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特点
2017-09-27江鹏飞
江鹏飞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与引导者。所以教学语言必须要具有科学性与规范性,由于小学生猎奇心强、生性活泼,难以专心学习,所以教师必须采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音吸引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取得更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 【中图分类号】G623.2
前言:小学语文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阶段,基础打不好,学生未来对语文的语言理解与文字利用的功底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语言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完善对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的语言与行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中必须对语言的逻辑性以及词汇使用的正确性进行重点的注意,为学生传播正确的概念及思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在进行平卷舌音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保证发音的准确性,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就那“睡觉”为例,教师切不可读成“碎觉”等。其次,在教学中还应该重视语言口语化的现象,大量的口语化词一旦出现在课堂中,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例如“拖鞋”说成“趿拉板”等,由于各地方言种类繁多,所以语文教师必须通过普通话考核。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中,重视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十分重要,在表述时必须要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二、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传播知识与科学的重要手段,是为一个国家级民族提供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语文教育作为华夏文化及语言的载体,其主体价值更为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的完善、丰富教学课堂的内容,基于现代教学理念,重新建立教学模块,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并及时掌握各种词汇的含义。在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授课中,重视语言的科学性就显得不可忽视。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生动性
小学教学处于基础教学阶段,在语文教材的制作中应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问题的思考方式。一般教材内容主要以童话故事与天真烂漫的感情思想为主线。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通过有声有色的感情描绘方式进行语言教学,将抽象的语文知识点变得更加的具体,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进而激发课堂的活跃度,使枯燥的教学环境变得有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比如,在讲授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形象的情境,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营造某种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意境,拉近学生与知识点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如,在学习朱自清《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小草探出了身子,树木穿上碧绿的衣裳,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同学们,一提到春天,你们会想到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朱自清老先生一起去春游吧。”通过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述,更好的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走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更加愿意进行学习。不仅如此,教师在进行词汇的解释时,不能够单一的进行科学的、直白的解释,否则学生将无法理解词汇抽象方面的含义。所以教师应该采用生动语言的讲解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解。比如对“幽静”一词的解释,如果让学生将其含义“安静优雅”死记硬背下来的话,学生肯定记得不牢靠、不扎实,还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教学效果不佳。但是要变成语境解释法,则会事半功倍,比如“在一片竹林之中,皎洁的月光映射在地面上,突然一阵好听的歌声传来,这里的环境真是幽静啊”。通过这种意境描述法,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认知与理解能力。
四、教学语言的亲近性
小学教学属于低龄教学,此类学生在陌生的教学环境中极易产生抵触、恐惧等心理,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使用温和性的教学语言,使课堂的氛围变得融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心理特征,使用具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进行授课。通过使用此类词汇及语言,将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使课堂教学环境变得更加的温和。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等手段,然后辅助以和蔼的语言词汇,在第一时间将学生引导到学习的状态,进行知识的传授。如进行《小小的船》一课讲解时,教师可先用这样的语言开始:“大家都知道船,在电视里都见过船,那么同学们有谁坐过船呢?谁能告诉我船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呢?”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回答坐过,有的回答没有坐过,这时,教师选择其中坐过船的学生描述船的特点,他们大部分都会说:“船是窄窄的,两头尖尖的。”等等,继而教师将月亮与船联系,“同学们,生活中什么事物与船的外形一样或者相似呢?”学生纷纷回答,在学生讨论一段时间之后,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应该出示月亮的多媒体课件,板书《小小的船》课题。這个案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学生因为了解所以回答十分踊跃,有力调动没有接触过船的学生,有效实现教学高效与高质。
五、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语文语言教学与情感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语言教学中注入充足的情感,才能够让学生被感动、热爱去学习。知识的传授应该以情感为支撑,从而使其具有生命力与灵魂,提高语文的自身吸引力。只有在教学中把握好语言的情感性,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内涵以及知识点的含义。例如,在讲解抒情类的课文的时候,教学语言就应该使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力求达到庄重、严肃;若是比较豪壮类的地方,就应该激起学生的一腔热血等、所以,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能够将教材内的主题思想转化为自身的感情、感受,使自己能够生发于情、理融于情,借助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将课本中故事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传递给学生,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学生的心灵震荡。
结语: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科学的运用语文教学语言,将能够及时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语文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的牢靠,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欣翠 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学周刊 2015年15期
【2】孔伟丽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 语文天地 2014年03期
【3】王彦萍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 考试周刊 2014年4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