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號·習慣·規則

2017-09-27

台商 2017年8期
关键词:台灣社會中國

2017年7月10日,有幸聽取馬英九時代的台灣高官葉匡時的一場講座——「有關係就沒有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筆者聽過無數次各式各樣的講座,能夠像葉匡時教授這樣娓娓道來、由淺入深、由日常所見的生活符號和習慣引入到高深的管理和規則的講座尚不多見。

該講座由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在香港灣仔的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辦,葉教授專程從臺灣趕來,講完就返回台北,雖然來去匆匆,卻讓數十位聽眾獲益匪淺。

擁有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組織理論博士頭銜的葉匡時教授,本業是在大學從事管理教學,「陰差陽錯」被馬英九政府召去管台灣的交通和桃園機場。也正因為如此,讓葉教授親身體驗了中國人的官場文化——「關係文化」——成了他今次到香港講座的主題。

因教育背景和出身身份,決定了葉匡時教授對中西文化的表現和差異特別留意,這也是他開今次講座深受大家歡迎的原因所在。在葉教授看來,中國人的「有關係,就沒關係」、「有官階,沒專業」、「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文化,與西方人的「自我表現」文化是有本質差異的。最典型的莫過於中國人到廟裏燒香都是「自己默默地拜、口中念念有詞」,而西方則是大家一起「聚在教堂裏聽一個牧師佈道」。前者表現的是「一對一允諾關係」、是「有求於神明」的關係;後者是「一對多的關係」,是「集體聽神解惑」的關係。

在葉教授看來,文化差異導致了中西社會管理模式差異,導致了中西社會管理的路徑差異,如「關係」與「規則」對社會影響的問題;「關係導向」導致的成本與「規則導向」導致的成本差異問題;社會治理與關係導向問題……

以「關係為導向」的中國(東方),與以「規則為導向」的西方,確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儘管葉教授講座的結論是希望「要以規則導向取代關係導向,要從人際關係走向制度信任」,但是在根深蒂固的文化薰陶下,恐怕很難出現「非彼即此」的置換關係,更多的可能是「互補與包容」關係。endprint

猜你喜欢

台灣社會中國
Translating Chinese Litera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ina-Bangladesh Cultural Exchange A“Belt and Road”Success Story
COMPLAINER’S CALAMITY
社会版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社会版一
社会版(十二)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中国哪里最AI