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程标准 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17-09-27王丽红
王丽红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据此理解教材,寻找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 小学数学 ;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43-01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将教材的内容被动传授给学生,很少的考虑到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因教材面向的是各地不同的学生,而具体教学时教师面对的却是个性特点分明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学会创造性的解读教材,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理解并尊重教材
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编绘的教学材料,它能够准确的体现课程标准要求,是进行教学的基础。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框架,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创造性使用教材并非抛开教材,而是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二、科学处理教材
1.适当删减教材内容
很多内容具有时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教材上的内容会与实际不符,因此应做适当删减。如在学习《利率》一课时,实际存款中,在2008年10月9日起,国家就暂免征收存款利息所得税。但例题及课后练习中都还出现了存款要缴纳5%利息税等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应对学生做背景介绍,并将例题及习题中的附加条件“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删去。这样,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又便于学生计算,提高了课堂效率。
2.适当补充教材内容
受到教材篇幅限制,很多教学内容并未做详尽介绍。《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适时地介绍数学的有关背景知识,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完善数学思想,以便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合理把握教材学习进度
教材中的学习内容难度高低不同,因此在教学当中,当教学难度过高时,往往一节课会变得“忙乱”,顾此失彼,从而造成知识的巩固不扎实。对此,如果每一个环节确实很有价值,应宁可放慢节奏,增加教学时间,不要一味追求教学进度。
三、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的顺序
1.调整顺序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认知习惯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学习“数学广角”中《合理安排时间》时:比较教材中的两道例题,例1的问题解决方式必须突破通常的直線型习惯思维,学生较难想到,也较难理解。例2则不同,学生很容易想到煮稀饭的30分钟里是可以顺便炒菜。教学设计中,我将例1和例2的顺序调换,先让学生从易到难的学习,然后顺势而问:完成这一顿营养早餐,小明最短共需要多少时间?从而把例1和例2整合为一,既顺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思维的奇妙,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调整课时安排
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将知识从整体角度进行整合。这样,能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让学生自如的根据原有的知识和思维进行新的学习。如学习第五单元百分数中《利率》后,我们可以跳过第六单元《统计》而先学习综合实践课《合理存款》,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巩固储蓄存款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顺着原有的思维促使学生了解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理财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适当改变课堂教学形式
1.角色互换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以说教为主的形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一些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现代学生实际教学的需要,有时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向同龄的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在教学内容简单,学生易于理解的情况下教师可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课堂上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会学得非常轻松、愉快。尤其是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他们会认真预习和事先请教家长、老师,自觉把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掌握,同时也更能体谅教师上课的辛苦,可谓一举两得,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让学生家长或专业人士来当客座老师
虽然教师具有很多专业方面的要求,但又是大众化的职业。《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我们在家访时发现一些家长的教育方法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们虽然没有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但他们表达能力强,有很好的亲和力,教育教学方法得当,在“家长进课堂”活动时注意积累教学方法,在与老师交流时能提出一些独特的教学见解,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可挖掘家长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家长或专业人士来当客座老师。如:在教学《合理存款》一课,我们就可以请班级里在银行上班的家长或理财专家来上课。虽然有的家长不一定能够独立完成教学内容,但这种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让学生走出课堂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这样会造成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且十分吃力。把静止抽象的问题进行动态化处理,不仅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能便于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难点。学生通过课外观察学习的方式,增强了探究欲望,直观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
总之,教学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实际出发主动、合理且具有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内涵,认识到数学的真正价值,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吴仁芳,朱莹,孔璐璐.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趋势[J].消费导刊,2013(10):16-17.
[2]王萍.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14):63-64.
[3]欧阳跃.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06):3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