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探索

2017-09-27张永凤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环保教育环保意识生物教学

张永凤

摘要:环境污染,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结合教材实际,深入挖掘教材环保内容,充分利用生物实验教学,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积极开展环保教育,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生物教学 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G633.91

一、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到环境受污染的内容。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污染、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污染了江河湖海。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酿造的苦果、悲剧告诉学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眼前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必将破坏生态平衡,而人类也最终会遭受自然界的报复。

告诉他们,学校前面的这条沘江,曾被称为母亲河,养育了两岸的人民。水清鱼肥,夏季是孩子们在里面游泳嬉戏,这条河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可一度受到兰坪铅锌矿的污染,变成了一条臭水河,沿岸人民深受其害。眼睁睁地看着,只能感叹,而无能为力。

眼前的事实自然会让学生感到污染危害,从而唤起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教材出现的关于DDT对环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人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三、依托教材进行环保教育

深入挖掘教材环保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促进环保理念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尤其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因此,在中学生物教材中体现环保教育的内容很多,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将环保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

在介绍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1公頃柳衫林每个月可以吸收60千克二氧化硫,1公顷山毛榉林一年阻滞和吸附的粉尘达到一个新的水平60吨还有许多植物如悬铃木。圆柏等,能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再加上产生氧气,涵养水源,减少噪音等作用,绿色植物在净化空气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是远远超过砍伐这些树木得到的木材的价值的。

数据是很有说服力的,这可以激发学生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爱护花草树木,把保护、美化环境法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生物实验教学既是一种科学探究活动,又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在学习“蚯蚓对土壤的耕耘”实验时,我事先安排学生自己课下挖掘蚯蚓,先观察一下蚯蚓的外部形态及爬行特点。当实验完毕后嘱咐学生将蚯蚓放回大自然中;在做完“观察蝗虫”的试验后,也要学生将蝗虫放回大自然中。这样通过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学习“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时,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和我市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

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物圈中的人”的教学中,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联系在生活中有人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不节约用水、吸烟、不注意饮食卫生、吃野生动物、猎杀野生动物等不良习惯甚至违法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人类传染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等一系列与环保有关的问题。

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资源,把环保的种子随时随地的进行播种,并且由浅入深,由简至难,把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感性提高到理性的层面。

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每一人的生活,都是与其他生物息息相关的,必须爱护它们,让它们在一个好的环境中生长,自己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而就有了爱护之心,具备了环保观念。监督践踏花草、破坏树木的行为及校内卫生。在班内指导学生将可以回收的垃圾与不可以回收的垃圾归类放置,并将可回收垃圾“处理”后的收入用于奖励优秀和先进生或添置教学用具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使其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结语

环境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环保意识融入到生物教学中,由浅入深地、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助于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加强生物课的实用性,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同学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地球只有一个,破坏自然、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必然是毁灭人类自身。希望通过生物教育,使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保教育环保意识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幼儿园环保教育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