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创造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思考
2017-09-27郑陈华
郑陈华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促进对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创造性学习活动,将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關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67-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的安排,只是为学习主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在具体实施中,能否达到既定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展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和质量。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创造性学习活动,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一、从中心话题出发向外延伸讨论
综合实践教材内容通常较为浅显,教师要尽量减少讲解、提问,而应抛出话题,活跃学生的思想,使其自由地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活动。学生的讨论主要分为两个层面:
1.理解性讨论。
学生自主研读相关教材和相关材料,围绕主要内容开展讨论。学生对教材中的观点和他人的言论进行概括、充实、探究,逐步加深理解。
2.延展性讨论。
在学生理解了教材的基本观点后,应当进行适当拓展,教师要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就一些现实性话题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学习。如《保护文物古迹》一课,老师拟了这样的话题:据说敦煌壁画因游人呼出的潮湿空气而受到侵蚀,逐渐变色、斑驳,请同学们想出一些保护壁画的方法。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议。有的人认为既然壁画的损坏是游人造成的,就干脆停止参观活动。有人马上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壁画不对游人开放,那它的价值就无法体现。有的建议严格限制参观人数,研制吸湿口罩,景区管理者为游客发放。还有的设想在壁画上面封塑,以此来隔绝空气。学生紧扣话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学习过程不是对刚学过的课本知识进行机械的重复和模仿,而是将课本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去解决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二、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探究新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过程不应是书本知识的翻版,而应是以学生现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生成新知识的过程。
如在教学《我国的交通网》时,首先,教师制定出发现的目标,激发出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向学生出示了一张“中国铁路示意图”,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研究,从中寻找出中国铁路交通的一些特点。接着,学生有的独立观察探索,有的相互讨论研究,形成极富创意的见解。教师适时引导,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上的支持,如搜集和利用资料,回顾已有的地图和地形知识等。最后学生的思考、讨论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学生多途径解决了问题,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大多数学生都能在交通图上找出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铁路干线;不少学生经过比较,发现北京周围的铁路线呈放射状,沿海、中部和西部地区铁路线由密集到较稠密再到稀疏的分布特点;也有细心的学生发现了我国铁路线命名的规律;少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分析了我国铁路的分布特点与地形条件、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地形、地图等知识出发,通过组织学生的提出假设、相互比较、逻辑推理、实践验证等学习活动,让他们自主探究出新知识,发现了我国铁路交通这一社会现象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使本课的自主学习成效显著。
三、在情境中进行社会体验
正确的社会认识基于在社会体验中而获得的直觉感受和内心体验。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必须带学生进入现实的或模拟的社会情境,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感受,积累切实的体验,以真实的个性化的感受来支撑课堂学习。
1.现实情境体验。
把综合实践课的学习由室内延伸到室外,使学习教材与亲身体验结合起来。如一场暴雨后,让学生在河边观察土地坍裂的现象,进而开展水土保持等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投身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完成体验性学习。
2.模拟情境体验。
有些教学内容学生无法亲自体验,可在课堂上模拟社会生活中的情境,以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走进浓缩的微型社会中去进行体验性学习。模拟情境体验学习的内容有三个方面:(1)社会职业或角色模拟体验。如在课堂上模仿记者、教师、交警、乘务员等工作的情形,学生在表演中体会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工作价值。(2)社会技能模拟体验。学习《居家安全》,可模拟煤气中毒、火灾、触电等危险场面,对应急处理的过程进行演习,自我总结避险的要领。(3)社会景观模拟体验。对早已逝去的人事,相距遥远的风景,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逼真地再现,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在课题基础上引入实际调查
综合实践课是一种侧重于集中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课程类型。在教学时,要以教材中涉及的某个社会问题为研究的课题,围绕课题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调查访问,查寻资料,了解社会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探讨社会问题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整改方案,最终形成研究报告。譬如,教完《我国的环境》一课后,教师就当地破坏和浪费水资源的问题组织学生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生可以在教师拟定的研究范围内自主地确定自己的课题。有的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水源污染的程度以及危害作出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有的学生对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作了调查,真正理解了“如果再不珍惜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的说法。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在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净水和节水的巧妙方法,并在全校开展“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真正践行了环境保护意识。
当今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不仅仅要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组织好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现实,积极进行主动的探索和交流评析,让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艳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J].山西教育(教学),2012(11):128.
[2]颜洁.将思维训练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J].教育革新,2013(03):136-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