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公共实训基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2017-09-27张良
张良
【摘要】公共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比较国内各类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功能、实训场景设计、培训方案开发、评估内容及方式、建设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为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实训基地;技师学院;实训场景设计;培训方案开发;评估内容及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4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文件)精神,完善培养、评价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07年,原劳动部在《关于开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是提高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新时期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是解决当前实训基地严重不足,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必然要求,而且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劳动保障部门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1]
在政府的扶持和相关文件的政策指引下,各地职业院校依托行业优势,坚持校企合作,相继建成了一批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产学研相结合、服务社会的开放性、共享型实训中心。如上海、深圳人社部门主导主管,建设独立运行的公益性、公共性的实训基地,青岛、无锡、苏州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与技工院校一体运行、兼顾社会培训与学制教育的公共实训基地,绍兴等地发挥人社部门的引领作用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等。
在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成为了宁波市首家政校共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自2012年项目启动,2013年5月正式挂牌以来,基本建成涵盖数控技术、电工电子、模具制造等15个职业(工种)、12个实训室、年实训鉴定规模达2万人次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平台,市财政配套资金达2500万元,实训基地将面向企业职工、院校学生、社会培训机构学员开放,逐步成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服务与技术交流的综合性培训基地。为此,深入探讨公共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方法,使其高效运行,真正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起到高端引领作用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国内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比较分析:
通过研究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建成的公共实训基地按投资主体、目标定位、受益群体等方面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政府投资建设模式、政校共同建设模式、政校企共建的模式、校际联合建设模式、校企合作建设模式等几种类型,各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比较如下表所示。
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一角
二、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功能简述:
目前,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多为政校共同建设的模式,其基本功能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实训教学功能
2、入職培训与技能提升
3、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和鉴定
4、技术研发、咨询
5、承接和举办高水平技能大赛[2]
另外,经验显示,从评估方式来看一般采用“过程监控、网上评估、实地抽查”的评估方法。
六、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在实训基地建设时,务必要体现校企合作特色。
选择合作企业要遵循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原则。只有真正请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参与到实训基地规划、建设、管理中,虚心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才能避免实训基地建设走弯路。
2、在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时,务必要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优质资源效能。
首先要建立一支技术精、素质高、作风正的师资队伍,通过这支高素质团队,保证高科技设备能够高效运作起来,发挥设备优势。其次开发一批具有职业特色适合教学及培训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参考案例、实训手册、教学文档等。最后要将这些教学资源、设备资源、人才资源运用于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3、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兼顾教学、培训、社会服务功能平衡发展。
总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需要深入探索,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要通过开展宣传、组织实训,不断形成实训品牌;通过强化考核,不断提升实训绩效;通过优质服务、优质管理、优质实训,不断扩大影响;通过政策调研,制定政策措施,扶持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持实训平台建设。通过加大投入,提升内涵,强化实训,提高绩效,使公共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
参考文献
1. 陈加明、练芳芳. 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社会化机制研究[J]. 高等职业教育,2011年第12期:59-60
2. 曾益坤、周宁武、丁继安.“三层对接”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探索[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5-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