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文言虚词的辨析

2017-09-27李迎春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句末句首虚词

李迎春

摘要:在文言文中,大多數的虚词不表示明确的意义,但它们能组织实词形成句子结构,体现出句子的语气,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尽管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因为虚词使用的频率高,语法功能强,且古今变化大,用法灵活多样,所以掌握既是学习古汉语的一大难点,又是一大重点,也是考试的热点。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即准确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关键词:文言文 虚词

· 【中图分类号】G633.3

对文言文知识的要求,并不简单地实记哪些常用虚词有哪些用法,而是要求具备在上下文辨析其具体用法的能力,故把握难度较大。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虚词“以熟代生”

如果能记熟课本中常见的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与之相应的要考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就好辨析了,如能记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的“则”的用法是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译为“就是”,那么2006辽宁高考第11题C项的“此则京邑之人也”中的“则”的用法便很好判断与“无以,则王乎”不同。

二、根据虚词所处的位置推断

虚词的意思用法跟虚词所处的位置有一定的联系,处于句首、句中、句末它们的意思用法就不同。例“乎”经常用在句末和用在句中,用在句末一般都是语气词,有的表疑问语气,有的表反问语气,有的表揣度、商量语气,有的表感叹语气等。如: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用在句末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呢”。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用在句末表揣度语气,相当于“吧”。如: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用在句末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乎”也用于句中,相当“于”,可译为“在”“对”。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又例“也”也经常用在句末和句中。用于句末表各种语气,有的表判断语气,有的表陈述语气,有的表解释语气,有的表疑问语气,有的表反诘语气等。 如:勿从俱死也《鸿门宴》用于句末表祈使语气。 如:独五人,何也《五人墓碑记》用于句末表疑问语气。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表判断解释语气。 如: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病梅馆记》用于句末表肯定、感叹语气。如: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过秦论》用于句末表反问语气。“也”用于句中表示语气的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又例“其”用于句中表反问,表商量,表示祈使,表示揣度等各种语气。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么”。如: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商量语气。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可”。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示揣度语气,可译为“恐怕”“或许”“可能”等。有的虚词很少用在句末, 例 如果它们用在句末就可能是语气词。“为”常与 用在句末,“何”“奚”“胡”等虚词相配合,表疑问或反诘语气。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表反诘语气。如:何辞为《鸿门宴》表反诘语气。又例“唯”“夫”“盖”它们用于句首表示发语词。如:事急矣,唯先生图之。《中山狼传》“唯”用于句首,表希冀语气,可译为“希望”。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用于句首,表引起议论,不译。如: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马谏议书》“盖”用于句首,表引起议论,不译。

三、根据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去推断

虚词前后跟着什么样的词, 表示什么样的用法都有一定的规律,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去推断它们的用法。例:“且”作连词表并列关系时,它们前后词语的词性、结构都一样,前后“而”词语可以对调位置,意思不改变。 如: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第一个“而”前后连接是两个形容词,前后词语可以对调位置,意思不改变。第三个“而”前后词连接是两个动宾结构,前后可以对调位置,意思不改变。如:又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且”连接是两个动词,表并列,可译为“一边……一边”。如: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前后词连接是两个形容词表并列,可译为“又……又”。例“于”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可译为“比”。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劝学》“青于蓝”“寒于水”两个“于”都用在形容词之后表比较,可译为“比”。又例“之”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面作衬音助词,无实义,不译。如: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之”用在表示地方名词之前,一般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去”等。如:驱而之薛。《国策齐策四》“之”用在动词之后,一般作代词,可译为“他们”“她”“它们”等。

四、根据虚词的语言环境分析

一个虚词的义项可以是多项的,但在一定语境中它的义项又是确定的。因此我们只要仔细分析虚词所处的语境,就可以判别它的用法。从语言环境去推断虚词的用法,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语意方面,一是逻辑方面。例“与”“且”“而”“以”等它们都可以作连词,从语意方面分析,它们作连词时功 “则”用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某种关系,然后又可以从逻辑方面分析它们属哪一类关系的连词。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而”连接“心动欲还”与“大声发于水上”两个动作,两个动作从时间上讲又有先后关系,因此可以判断“而”表示的是承接关系。。“于”用于动词之后引进动作发生的处所,作补语,可译为“在”又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句中的“则”是作连词,还是作副词,从语境分析,后文“国恒亡”是假设的结果,那么“则”就是一个连词,表假设关系。以上讲的只是管窥蠡测,不够全面具体,分析虚词并不是孤单地运用某一种方法,几种分析方法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可以综合几种方法作全面的分析,这样就可能更准确些。endprint

猜你喜欢

句末句首虚词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释疑
词汇辨析aloud/loud /loudly
浅谈倒装句高考考点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
人生的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