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科教育转型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7-09-27李雨姝
李雨姝
【摘要】随着教育部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职业教育类型高校发展的趋势,本科教育转型势在必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本科教育转型过程中,一方面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转变招生模式;另一方面应转变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从这两方面着手实现实质性的转变,以顺利完成本科教育转型过程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本科教育转型 ; 专业建设 ; 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50-02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颁布,教育部正在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本科教育转型过程中专业建设关系着学校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各个本科专业正在积极努力地转变专业发展模式,以赶上本科教育转型的步伐。学前教育专业本属于应用型较强的专业,更应该在此过程中加大建设的力度。但是本科教育转型并非片面地转变成职业教育或专科教育,重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方式,在转型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转变。
一、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我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学前教师以及幼儿园组织管理工作者。但就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情况显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大多直接到幼儿园从事一线幼儿教师的工作,毕业后能进入幼儿园管理层从事科研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毕业生数量堪称凤毛麟角。我校属于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的幼儿教师。因此,建议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直接定位于学前教师,能使学校在培养人才时方向性更加明晰,也能使学生毕业后能与市场和社会接轨,找到专业对口与匹配自身技能的工作。
(二)完善课程设置
1.继续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
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以集中的形式开展。学生从大一下学期到大三下学期,每学期有一周时间到幼儿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见习。大四上学期有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实习。有部分学生有一学期的机会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較为充足,能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摩与锻炼。继续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应在保持原有见习和实习的时间的基础上,可将部分理论课程学时的一半时间用于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践练习。
学前教育专业的许多课程都是实践性质的,如《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幼儿教育活动设计》、《蒙氏教学法》等,单纯的课堂模拟试讲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学生反映到课堂的模拟试讲与在幼儿园试讲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这些课程的开展只有依托幼儿园创设真实的试讲情境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在理论部分的教学结束后,让每位同学独立设计一个活动,将设计的活动到幼儿园中实施开展,然后师生共同讨论与评价。如《蒙氏教学法》这类课程只有让学生深入到蒙氏幼儿园进行见习与实习,才能加深对蒙氏教学法精髓的理解。如《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在完成理论部分的学习后,可让学生设计观察方案然后再深入到幼儿园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2.增加技能课程的课时
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主要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这些技能课程又成为了大部分幼儿园招聘毕业生面试的主要内容。由于课程结构的调整,目前技能课程的学时保持在每门课一周一学时。技能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进行长时间的训练,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一周一学时的技能课程既难以让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不能满足学生对技能练习的需求。对于普通高考类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而言,无疑加大了技能学习的困难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前教育师范生的综合技能。因此,建议将音乐、舞蹈、美术等技能课程调整为一周两学时,使学生有机会进行适量的练习和获得老师个别化的指导。
3.彰显课程内容的专业特色
完善课程设置并非单纯地增加技能课程的课时,要实现实质性的转变,应使这些课程内容更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已开设有音乐、钢琴、舞蹈、绘画等技能课程,但课程内容还是以艺术类的基本技能练习为主,如舞蹈基本功的练习、美术基础的训练等,相对缺乏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单纯的艺术技能训练到幼儿园中难以有用武之地。学前教育的对象为幼儿,在技能课程的内容上的选择和设计上也应体现针对幼儿来进行教学。如重点加强《幼儿舞蹈创编》、《儿童简笔画》、《幼儿歌曲创编》、《儿歌伴奏》、《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的教学,将课程内容定位在针对幼儿的教学技能训练上,使课程内容更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三)转变招生模式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主要为普通类高考学生。进校后,大部分学生反映自己在唱歌、跳舞、绘画等方面功底太差,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也没有信心参加学校举办的师范技能大赛等。即使在大学学习阶段有几年的时间练习唱歌、跳舞、绘画等技能,但由于学习起步晚、功底薄弱、练习时间少,导致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借鉴部分高校的做法,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定位在艺术类高考学生。这类学生在参加艺术联考成绩合格后,达到当年高考本科录取的分数线后即可填报学前教育专业,学校再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进行择优录取。这类学生既有着一定的文化素养,同时在音乐、舞蹈、美术方面又有一技之长。在进入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后对技能课程学习较为轻松,还能将自己的特长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中。采用这种招生模式,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二、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支数量齐全、质量优良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目前我校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优势和不足,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着重锻炼学前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加强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endprint
1.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目前,高校教師的培养侧重于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类型丰富,包括实用性较强的《幼儿营养学》、《0-3岁婴幼儿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蒙氏教学法》等。这些课程都有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如营养师、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和蒙台梭利教师。因此,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派遣学前教育教师进行职业资格的培训,培训合格后获取证书,成为既有高校教学经验、又有一技之长的“双师型”教师。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极大地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也将更有利于教师科研和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保障教学的质量。
2.派遣青年教师到幼儿园进行实践锻炼
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数量充足、结构较为合理。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前教育教师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到高校任教,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缺乏是这支教师队伍最突出的特点。因此,有必要派遣青年教师定期到幼儿园进行一定时间的实践锻炼。高校可每年派遣2-3名青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幼儿园进行长期的实践锻炼。一方面,可改变学前教育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劣势,另一方面,也为缺少教师的幼儿园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也能加强校园之间的合作,促进双方的良性互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邀请优秀幼儿教师到高校兼职任教
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依托我校丰富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借鉴一些高校的做法,邀请幼儿园长或骨干教师到高校兼职任教是发展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途径。学前教育专业许多课程都是实践性质的,一线幼儿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呈现大量经典的案例,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如《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这一课程,可邀请优秀幼儿园园长到高校任课,给学生呈现管理幼儿园的实例。如学前领域的语言、社会、艺术、科学、健康各科的教学法,可邀请在五大领域表现优秀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到学校进行兼职任课,给学生展示观摩示范课,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模拟教学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数量过剩、“技工荒”现象的出现,本科教育转型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应用型较强的专业,要在保持本校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和完善,从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师资队伍的建设方式着手,改变过去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方式,真正地做到实质性的转变,以顺利完成本科教育转型背景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莉君,康丹.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6(5)
[2]杨莉君,曹莉.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7)
[3]周宁.全国半数普通本科院校将转型职业教育[J].中国培训,2014(6)
[4]何华生.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