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新思考

2017-09-27刘占明魏兴琥江学顶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移动网络新思考慕课

刘占明 魏兴琥 江学顶

【摘要】本文就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问题、移动互联网问题以及近几年新出现的“慕课”问题,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和思考,并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 ; 多媒体 ; 移动网络 ; 慕课 ; 新思考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科院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综合改革示范”项目。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30-01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教学方式,使用多种计算机辅助手段,使教学内容能够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显示出来,从而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1]。然而,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2]。

当代大学生已成为移动网络使用的主力军,手机也几乎人手一部,在网络信息泛滥的背景下,他们被大量新鲜的、刺激的信息诱惑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增加高校课堂组织管理难度,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度,对课堂教学而言是一种挑战[3]。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起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近年来呈井喷式发展。由于MOOC设计上自由灵活、迎合大学生的性格特征、适应社会的时代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大学生青睐[4]。这一现象的出现,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

1.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 不利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缺乏情感沟通

教学中,教师为了播放中前后顺利衔接,一边盯着课件,一边解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少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同时,由于课件的存在,使得部分教师不得不紧紧围绕课件进行教学,甚至有时会长时间的端坐在讲台后面操控课件,教师肢体语言缺乏,师生间交流机会很少,没有必要的情感沟通,学生则犹如“看电影”。

1.1.2 课件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眼花缭乱的课件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件制作方面,从而分散了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多媒体教学把大量的教学内容浓缩在课件中,通过一些简单动画快速演示一些复杂的变化过程,变化节奏过快,再加上播放课件时画面的切换太快,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对学生的思维速度和思维水平考虑不够充分,因而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1.3 多媒体教学助长了教师和学生的惰性,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一套课件可以用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下一年上该课程时把之前的课件拿出来稍作修改即可。在这个过程中既忽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学科前沿知识的发展变化,也忽略了学生群体及个体差异的发展变化,不利于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由于有课件可以依赖,听课不再认真,不再用心思考,不用担心记笔记,只需在课下或考试之前拷贝一份课件即可。久而久之,这样的多媒体教学也就助长了教师和学生的惰性,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1.2 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1.2.1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教师授课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在学生方面下工夫,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群体性和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师生互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思考,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又培养思维能力。

1.2.2 课件制作要有针对性、以服务教学为目的,并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扬长避短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否使用以及怎样使用多媒体教学,是需要高校教师思考的问题。或者说多媒体教学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其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在有些方面,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课堂管理、板书、情感沟通、肢体表情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等,传统教学仍然不可或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应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教学中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2.1 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网络信息泛滥的背景下,大学生被大量新鲜的、刺激的信息诱惑着,目光长期聚焦在手机屏幕上,成为“低头一族”。这种情况在课堂上也经常出现。最近有记者对10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3],70%以上的学生曾经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打电话、发信息、玩游戏,35%以上的学生曾经在课堂上较长时间的网络聊天。利用手机进行考试舞弊、不假思索的直接搜索老师布置的习题答案也时有发生。

2.2 相关建议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增加高校课堂组织管理难度、不利于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度,影响了课堂效率,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都应引起重视。对于教师而言要以身作则,课堂上禁止使用手机,一旦发现有学生使用手机要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并进行教育。但教师更应该做的是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注意提高学生对课程价值和教师自身的认同。

3.关于暮课与提高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慕课的设计,在时间、空间选择上不作要求,也不受上课人数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掌控学习进程。结合网络时代的社会需求,MOOC提供的海量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大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期间轻松、愉悦,可以自由选择,选择面也更宽[5]。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MOOC较充分的考虑了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更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更易激发灵感,培养创新能力,因而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可以考虑将MOOC与课堂教学对接,加大教与学、学与学的师生、生生互动力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当然,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也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方式做出相应调整,赋予教师更多的灵活处理课堂教学的自主权。

参考文献

[1]朱国平.多媒体教学弊端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

[2]温强.高校课堂教学多媒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9):49-50

[3]杨庆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课堂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7(7):185-186

[4]李军峰,刘立军. 慕课与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4,(11):123-125

[5]宋专茂.慕课何以致高校教学方法革新[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4):55-58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网络新思考慕课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新思考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考
论中学生沉迷手机的原因与危害及应对措施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浅析移动社交网络语义话题的若干关键技术
移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