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高校教师自我提升的新机遇
2017-09-27冯岚
冯岚
"【摘要】高校教育改革一直备受国家关注,尤其是“互联网+”迅猛发展下,传统行业纷纷借助“互联网+”不断得到提升,“互联网+教育”也成为人们期待的教育改革方向,这意味着高校教师正面临新挑战和机遇,对比传统教育模式,高校教师必须实现自我提升、与时俱进,改变不适宜的教育态度和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成功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师;机遇;挑战;自我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7.2
前言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互联网+”第一次被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等也都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目前,“互联网 + ”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如商业、通信、金融、交通、醫疗等,使传统行业的层次不断提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今年上半年,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6亿、2.70亿和1.68亿,半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0%。 “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势不可挡。
一、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 + 教育”是一种融合,是对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和分配,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起到提升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的作用。也可使教育内容得到持续更新,教育形式不断发生变化、教育评价日益多元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就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互联网 + 教育”是另一种意义上的 O2O ,既需要线下的服务,也需要线上的补充。 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客户,他们的消费和学习带有更多的被动性质,所以老师的工作不仅是简单的教学,更有引导、监督和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这对传统教育中的高校教师而言,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二、高校教师的自我提升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要把握机遇,就必须战胜自我,改变原来不适宜的教育态度和观念,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自我提升。
1、高校教师需树立开放宽容的心态,拥有创新精神。
在线教育刚出现时,人们也有过这样的猜测:在线教育以后会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不用去学校就可以在家学习?在线教育确实突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达到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知识的目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网络资源的便捷性与丰富性不言而喻,我们不能逆时代潮流,也没有办法阻止,但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心态,迎接这个时代。因此,高校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以开放心态看待“互联网+教育”时代。
高校课堂上,教师们最为头痛的就是“低头族”,这些“低头族”就像制冷剂一样,能够迅速冷却课堂气氛,把教师教学热情打落到最低点。有些高校试图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也有些老师会在课前准备一个筐,上课时,把学生的手机都收集到筐子里。仿佛手机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的最大敌人,让高校教师们深恶痛绝,想尽一切办法处之而后快。但结果是,学生或置之不理,或拒绝配合,或依然如故,或逃课,成为手机的坚决拥护者。他们痴迷的也许不仅仅是一部手机,而是对社会潮流的追赶,唯恐自己落后于社会。或许高校课堂在拒绝互联网新技术的同时,与大学生的距离也在拉大,与其阻止,还不如包容,不要拒绝,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网络和运用新技术,作为高校教师本身,更应该让自己成为互联网的主人,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手机和电脑等网络终端设备于学习中。
2、高校教师需提升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如今只要接入互联网,海量知识就会扑面而来,无论是哈佛大学的课程,还是一线科研的成果;无论是视频教学,还是线上答疑、讨论;无论是身处著名的大学城,还是在偏远的小山沟,都能运用互联网学习。互联网开放空间、即时互动的特征,让大学生获得知识信息越来越容易。
“互联网+”时代,为高校思政教育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途径。能否抓住这一机遇,需要高校思政教师自身观念的转换,对技术的了解和充分的运用。当前师生交往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过去纯粹的现实世界,变成现实与虚拟世界同步进行,从以前的线下交流到线上与线下交流同时进行,比如微博、微信、QQ、博客等等在大学生中被广泛应用,大学班级大都有建立自己的QQ群,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会开通自己的微信号、QQ号,随时随地保持与他人的联系,随时与老师进行各方面交流,以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
第四,高校教师需要转变角色
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希望能够主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对传统教育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学什么、何时学、怎样学、学多深、学多快、学多少都由教师掌控,学习者处于被动地位。要真正地学习自主,大学生对学习内容、时间、程度、进度、方式和节奏要自己掌握,现代互联网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点,高校教师可将优质教学视频或课件传至网上,大学生何时看、何地看、何时进、何时退、何时停都完全自己掌控,他们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暂停、重播,也可以独立、随时随地、随意一遍遍地访问课程内容,并且发表评论,真正实现按自己的步骤学习。
但凡事物都有两面,互联网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更为自主和独立,也会使一些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在众多的选择中,迷失自我,甚至一些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如果没有合理运用课余时间去学习,那么在课堂上将会无所适从,手足无措,无法融入课堂,使课堂效果适得其反。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是以学生的成功转换为前提,高校教师帮助学生实现成功转换,才能实现自身的转换。这就也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上的有所侧重,比如侧重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等,让大学生们更好地自觉运用网络。
总之,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抓住机遇,实现自我提升,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顺应时代的综合性人才,才能体现自身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争荣. 2015.“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创新与机遇分析[J]. 互联网天地.,(05):1-5
[2] 解继丽. 2015.“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02):85-88
[3] 林莉君 俞敏洪 . 2015.互联网+教育[ EB/OL].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