师”的角色。教师教法的选择、试题的选编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想方设法的符合学生的口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再次,教师要充当“导演”的角色。现代教学中,教师把课堂建成“群言堂”,把讲台办成“民主台”、“自由台”,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逐渐使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把新课程的理念融于于课堂教学之中,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广江.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J].吉林教育,2009(12):236.

[2]施金萍.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2(02):283-239.

[3]韦希.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14):48.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语文课堂教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