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2017-09-27于海侠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组间组内小组长

于海侠

中图分类号:G632

《学记》中有言:“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课堂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程度决定了课堂实效,做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总量的最大化。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

一、小组的建立,构建合作机制

合作教學有他的规则,比方说如何分组,其实我认为合作教学是一种理念,并不完全是一种模式。很多教学模式都体现合作教学的理念,两人也是一个小组,三人也是一个小组,四人也是一个小组,我们认为四人小组为最佳,合作教学并没有严格的界定,只是因情况而已。另外还有详细的分工,可设小组长、信息资料员、纪律管理员、时间控制员等。小组内也可以实行分层教学,比如对学生实行A、B、C、D的编号,目的是让每一个任课老师掌握每一个层面的学生,优生优培,待优生提高,不让每一个同学掉队。分组还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便于均衡优质发展。

仅仅有一个群体,加上良好的氛围,那还远远不够。还要创造一个合理的运行机制。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小组长的培养。小组长要负责组内同学的学习、讨论、督促、辅导和组内合作时的合理分工,这样,使合作有序、有效进行。

二、小组合作,变个体学为群体学

学习小组建立,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合作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走向自主,使学生能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升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具有学习的激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主动参与的精神。每个学习小组中有些学习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如预习之后的读文检查;每篇课文涉及到的材料搜集;课文一类字的书写运用;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等。这些都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检查、积累。这样的学习内容,学生会慢慢主动自主完成,课上就是一个呈现展示的过程。

课堂中,多给学生时间、空间、多给予关注,让每个学生能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小组中,每个组员都要发言、参与,让孩子们体会到每个组员存在的必要。课上展示,尽可能关注相对弱一些的小组,给予适当的点拨,给予更多的表扬的激励,营造融洽向上的合作氛围。

课下,学习小组依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组内的四个同学,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课下的交流、材料的共享、作业的督促检查,通过小组合作,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还让孩子们学会了互帮互助,资源共享。

习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我在班级内让孩子们写“小组循环日记”。把五个人分为一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每人在一周内的固定时间写一篇日记,在循环日记本上。我觉得些“循环日记”即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均等、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的练笔训练;既可以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又可以提供组内互相学习的机会。采取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我这样分组,让孩子们有比较、有提高,而且不会失去自信。

课前三分钟每天都会交流一两篇日记,让学生自己读,大家评议。虽然写日记的水平 参差不齐,但是,大多数孩子都会把自己那篇日记努力写好。从一开始的“流水账”慢慢知道抓住重点来写。我对第一周的日记,进行了批阅,从第二周开始,我发给每个小组一个评价标准,让下一个同学对前一个同学进行评价。大多数孩子很认真,很小心珍惜这个本子和一周一次的机会。

在评价上,主要从小组总体评价,个别问题也提到小组中去,这样,彼此之间会有促进和约束。

合作教学,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色,从被动学习一跃而进入到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所以,课堂上,学生思维的高度活跃,情绪的特殊亢奋,使高效学习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学生的学习不但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了生命个体探索求知、获取快乐的幸福之旅。

三、评价体现多重结合和多元评价

任何一堂高效的课堂都离不开有效的评价,合作教学强调“人人进步,共同发展”,合作小组中应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体现多重结合,多元评价。例如:当他人处于逆境、困难时,如何去鼓励帮助他;共同的小组,共同的班集体,应该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老师给学生一句关心温暖的话、一张笑脸、一段激励性的批语,都会产生评价后的无穷力量,甚至影响学生的终生。其实评价无处不在,体现在每一个环节。当然评价的形式还有许多,如激励性、赏识性、发展性、竞争性、智慧性等等……。

我采取基础分与提高分评价方法和星级评价办法。小组评价一般用在课上学习,每天记录,每天清空。同样的学习任务,不同的加分标准;同样的加分标准,弹性的学习要求。这样主要是调动组内稍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先完成或者完成好的组优先加分。周五把一周得分进行统计,作好记录,评出一周的优秀小组,优秀小组的所有同学会相应地得到个人加分。这样,组内容易形成互帮互助的好氛围,组间的竞争又促进了每个学生的进步。班级每周一次评选最佳小组长、进步之星、小演讲家、最佳合作者;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进一步引领学生更高层次的合作。还有许多评价的办法,如笑脸、哭脸、大拇指评价办法,“一拖二”捆绑式评价办法、红黄绿牌制度评价方法等。重要的是明白:真正的评价是引领发展,不是甄别优劣!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只有适合学生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已经让孩子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品尝到了香甜,而我们需要努力的是让孩子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组间组内小组长
分餐小组长
利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发展中学生力量素质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